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龍南縣)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龍南縣)
  • 主題詞:傳統技藝,客家圍屋,龍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末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贛南客家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而龍南至今保存著的376座形態各異的客家圍屋最具代表性,其數量之多、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稱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尤其是,龍南客家圍屋因形制、防禦功能的別具一格,因構造藝術的超凡脫俗,因文化內涵的博大精深、博採眾長等諸多寶貴的營造技藝,而成為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歷史淵源

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客家人稱謂的由此而來。為防匪患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防禦性極強的圍合式民居建築——客家圍屋。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和實地調查,龍南圍屋大都建於明末至清末之間。此時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戰事頻繁,老百姓沒有安全感,遠居他鄉的客家人為了保護自身以及家庭的安全,設計創建了防禦力極強的城堡式民居建築。伴隨生存環境的劇烈變遷,客家圍屋建築形式先後經歷了創始期、成熟期、極端期和衰落期,圍屋的營造技藝也發生了對應的顯著變化。

基本內容

龍南客家圍屋形態豐富多元,尺度變化跨度極大,有國字型、口子型、回字形和不規則形等多種形式,面積也從200餘平方米的貓櫃圍到一萬多平米的關西新圍,在建築高度上,龍以2層-3層居多,選址多位於盆地中央。龍南客家圍屋在防禦建築方面相對成熟和完備。圍屋拐角處設凸出牆面,屋頂瓦面設炮樓,圍屋建有寬大厚實的牆基,有用火磚或者條石頭砌成的防撬防挖外牆,炮樓內側設計的上窄下寬的射口,包有鐵皮的兩三重的圍門,圍內建有備荒的暗井,圍外環屋的壕溝,高超獨特的營造技藝使龍南圍屋的堅固、易守難攻龍南客家圍屋在構造藝術上,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藝術珍品。最為氣派和富麗堂皇的關西新圍,是贛南圍屋中的典型圍屋和精品圍屋之一,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徐氏同姓聚族而居,圍屋建築壁壘森嚴,集住宅、城堡、祠堂、議事廳、中心廣場(跑馬坪)於一體,幾乎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所有。如此功能之齊全,氣勢之宏偉,為世界之罕見,是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遺產。

基本特徵

圍屋是客家人聰明才智的藝術傑作,它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不僅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其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不僅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等特點,而且追求優美環境,注重分析地表、地勢、地形、地氣、土壤及方向,儘可能使宅基位於山靈水秀之處。圍屋與環境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