贔屓馱御碑

贔屓馱御碑

贔屓(bìxì),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

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傳奇來歷,現存遺蹟,

傳奇來歷

贔屓(bìxì),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
傳說贔屓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屓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屓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還有一種說法是是贔屓龍的九個兒子之一,力大能負重。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贔屓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現存遺蹟

在湖北武當山淨樂宮的兩座御碑亭內,有兩座贔屓馱御碑,是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庫時搬遷至此地的。這兩座贔屓馱御碑長為5.3米,寬為2.36米,高為8.5米,重達102噸。東面的建於明代永樂十六年,西面的建於明代永樂十一年。是全國現存明代最大的兩座贔屓馱御碑。
贔屓馱御碑
台灣台南市赤崁樓南面牆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九座御龜碑。清朝乾隆51年,天地會的林爽文在台灣舉兵起亂,清朝趕緊命令陝甘總督福康安率軍到台平定亂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戰亂平定,乾隆皇帝很高興,親自寫了五篇詩文紀念這件事,並製作十座碑石與龜座,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滿漢文合刻,其中一座在嘉義的公園(真碑假龜),另外九座最早放在台南南門路附近紀念福康安的生祠里,日據時期生祠毀壞,於1935年移到大南門的外城,1950年才被搬到赤崁樓南面牆下的位置,成為赤崁樓受人注意的焦點。這些碑的名稱是“御製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記事語之滿(漢)文碑”,也稱贔屓御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