贓污狼藉

贓污狼藉

贓污狼藉,讀音zāng wū láng jí,漢語成語,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出自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贓污狼藉
  • 發音:zāng wū láng jí
  • 解釋:貪污受賄,行為不檢
  • 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成語】 贓污狼藉
【解釋】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成語典故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

詞語辨析

【反義】 潔身自好。
【近義】 臭名遠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