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圖拉鎮

賽圖拉鎮

賽圖拉鎮: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2010年5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正式成立,距皮山縣城434公里,農村主體居民在柯爾克孜族的色日克克爾村,鎮所在的三十里營房是多民族人員邊防、工作和生活區。

鎮政府設在新藏公路(西線)即219國道364公里處的三十里營房,國(邊)境線長28公里,東到康西瓦。海拔3700米,屬高原邊境鎮,擁有行政面積8250平方千米,以三十里營房為中心,劃定城鎮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

賽圖拉鎮重點是包括三十里營房和康西瓦,它們是規劃建設的 和田“三縱”的兩個南部終點:三十里營房—康克爾柯爾克孜族鄉桑株鄉皮山縣城;康西瓦喀拉喀什河—烏魯瓦提—和田縣城—墨玉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賽圖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
  • 下轄地區三十里營房康西瓦神仙灣哨所、色日克克爾村等
  • 政府駐地三十里營房
  • 電話區號:0903
  • 郵政區碼:845150
  •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西南
  • 面積:8250平方千米 
  • 人口:444人(2017) 
  • 氣候條件:高寒荒漠性氣候
  • 著名景點:賽圖拉哨所遺址、康西瓦烈士陵園
  • 車牌代碼:新R
  • 公路新藏公路西線即219國道
建制沿革,傳說,清朝,民國,新中國,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公路支線,社會事業,電力,交通,風景名勝,賽圖拉哨所遺址,康西瓦烈士陵園,神仙灣哨卡,

建制沿革

傳說

“賽圖拉”為維吾爾語,意為“殉教者”,其名源於在賽圖拉哨所附近一座山頂平台的一座古墓,古墓埋葬著一位宗教人士,他以生命殉道, 故有此名。

清朝

賽圖拉是絲綢之路的南方交通線,可直達印度,晚清時是中國通往國外最靠近邊境的居民區,左宗棠在1875~1877年平定新疆後,接到南疆軍民報警,雲英軍侵略中國,進入中國內地並占據賽圖拉等,就特別組織了清軍敢死隊前往邊境賽圖拉處,騎著駱駝、馬匹,帶著糧草,歷盡艱難,跋涉一月,艱難來到了如今的賽圖拉,趕走了英國殖民軍,並迅速與當時民眾聯手,拉土運石,建立了軍事哨卡,這裡成了當時政府最高海拔駐兵點,是中國最西邊境的防禦大本營,承擔著西部邊關八百多公里的喀喇崑崙山的守防任務,由此清朝政府就在賽圖拉、克里陽卡和麻扎達拉設卡。組建了賽圖拉哨所,並以賽圖拉為大本營,分設許多分卡,官兵開始巡視南北長達八百里的邊境線。
詳細圖:多個下屬級地名詳細圖:多個下屬級地名

民國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根據地區自治和建設運動方針,賽圖拉設治局,成立邊卡隊,1937年10月至1942年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邊卡部隊是1個團,轄3個騎兵連。賽圖拉卡、康西瓦卡、蘇蓋提卡、哈拉賽卡各有1個排(30~40人)設防並沿邊巡邏,以上各卡一直延續到解放前,負責800裡邊防。
賽圖拉鎮

新中國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師第十五團特務連進駐賽圖拉,解放後,駐軍把賽圖拉哨所向東移動了三十里,原來的賽圖拉哨所廢棄,移動後的哨所地點為三十里營房
2010年,以三十里營房為基礎,5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正式成立賽圖拉鎮;鎮政府設在新藏線219國道364公里處,國(邊)境線長28公里。是一個典型的由軍事營區發展起來的邊境小鎮。

行政區劃

皮山縣柯爾克孜族為主的賽圖拉鎮及康克爾柯爾克孜民族鄉烏拉其村包括了皮山縣的南半部,與印度拉達克最北端鄰接。
賽圖拉鎮
賽圖拉鎮位於皮山縣南部康克爾柯爾克孜族鄉南方,地處喀喇崑崙山中部,三十里營房以北到康西瓦之間的喀拉喀什河河岸,屬高原邊境鎮,擁有行政面積8250平方千米,以三十里營房為中心,劃定城鎮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距皮山縣城434公里,西接喀什地區葉城縣,西南與印度國拉達克地區的最北端接壤,東南與和田縣毗鄰。屬高原邊境鎮,是新疆通往西藏的主要交通要道,同時也是是通往邊界線的重要咽喉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地理環境

地貌

海拔4500米以上,系高山峻岭,終年積雪,分布著巨大冰川;3500——4500米之間有乾旱草原植被,呈帶狀分布在融雪浸潤的山坡和河谷。
賽圖拉鎮

氣候

海拔3700米,屬高寒氣候,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6℃,1月份平均氣溫-11.3℃,7月份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25℃,極端最低氣溫-31℃。年降雨量36.6毫米,大風日數123.5天。而紫外線強度高。

自然資源

賽圖拉鎮礦產資源豐富,賽圖拉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玉石礦、銅礦、鐵礦、錫礦等。主要有玉礦、銅礦、鐵礦、錫礦等17個礦點,玉礦主要分布於新藏國道線379、381、385公里處等一帶;鐵礦、錫礦等主要分布於喀喇崑崙山脈周圍。

人口民族

賽圖拉鎮是2010年從皮山縣康克爾柯爾克孜族鄉析出,農村主體居民在柯爾克孜族的色日克克爾村,村中心距離三十里營房28公里,鎮所在的三十里營房是多民族人員邊防、工作和生活區,知名要地康西瓦神仙灣哨所等是邊防人員工作區。
賽圖拉鎮
2011年時,全鎮有常住農業人口84戶333人,主要為柯爾克孜族哈薩克等,有駐地部隊6個(正團級)約2000餘人,鎮內有個體工商戶35家300餘人。
2017年,總人口444人。

經濟概況

2011年時,賽圖拉鎮主要以發展畜牧業主,在喀喇崑崙河沿途一帶,截止目前,共有草場圍欄620畝,飼草料種植面積8466畝,牲畜存欄達到7360頭(只),人均純收入達到2484元。
因為高原山區及人稀,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發展是主題,多年來進行了扶貧工作。

公路支線

《和田地區農村公路交通建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和田“三縱”,基本是新藏線古道,終點在219國道。屬於鄉鄉通、村村通規劃。
賽圖拉鎮
三十里營房(和田地區皮山縣賽圖拉鎮)—康克爾柯爾克孜族鄉桑株鄉皮山縣城。2017年9月規劃第一段為 三十里營房(塞圖拉鎮)--色日克克爾村通村油路:公路全長為47公里,2017年9月規劃投資2800萬元。
康西瓦喀拉喀什河—烏魯瓦提—和田市墨玉縣城,是G580(580國道)的一部分。規劃工期是2017-2019年。
兩個支線連線219國道與和田地區兩個縣,有利於提高新疆—西藏的交通活力。

社會事業

電力

2014年7月中旬,安徽援疆指揮部向皮山縣賽圖拉鎮60戶農牧民免費捐贈了60套價值6萬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圓了60戶農牧民用電心愿。
賽圖拉鎮

交通

2015年3月啟動色日克克爾村委會道路建設,12月啟動(賽圖拉鎮3553工程)辦公生活用房、庫房(地面及地下庫),更新改造道路、管網、消防等附屬工程,配套建設儲加油設施建設。

風景名勝

賽圖拉哨所遺址

1875~1877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後艱難來到了如今的賽圖拉,趕走了英國殖民軍,建立了軍事哨卡。從此, 這裡成了當時政府最高海拔駐兵點,是中國最西邊境的防禦大本營,承擔著西部邊關八百多公里的喀喇崑崙山的守防任務,清朝政府就在賽圖拉、克里陽卡和麻扎達拉設卡。組建了賽圖拉哨所,並以賽圖拉為大本營,分設許多分卡,官兵開始巡視南北長達八百里的邊境線。賽圖拉哨所三面環水,一面是高達十餘米的斷壁,設有四合院營房,一座警樓,樓是六邊形,高達數米,平面面積約6~7平方米,牆壁上多處射擊孔,位置險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賽圖拉鎮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賽圖拉設治局,成立邊卡隊,人數增至100人,在卡拉(胡魯木山口)修築堡壘。1933~1937年,守卡兵力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邊卡部隊是1個團,轄3個騎兵連。賽圖拉卡、康西瓦卡、蘇蓋提卡、哈拉賽卡各有1個排(30~40人)設防並沿邊巡邏,一直延續到解放前,負責800裡邊防。在明立克下、阿吉欄乾、阿克賽欽、林濟塘設有隱蔽糧草站。據國軍老兵說,民國時期哨所取暖用的是牛糞火,那有什麼火爐子,哨所只有一個煤油燈,沒有電,吃的最好的只能是玉米面糊糊,有時連這也吃不上。天冷時,哨所官兵都緊緊擠在一起,互相用身體取暖,天天盼著來個人說話,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
第二軍第五師第十五團特務連第二軍第五師第十五團特務連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師第十五團特務連進駐賽圖拉,守防的國民黨官兵以為國軍換防的來了,哭喊著埋怨:三年了,怎么才來?怎么又換裝了?據新疆建設兵團的有關史料記載:“1950年3月,第二軍第四師第十一團一部進駐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師第十五團一部進駐通往印度之要地賽圖拉”。新中國成立後,賽圖拉哨所被廢棄,向邊境線移動三十里,現在稱之為三十里營房,亦是賽圖拉鎮的所在地。

康西瓦烈士陵園

康西瓦位於喀喇崑崙山腹地,距皮山縣520公里、距賽圖拉鎮70公里、海拔4280米。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作戰時為新疆、南疆兩級軍區前線指揮所。康西瓦烈士陵園就矗立在康西瓦前指對面的半山坡上。中印自衛反擊作戰以來,有100多位烈士長眠在這裡,化作了共和國西部邊關的巍巍山脈。
賽圖拉鎮

神仙灣哨卡

神仙灣是因哨所而命名的地形點。神仙灣哨所位於喀喇崑崙山脈中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賽圖拉鎮境內。這裡的海拔高度為5380米,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晝夜最大溫差30多度,冬季長達6個多月,一年裡17米/秒以上大風天占了一半,空氣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線強度卻高出50%。這裡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醫學專家稱為“生命禁區”。一代代神仙灣人在這裡為祖國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譜寫著一曲曲邊防軍人衛國戍邊的讚歌。1982年,中央軍委授予神仙灣哨所“喀喇崑崙鋼鐵哨卡”榮譽稱號。
賽圖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