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華

賓華

賓華,深圳市特級教師,主教歷史。培養了歷史高考狀元。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評定對象是普通中學、國小、幼稚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賓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深圳市特級教師
深圳賓華老師專訪,採訪過程,講座,高三歷史備考講座,

深圳賓華老師專訪

賓華
時間:2007年10月1日
2000年畢業一來到惠州工作,我就聽說了賓華老師,很厲害的。後來參加過幾次省里的會議有幸聆聽他的講座,時而很長的停頓,時而深思,時而連綿不斷,但卻沒有一般人慣用的語氣助詞,所以直覺是個非常有思想的人;這次很冒昧地請求他接受我的採訪,當得知我也是惠州老師(我說“賓老師,您是我們惠州的朋友”),賓華老師二話不說欣然接受,並微笑著跟我回憶起“在惠州一中的三年教學經歷,那是一段充滿激情的美好日子。在那三年之中,我寫出並發表了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篇教學論文,寫出了我的第一本專著,培養出了我的第一個歷史高考狀元學生。想起美麗的西湖和南湖,想起惠州一中校園裡的那顆大榕樹,心裡就很舒服。這次訪談就權當是在離開惠州十年之後,對那三年時光的一次美好回味吧!”
賓老師的微笑一下子去除了我的拘束與先前所有的顧慮,我感覺到這是一位性情中人。跟賓老師聊天,絕對不枯燥,他侃侃而談,無論是歲月的舊事還是理論性的思索,都會讓你感染到他的激情,他對歷史教育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
採訪過程 歷史風雲網:賓華老師,您覺得當前課改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具體可以如何改進?已經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成就成功在哪裡?

採訪過程

賓華:應該說是制約課改的問題。當前制約高中課改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應對高考要求的制約,長期以來高考競爭帶來的教學顧慮和針對高考命題要求而形成的相對疆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使一些地方和一些教師不敢放開手腳投入課改,另一方面也為一些固步自封的教師提供了迴避課改的藉口和理由。二是教育理念的制約,高中課改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標準已經頒布了幾年了,有的地方、學校、教師並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造成在課改過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上課還是照舊複述教材內容,沒有新的目標追求和新的教學手段。
這些問題一些是教育主管部門的問題,一些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就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提高而言,改進的出路在於自省、自悟、自覺、自為。有道是“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天助自助者!這幾年我在各地做高中新課程教師培訓講座,主講《課堂教學的要求及操作要求》,探討和設計這個講座主要就是針對教師的業務能力的問題。感到教師駕馭課程改革的自覺,首先應該回歸到體悟“什麼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價值述求是什麼”的極點上去。我借用了文喆先生文章中的一個觀點:“現代教學,從本質上說,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畫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從這一始點開始,引導教師去探討課堂教學的價值述求,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實現有效教學的五個條件,課堂教學設計的具體操作要求及其理論依據。我做這個講座的落腳點是探討進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的要求與具體操作方案,但整個推論的過程,有助於回答你提到的“具體如何改進”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廣東教育部落格”的一篇文章,或參考嶽麓書社發放的高中新課程培訓資料包里我作的三個光碟的講座內容。
對上述問題的探討,我個人覺得有一個主要的突破口,那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在這幾年的教師培訓講座中,我一直講這樣一個觀點:從2004年高中課程改革進入大眾實驗階段以來,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就取決於中學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的提高;而教學實施的效果如何,就取決於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水平高低。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直接關係到高中課程改革的成效。針對這一核心問題,我們看到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嶽麓書社編輯出版的高中必修一《課堂教學設計》一書和廣東教研室組織編寫的<廣東省高中新課程歷史優秀案例集>,就可以看作是這一領域的初步探索成果。個人覺得,我在上述講座中提出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一個包含課前系統、課堂系統、課後系統三個子系統的系統工程的看法,以及整合新課程理念與要求而設計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具體操作步驟與要求,也對這一新領域作了一些創新性的梳理。
歷史風雲網:課改進行到現在,很多老師反應舊的上課模式應該被否定,但新的符合課改精神的理想上課模式是什麼樣的卻很困惑,請問您認為舊的上課模式是什麼?應該被否定的是什麼?又有哪些可以被保留、應該被保留?理想中的課堂應是怎樣的?能否以您聽過的印象深刻的課為例略作說明?
賓華:如果說所謂“舊的上課模式”是指過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應該否定的那些上課模式,個人覺得那就是確實存在於我們一些教師教學過程之中的兩種常見模式,一種是“複述教材內容”的上課模式,另一種是從高一就開始針對高考知識點就開展強調死記硬背教材知識點的“應對高考考試”的上課模式。這兩種上課模式至今仍有,但並不意味著課改前所有的教師、所有的上課都是這兩種,其實早在課改進行以前,就已有一些教師將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教與學的過程合二為一等等這些新課程所倡導的價值目標,融合到了他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了。舊課程也沒有把人都教成呆子,新課程也不可能把人都化為能人。那種只知道拿著課本、講稿照著念——“複述教材內容”的上課,那種整堂課都是老師寫黑板、學生抄筆記——強調高考考點的“應對高考考試”的上課,教師做的僅僅是要求(甚至是強迫)學生看書的看護(甚至是監督)工作,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看不到教師對教與學的有效率的“組織與引導”,也沒有了課堂教學是意在實現學生“有效學習”的價值述求,這是教師應該加以自覺的杜絕和否定的。
新課程並不是對舊課程的全盤否定。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教師就有了繼承優良傳統的自信,但還要有自我揚棄、推陳出新的勇氣。理想的課堂教學,取決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相輔相成。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內容方面來說,應該是在繼承落實知識要求、建構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融入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啟發與培養,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感悟與升華,著眼於不同層次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結果方面來說,應該是一節課結束之後,能夠使學生非常清晰地知道這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是什麼,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是什麼,理解、運用這些知識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學生樂學、有悟、明理、得法。除了這些因素,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還取決於教師的個人素質與人格魅力,孔子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連吸引學生聽課的能力都沒有,又何來“傳道授業解惑”!
這幾年聽過一些課,總的感覺是新的課程改革已經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手段、教學述求等等方面的改進。從個人聽過的、評過的有限的一些課來看,2006年深圳市紅嶺中學吳磊老師講的《全村同在畫中居——皖南古村落》一課,2006年深圳市新洲中學馬松濤老師講的《夢幻超級大國——美國》一課(獲全國一等獎),2007年深圳市寶安中學唐雲波老師講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課(獲廣東省一等獎),2007年深圳市翰林中學李念老師講的《乾旱的寶地》一課(獲全國一等獎),體現了課程改革過程中,老師在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大膽探索和可喜進步。
歷史風雲網:賓華老師您們深圳市正在使用什麼教材?您感覺它最大的優點是什麼?缺點不足是什麼?
賓華:我市使用的是嶽麓版高中教材。我與我市深大附中的連建平老師、羅湖外國語學校的謝承國老師等幾位老師一起,參加了嶽麓版高中教材、教參、教學設計、學生練習的編寫工作,在此評說這套教材的優點,有些顧慮。簡而言之,這套教材對課標內容、課程結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教材體系和教材結構,取材廣泛、語言清新,具有相對全面的學材功能。不足之處是個別敘事使用了學術用語,個別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去年我就與幾個地方的老師分工通讀了全文,力圖發現和彌補這些問題。
歷史風雲網:如果學生問您:老師,我怎樣做才能考到高分?——您會如何回答?
賓華:當學生時,我們親身體驗、經歷了高考,教書後又整天琢磨怎樣幫助學生應對高考,我們就一直在與高考相伴、與高考作對,如今還是現在時。單就應考、高考而言,我會告訴學生三句話,並經過整個高三一年的複習備考過程引導學生明白這三句話:十分清醒地理解(高考)怎么考,知道(高考)考什麼,然後明白該怎么學。簡而言之,就是師生都明白了“怎么考、考什麼、怎么學”之後,考試就一定能夠拿高分了。
我考大學時,一個晚上只安排複習三節歷史教材內容,先通看全文,然後自己設計幾個問題把每一節的全部教材內容有機的整合在這幾個問題之下,然後把這些問題全部記牢。複習完一節教材後,一定要關上書,把這幾個問題下面的所有內容全部在頭腦里回憶一遍,能夠完整無誤地回憶出來,那才是真正的理解、記住的知識,才去複習下一節的內容。83年高考歷史考了86分(滿分100分),是全縣最高分。現在想來,當時自己那樣做,其實只是解決了上述三個環節中的第三個環節——怎么學的問題,而對前兩個環節了解不多。現在的學生應該更幸福,有專業的老師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現在的教師與學生可能會有一些更好的辦法。
歷史風雲網:對您影響最大的三本書分別是什麼?為什麼是它們?
賓華: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問題本身也有些問題,因為人一生之中會讀不少的書,而人生境遇不同、心情不同,書對人的影響就不同。
讀國小時,讀得到的書很少,找到什麼、得到什麼就讀什麼。一套<水滸全傳>,從頭到尾讀了兩遍,讀了之後就整天想當綠林好漢,像“小李廣”、“沒羽箭”那樣練就一手絕活,遊走江湖,就是當時我的人生理想。後來讀了<紅雨>,又種起草藥來,想想當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多好!而到讀了<紅星少年養魚場>,又把興趣和熱情轉到了找一塊水塘養魚上了。你說這些書對我的影響大不大?又有多大?
這個問題應該分類而且超脫一點來說,對我為人影響最大、吸收養料最多的書是《增廣》,最初是上國小時,一個星期天去逛街,看到一個擺地攤的再買幾本手工油印的小冊子,拿起一翻,感到上面的話說得有理!就找父母要了幾分錢買下來了。後來又買了正規出版的<增廣全文>。小小的一本<增廣>,會讓人明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大道理!
對我學習歷史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人寫的一本關於論證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結構,從而解釋出中國封建社會才會周而復始地延續二千多年的書(不知道作者名有沒有寫錯,書名已經寫不出來了)。當時正在歷史系讀書,讀了這本書,突然發現書中解析歷史問題的理論與手法與大學教師上課講的那些東西全然不同,給我耳目一新、翻然省悟的感覺。原來歷史問題可以通過數理推論去解析,歷史文章還可以這樣去作的!
對我寫作影響最大的是余秋雨的早期散文。他的<一個王朝的背影><蘇東坡突圍><抱愧山西><十萬進士> 等,讓我感到寫文章首先要文字流暢優美、立意寬厚高遠,更主要的是不作空洞虛無感嘆,而應該是寫自己“在路上”的所見所思所悟所得,讓人與你一起得到身臨其境的感受!
其實,關於書的話語還很多,我現在想重讀的是才去世不久的西德尼·謝爾頓的<假如明天來臨>,精讀的是老子的<道德經>,我想有閒暇時,去通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歷史風雲網:您現在訂了哪些報刊雜誌?這些報刊雜誌有哪些地方吸引了您?
賓華:現在訂了<文史知識><華夏地理><新華文摘><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歷史學習><南方都市報><教育文摘報>;還有不時購買的<讀者>和<意林>。訂購這些報刊,主要是想了解文史知識、歷史教學動態、社會時勢熱點,或者時不時地翻看一些言情啟智的短小文章。
歷史風雲網:您平時比較多上哪幾個網站?
賓華:平時上網不多,有那么多的事要做,沒有多少時間上網去看一些自己並不關心的文章和是是非非。上網時多半都是帶著查找信息的目的去的,通過或雅虎搜尋自己想要的東西,找到之後就緊接著做該做的事去了。有時,瀏覽一下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國學網上的東西。
歷史風雲網:賓老師,2006年您比較滿意的收穫,取得的成績是什麼?2007年有什麼期望 ?
賓華:主編了三本書:由嶽麓書社出版的高中歷史《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兩本選修教材的教參,還有一本《高中新課程複習備考方案(必修部分)>。去了一次西藏高原、兩次東北平原。 高中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事需要做,也可以做。2007年,期望完成幾篇文章,編一本書。活在創作的狀態中,人會更有活力和回歸自我!
(責任編輯:周建定)

講座

高三歷史備考講座 4月21日上午,惠州市2010屆高三歷史備考專家講座在我校講演廳舉行。來自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員、著名高考專家賓華老師給全市的高三歷史教師做了一堂生動精彩的高三歷史備考講座。來自全市各縣區的高三歷史教師共100多人參加了這次專家講座。

高三歷史備考講座

本次活動首先由市教研室教研員張正凱老師做簡短的歡迎詞,並對賓華老師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賓華老師在開始講座時並沒有馬上進入主題,而是先和大家聊了下自己的經歷,特別是從重慶到惠州然後再到深圳的這一過程。一下子拉進了和聽講教師的距離。而後,賓華老師首先分析了深圳一模的相關情況並介紹了深圳市有關學校高三備考的經驗。接著從廣東高考命題角度,並且通過分析近年來廣東高考相關題目,以此來深度把握高考命題方向,並且指導高三歷史教師如何開展現階段高三備考工作。最後由張正凱老師做了精彩的總結,並且勉勵全市高三教師在賓華老師本次講座的指導下能再接再厲,譜寫惠州歷史高考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