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文化

賈湖文化

賈湖文化是以舞陽賈湖遺址為代表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類型,屬於裴李崗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裴李崗文化的主要源頭,年代範圍為BC7000—BC5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達潁河汝河流域。

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前期遺存,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保護區面積5.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澱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其七聲音階賈湖骨笛、9000年釀酒技術、成組隨葬內裝石子的龜甲及其契刻符號、動物訓化家養、具有原始形態的栽培梗稻尤為引人注意,在學術界引起廣泛反響。

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並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垂青史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湖文化
  • 文化類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 
  • 距今年代:9000年-7800年
  • 典型遺址賈湖遺址
年代分期,地理範圍,文化特徵,主要遺址,重要文物,舞陽賈湖骨笛,契刻龜甲,碳化稻米,文化意義,

年代分期

賈湖遺址最重要的發現除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坊外,還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賈湖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提供了連線黃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間新石器文化關係的一個連線點。
賈湖骨笛賈湖骨笛
賈湖遺址因地處賈湖村而得名的一處遺址。呈近圓形,總面積5.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經七次發掘,發現大批遺蹟、遺物。出土文物及標本數千件,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動物骨骼及植物顆粒和果核。
經碳14測定,賈湖遺址年代範圍為BC7000—BC5800年。考古工作者將發掘資料分為三期,其中的第一期文化最早,是裴李崗文化的重要源頭,第二、三期與裴李崗、峨溝等大體同進,第一期年代約為BC7000—BC6600年,第二期為BC6600—BC6200年,第三期為BC6200—BC5800年,文化內涵既與裴李崗文化有不少共同因素,也存在許多差異和獨有特徵,呈現出淮河上游地區的獨特面貌。因之,發掘者將其命名為“賈湖文化”。

地理範圍

賈湖文化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達潁河汝河流域,主要遺址有漯河翟莊、舞陽賈湖、長葛石固、郟縣水泉、汝縣中山寨、鞏義瓦窯嘴等,

文化特徵

賈湖文化與裴李崗文化類似,以石斧、石鏟、石磨盤、鼎形器、素麵蓖點紋、壓印點紋陶器為主要特徵,但其典型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包含文物較豐富,文化面貌複雜,特別是七聲音階骨笛、9000年釀酒技術、成組隨葬內裝石子的龜甲及其契刻符號、動物訓化家養、具有原始形態的栽培梗稻尤為引人注意,在學術界引起廣泛反響。

主要遺址

賈湖文化主要遺址有漯河翟莊、舞陽賈湖、長葛石固、郟縣水泉、汝縣中山寨、鞏義瓦窯嘴等,並以賈湖遺址為主要代表。賈湖遺址並稱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具體年代BC7000—BC5800年。
賈湖文化藝術品展示賈湖文化藝術品展示
發掘出的窯穴370座,陶窯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壺、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還有盛酒陶器,舞陽賈湖紅陶、舞陽大崗彩陶、舞陽阿崗寺亮黑蛋殼陶、舞陽善德灰陶等,被科學界統稱“賈湖陶瓷”。
這裡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此處發現的龜甲上的契刻符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龜靈崇拜則是原始的宗教信仰;稻作遺存、狩獵、捕撈和聚落布局反映了當時人類社會生活的情況。
8000年前,生活在中國淮河流域的賈湖人創造出的文化,其音樂文化、稻種文化和宗教文化已相當發達,表明淮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搖籃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要文物

舞陽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於1986-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賈湖遺址出土。骨笛系用鶴的尺骨製成,多為7孔,取其中保存完整者,用豎吹方法測試,可奏出六聲音階的樂音。其中有一根鶴笛,八個音階,仍然可以吹奏,和現代樂器相比,那根可以吹奏的骨笛上的孔的位置非常精確,八度音和現代樂器的音的頻率非常接近。
賈湖骨笛賈湖骨笛
此遺址骨笛是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樂器,反映了我國史前音樂文明的高度發達。這是我國音樂考古中繼湖北曾侯乙墓編鐘、編磬之後,又一重大的考古發現。
賈湖遺址中共出土的骨笛達30多支,除去半成品和殘破者外,有17支出土時比較完整。但因長時間在地下疊壓,有些骨笛取出來時已經成粉末狀。真正比較完整的骨笛有6支,一支5孔,一支6孔,三支7孔,一支8孔。其中的三支7孔骨笛分別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圖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賈湖骨笛,左長22.2cm,右長23.6cm。

契刻龜甲

賈湖遺址共發現契刻符號十七例,分別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
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里後外,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有些契刻符號的形狀與其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陽紋等。
專家研究認為,8000年前賈湖契刻與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是書寫工具相同,皆以利器為工具把符號刻在龜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來記載占卜內容的,而賈湖契刻也與占卜相關;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賈湖契刻是事理符號,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用於宗教活動的賈湖龜甲用於宗教活動的賈湖龜甲
一些學者提出,文字在中國的形成已經歷了一個緩慢而長期的發展過程,其源頭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他們研究認為,河南省的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的龜殼上的契刻痕跡是最終演變成漢字型系已知的最早前身。
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有的學者認為“賈湖契刻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碳化稻米

1990年春,在對發掘資料進行室內整理時,在一塊紅燒土塊上發現了幾枚稻殼印痕。北京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員鑑定,確認為人工栽培稻。
1994年6月,經對一些標本進行浮選,首次發現了一些碳化稻米(籽實),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
1994年6~7月,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對上述發現先後召開成果鑑定會和學術討論會,與會的考古、農業史、古生物學家對這一發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同年,張居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象坤、孔昭宸又對6個遺蹟內的標本進行浮選,又發現大量碳化稻米和菱角碳化果實。
2001年的發掘,對多個遺蹟單位的填土進行浮選,又發現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及植物果核。
中國科技大學博導、賈湖遺址主要發掘者張居中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著名教授、博士派屈克·麥克戈溫合作,通過對出土陶器上的附著物進行研究證明: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2005年7月19日,美國德拉瓦州一家名為“角鯊頭”的釀酒廠複製出賈湖古酒,深受歡迎,所以命名為“賈湖城”品牌,並全面推向市場。

文化意義

賈湖文化的發現與發掘具有很高的歷史與科學價值,正如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在《舞陽賈湖》一書的序言中所說:“賈湖遺址的發掘,可稱是80年代以來我國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賈湖文化
1、賈湖遺址有其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複雜的地層關係,這對裴李崗文化的類型與分期研究的深入進行具有重大意義。
2、這裡發現的大批房基、墓葬、窯穴、陶窯以及大量的生產工具對研究當時的聚落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都有重大意義。
3、這裡發現的大批保存較好的人體骨架及動物骨骼,對研究當時的人種、人類體質、家畜起源、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4、墓葬中隨葬成組內裝石子的龜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為研究當時的埋葬習俗、龜靈崇拜、信仰等宗教意識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5、這裡出土的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樂器—骨笛,經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七聲音階,在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6、賈湖遺址出土的刻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號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賈湖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對研究我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賈湖文化
7、經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對賈湖出土的陶器進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賈湖人已掌握了原始的釀酒技術,這對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