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治法律制度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國家整合多元價值、維護政治統治、規範民眾行為的重要工具。

形式口號,兩面性質,形成過程,基本內容,主要方面,階級實質,歷史評價,

形式口號

自由、民主、平等、人權
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是資本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綱領。經過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的不斷凝練以及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不斷宣揚和整合.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兩面性質

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為口號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思想武器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思想成果;另一方面,作為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治和思想控制的工具呈現出抽象人性論、價值絕對化和階級欺騙性的特性,體現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唯心性與虛偽性。

形成過程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始於兩次思想運動。中世紀的歐洲,是神權和王權共同主宰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社會,人身依附、教會宰制、等級世襲、禁慾主義等壓抑著人的主體性和社會活力。隨著資本主義因素的發育、成長,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以及封建宗教神學愈來愈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阻力和障礙。為了發展商品經濟、爭取政治地位和保護私有財產,新興資產階級同封建主義進行了兩次思想鬥爭。一是始於14世紀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文藝復興運動,宣揚人類理性、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神性、禁慾束縛、等級桎梏。二是17、18世紀以自然法學說與社會契約論為思想基礎的啟蒙運動,從霍布斯的自然權利論、斯賓諾莎的理性自由觀、洛克的民主平等思想,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關於天賦人權、自然平等、生而自由、社會契約、主權在民的思想主張,“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成為資產階級向專制主義、等級制度、神學禁錮宣戰的理論武器,並逐漸發展成為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
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運動的價值訴求,動搖了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和重要推動力。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標誌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776年美國發布的《獨立宣言》以及隨後的《聯邦黨人文集》,肯定了自由、民主、平等、追求個人幸福是人固有的權利。1789年法國通過《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的原則,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利器。作為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綱領性檔案,這三個法案將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價值原則,以維護資產階級的核心利益。

基本內容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內嵌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除了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的整合凝練,亦不乏資產階級學者對其進行闡釋宣揚。從自由主義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到新自由主義者哈耶克、弗里德曼,從政治學“三傑”的洛克、密爾、羅爾斯到盧梭、薩特、福山,無不在論證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作為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可能性、操作性以及作為人類價值的“普適性”。500年來,雖然資本主義不斷發生新的變化,資產階級在不同歷史階段倡導和強調的價值觀重點也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築的本質,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主要方面

第一,崇拜自由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經濟基礎。西方社會自近代以來流行的自由市場經濟,從古典自由主義 “看不見的手”的 “斯密教條”到新自由主義將政府作為 “守夜人”、“看家狗”的價值功能定位,都極力倡導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作用,反對國家和政府的行政f預。在自由主義者看來,市場是與自由、平等緊密相連的,市場是天生的自由派、平等派。市場是那隻 “看不見的手”,通過調節商品價格引導供求平衡。這種基於市場自由流通的供求關係,客觀上要求供求雙方的平等市場主體定位以及信息的通暢和對等,否則那隻“看不見的手”就不能起作用.市場就會崩潰。因此,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要求經濟的絕對自由以及個人的絕對自由.自由市場經濟是整個西方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也同時奠定了當代西方市場本位和個人價值至上的核心價值理念。
第二,倡導平等或者程式正義。從社會契約論強調契約雙方是平等的主體,到羅爾斯強調自由權平等的原則優於差別原則,資產階級思想家都強調平等或者程式正義的核心價值觀。平等既包括起點平等,也包括過程平等 (規則平等),還包括結果平等;既包括程式平等 (或者程式正義),也包括實質平等 (或者實質正義)。在人類歷史上,有三種典型的平等觀,農民小生產者平均主義的平等觀。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平等觀,以及無產階級的消滅私有制和階級的科學而合理的平等觀。平均主義的平等觀只是強調結果均等,要求平分一切土地和財富,而不考慮起點平等和過程平等;只是強調實質正義而不考慮程式正義,在平均主義者看來,“均平”即 “平等”。資產階級的平等觀只是強調起點 (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平等和過程 (機會或者規則)的平等而不考慮結果平等,只是強調程式正義而不考慮實質正義。在他們看來,“自由”即 “平等”,而結果的不平等是由於個人能力的發揮不同所致。
無產階級平等觀或者說馬克思主義平等觀既強調起點的平等,又強調過程的平等,還強調結果的平等:不僅強調程式正義。而且更強調實質正義。無產階級平等觀強調要消滅一切不平等的社會根源——生產資料私有制,消滅階級,解放全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因此是人類歷史上最徹底的、科學而合理的平等觀。恩格斯指出:“平等應當不僅是表面的,不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於荒謬。”1
資產階級的平等觀只是強調形式上的平等,其公平正義觀只是強調程式正義。我們以當代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 《正義論》為例,做一些具體的解釋和說明。在羅爾斯看來,正義也就是公平,正義的原則有二:其一是自由權平等的原則,即每個人都是在最大限度上享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權利。其二是差別原則,即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1)在與正義的儲存原則一致的情況下,適合於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並且,(2)依繫於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2。顯然,羅爾斯的正義論強調的是 “相對公平”而不是 “絕對平等”、“絕對平均”。而且,在羅爾斯看來,在正義的兩個原則中,其次序 (優先性、重要性)是不同的:自由原則優於平等原則、機會公平原則優於差別原則。所以,在西方政治哲學界,羅爾斯被認為是“自由主義的社群主義”或者 “社群主義的自由主義”或者 “新自由主義政治學家”。雖然羅爾斯試圖在 “自由”與 “平等”之間保持 “張力”,試圖調節 “程式正義”與 “實質正義”之間的矛盾。但是,“自由”優先、“程式正義”(機會公平)優先是他始終堅持的 “核心價值觀”。
對於資本主義的平等觀,馬克思曾經給予深刻的分析和批判。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3,等級交換原則之下的資本主義平等首先是商品的平等,是交換價值的等同互換。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的價值尺度,即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勞動時間是平等的,它既拒絕差別又否認特權。而且因為社會分工的存在和發展,商品的使用價值分屬於不同的主體,因而交換的主體為了滿足生產與消費的需要,客觀上促進了交換主體間平等的實現。尤其在交換媒介方面,貨幣的出現抽象掉了使用價值的質的差別,以至於個體差別都被隱去了,正如 “金錢面前人人平等”。流浪者手中的貨幣和總統手中的貨幣在市場交換中的功能是一樣的。然而,等價交換原則只是一種平等的表象,走出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及源此所結成的社會關係,卻是與之相反的景象,如剩餘價值的生產與資本化過程中,一邊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一邊是工人貧困的積累。所以,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平等地剝削勞動力。是資本的首要的人權。”4
第三,崇尚個體本位和自我價值。實際上,在西方,強調 “自由”與強調 “個人”是一個意思,所謂自由就是個人的意志和行為的自由。所謂平等就是個人與個人的平等。西方國家特別推崇個人價值在社會中的體現,鼓勵自我突破和個性張揚。而個人自由和平等是與所謂 “人權”相聯繫的,人權的保護就需要憲法和人權法,個人自由、平等、人權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倡導自由、平等或者程式正義必然強調法治,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方國家通過立法,限制公權,保障私權;強調個人人權,漠視集體人權;甚至在H常生活中,通訊地址也是將個人放在城市、地區、國家之前加以彰顯,其實質都體現了個人本位的核心價值觀。

階級實質

“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的價值主張源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擺脫宗教神權束縛與封建專制禁錮的鬥爭需要,卻在遵循資本邏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增殖運動中走向自身的反面,日益暴露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特徵。
拜金主義是資本的必然邏輯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歸宿。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價值讓位於金錢並成為謀利的幌子。以美國總統競選為例,曾兩度輔佐威廉·麥金萊當選總統的競選經理馬克·漢納就坦言:要贏得選舉,需要兩樣東西,一是金錢,第二個我就不記得了。而贏得選舉的候選人,在就任總統後無不儘可能滿足巨額捐助者的政策需求。“民主選舉”實際演變成了“有錢人的遊戲”。資本主義的政治腐化、經濟欺詐、文化墮落、道德淪喪,都可以在拜金主義中找到思想根源。
享樂主義將物質享受與感官快樂視為人生目的價值追求。資本主義在擺脫封建束縛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創造了比過去一切時代都要多的物質財富,為享樂主義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與平等交換原則、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目標,不斷地刺激著人們的聲色口腹之慾,成為享樂主義的誘發因素。此外,文藝復興時期倡導的自由意志與個性解放思想對中世紀禁慾主義的反叛,啟蒙思想家對個體權利與幸福追求的肯定,以及資本主義大眾文化的推波助瀾,使享樂主義現實地成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標籤。
極端個人主義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互為因果,構成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徵。崇尚個性自由與個體權利的思想,曾經客觀地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然而,資本邏輯主導下的極端個人主義,在經濟上主張“個人利益至上”,將個人特殊私利凌駕於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之上;在政治上主張“個人意見第一”,將個人意見置於對國家、民族的共同責任之上;在生活上主張“個性張揚為先”,將個性張揚置於組織規範與社會秩序之上,由此可能墮入道德虛無主義。

歷史評價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同時又存在根本缺陷。在不同的社會形態和制度環境之間,在不同的階級地位、歷史使命、實踐主體及其發展階段之間,“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具有不同的價值內涵和適應性。如何正確認識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局限性,批判地吸收其合理成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迴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就歷史演進而言,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源於西方古代文明,確立於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自我異化於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之中。資產階級為衝破專制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禁錮而提出的一整套核心價值觀,作為反封建鬥爭的口號和旗幟,最終以統治立法的方式得以確立,這是具有重要歷史進步意義的。同時,正因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52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成為資產階級以全社會代表的姿態在反封建鬥爭中贏得的、同無產階級共有的勝利。然而,“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在觀念上的表現”(同上,第550頁),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統治的確立使其“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說成是普遍利益”(同上,第553頁),資產階級開始褪去同無產階級“共享”“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的權宜偽裝;另一方面,在資本邏輯的主導下,社會經濟中的自由流通遮蔽了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下的“物的依賴”,等價交換掩蓋著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民主選舉成為財團上位謀求政策空間的幌子,個體人權不過是特殊利益突破集體底線的藉口。這既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階級屬性使然,亦是其囿於資本增殖漩渦從而走向自我異化的現實必然。
從邏輯維度審視,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建構與推行的過程中暴露出其理論基礎與社會性質的根本局限。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抽象人性論和價值絕對化為基礎的,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的價值觀。抽象人性論的根本特點是脫離人的社會性和歷史性來談論普遍的人性,它撇開了人的具體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離開了社會發展而大講人性、人道和人權,以抽象的、永恆不變的“人性”作為觀察歷史的準繩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資產階級所宣揚的“普遍人性”實際上是以資產者的現實要求為“模特兒”描繪出來的,只不過被粉飾為“一切人”共有的人性而已。在資產階級心目中,最符合人性的社會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所謂自由,就是商品交換和貿易的自由,也就是資產者憑藉生產資料所有權占有無產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自由,以及無產者向資產者出賣勞動力的自由;所謂平等,就是流通領域中商品的等價交換,也就是資產者購買無產者勞動力時的等價原則;所謂博愛,就是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互愛和合作;所謂人權,本質上就是資產階級的權利。這種以普遍形式、普世價值表述出來的價值觀,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
在理論闡釋上,資產階級思想家是立足於自然權利學說對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價值範疇進行論證的。這種脫離社會歷史條件以人的自然屬性與自然權利解釋人的社會生存的理論,是一種典型的歷史唯心主義。在制度性質上,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建立於私有制的基礎之上,以保障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為前提,演化為資產階級利益不可侵犯。在資本邏輯的主導之下,自由是有產者對無產者進行剝削的自由,資產階級才是民主的主體,平等僅限於資產階級集團內部,人權則完全忽視集體人權而貼上個人主義的標籤。在理論推廣上,資產階級以抽象的人性論為依據,以絕對的普遍性為方法,對內超階級地宣揚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以掩飾階級矛盾;對外藉助其話語霸權,把反映資產階級整體利益和價值訴求的價值觀說成是代表整個人類社會普遍利益的“普世價值”,向全世界兜售。這種用“普遍”的形式掩蓋其“特殊”的階級訴求和階級內容的方式,具有很強的虛偽性與欺騙性。在制度實踐上,西方國家竭力推行的自由市場、制度模式等,由於罔顧其存在的“土壤”——社會發展階段、政治文化傳統、社會文化基因等因素,往往造成水土不服,給許多國家帶去混亂,甚至是災難。
總之,對於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應該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既要承認它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批判地吸收其合理因素;又要認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和政治統治的階級本質,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界限,尤其要警惕“普世價值”的思想陷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