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風雲(201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費城風雲(201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費城風雲》是2014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中天。本書簡述了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費城制憲,在講述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的同時,尋求他方之石的歷史智慧,思考帝國終結之後現代中國的可能道路。

基本介紹

  • 書名:費城風雲
  • 又名:美國憲法的誕生及其啟示
  • 作者:易中天
  • ISBN:978-7-5339-4048-5
  • 類別:圖書 社科 歷史
  • 頁數:320
  • 定價:¥39.00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摘,後記 一,後記 二,

編輯推薦

費城風雲
《費城風雲》初版於2004年,如今卻毫無陳舊之感,反而越來越適合在“此刻”閱讀。
所謂歷史,由一系列選擇所造就;所謂政治,其實是做出選擇的智慧。
在1787年的費城會議上,美國人做出了一系列艱難的選擇,起草了《聯邦憲法》。然而美國人做選擇時的底線很簡單,只不過“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幾個字。即便展開來,也不過這樣一些內容——
·不得立法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
·不得立法剝奪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
·不得立法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向政府請願、表達不滿和要求申冤的權利。
如果只有獨立宣言,美國就永遠只是一個理想或理念,而不是一個國家;直到現在,把美國各州統一起來的,是《聯邦憲法》,規範著聯邦政府、美國總統和全體國民的,也是聯邦憲法。可以說,是一部憲法締造了一個國家。這樣一部憲法的誕生過程,怎能不讓身處地球另一面的我們深深反思。

內容簡介

《費城風雲——美國憲法的誕生及其啟示》(全新增訂版)
易中天:“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憲法——美國《聯邦憲法》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如果只有獨立宣言,美國就永遠只是一個理想或者理念,而不是一個國家。沒有聯邦憲法,就沒有美利堅合眾國,我們甚至還可以說,正是一部憲法締造了一個國家。
在1787年費城會議上起草的《聯邦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憲法。據此,美國人創造了一種既民主又共和的體制,並充分地體現了憲政與法治的精神。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
《費城風雲》再現了美國《聯邦憲法》誕生的過程,在本書里可以看到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的驚心動魄,領略華盛頓富蘭克林麥迪遜等風雲人物的智慧與胸襟,以及各州代表在堅守共同底線的前提下進行的針鋒相對的辯論和最終偉大的妥協。第二部分《隔岸觀火》收入易中天論美國政治的四篇文章。

作者簡介

費城風雲
易中天
1947年生於長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
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目錄

費城風雲
引 言 陰雲與曙光003
第一章 事出有因
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 008
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013
費城不是梁山泊 018
光榮與權力 023
第二章疑雲重重
始作俑者 030
麻煩與問題 035
摸著石頭過河 040
該出手時就出手 045
第三章 針鋒相對
修約還是制憲 052
誰來批准憲法 057
合眾國向何處去 063
蛋糕應該怎么分 068
第四章 劍拔弩張
逼上梁山 076
大邦和小邦 081
唇槍舌劍 086
上帝也幫不了忙 091
第五章 柳暗花明
解鈴不是系鈴人 098
決不讓步 103
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 108
偉大的妥協 113
第六章 嚴防死守
總統是個難題 120
防官如防賊 125
千頭萬緒 130
連環扣與防火牆 136
第七章 禍起蕭牆
根本的共識 144
拒絕簽字 149
最後的勸說 154
兩種反對派 159
第八章 塵埃落定
旗開得勝 166
千呼萬喚始出來 171
活著的憲法 176
餘音與餘波 182
余 論 原則與妥協188
附屬檔案一 制憲會議進程與辯論紀要194
附屬檔案二 制憲會議代表名單233
後 記244
隔岸觀火
伊拉克是誰的滑鐵盧——讀劉亞洲析伊戰
好萊塢警匪片 250
殺雞為什麼用牛刀 252
人權也是國力 254
看法官告政府——讀“馬伯里訴麥迪遜案”
被告麥迪遜 258
法官馬歇爾 263
原告馬伯里 267
贏家合眾國 271
秤砣是個大問題——讀任東來等《美國憲政歷程》
秤砣不是老百姓 278
美國人的辦法 281
中國人的經驗 285
大法官與大皇帝 288
有些賬需要算清 292
有話你就直說——讀薛涌《直話直說的政治》
牛仔總統愣頭青 298
敗絮其外,金玉其中 300
遙控器也是大問題 303

文摘

後記 一

在1787年費城會議上起草的《聯邦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憲法,其中包含著一個精巧的設計。正是這個設計,創造了一種既民主又共和的體制,並充分體現了憲政與法治的精神,從而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不少關心憲政的朋友和我一樣,很想知道這樣一部憲法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令人高興的是,2003年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譯的“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所著《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一書。麥迪遜的這部《辯論》,記錄了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憲會議的全過程,自始至終,一天不缺;尹宣先生的譯筆又好,且注釋極為詳盡,因此讀來不僅歡快流暢,而且驚心動魄,受益良多。所以我實在忍不住要把這個故事重講一遍,以便有更多的人來分享這種感受。重講的原因,是因為尹宣先生翻譯的這部《辯論》,不但是研究美國憲法和歷史的重要文獻,而且是一部標準的學術著作,閱讀起來有一定難度;而像我這樣關心憲政問題、卻又並非研究憲法,更非專門研究美國憲法史的人,還真是不在少數。他們未必有時間和耐心讀完這部長達六十三萬字的巨著。
我一向認為,學術是一種好東西,好東西就應該有更多的人分享;而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就只能換一種表述方式。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初衷。我想把這段過程寫得像偵探小說或者電視連續劇一樣好看。當然,為了忠實於歷史,我不能不大量引述《辯論》一書中的材料,但限於體例,恕不能一一註明,只能在此做一總注,即制憲代表的所有發言,均引自尹譯本《辯論》一書。而且,為方便讀者閱讀計,不少已經改寫,但求傳達其意而已。如撰寫研究論文,請引用尹譯本,勿以本書為憑。我希望這不至於侵犯尹宣先生的著作權。而且,我還要藉此機會向尹宣先生和遼寧教育出版社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和他們為我們翻譯和出版了這本好書。
易中天

後記 二

這本書在2004年出版後,有不少朋友問我,怎么會去寫美國憲法?的確,按照常規和常理,我並沒有資格寫它。因為第一,我不是學法律的;第二,我不是學歷史的;第三,當時我還沒去過美國;第四,又不懂英文。這怎么能寫,又怎么會想到去寫?
最早的想法,是要為弄清中國的政治制度史,找一個參照系。所以,我也曾想過要寫希臘城邦制度。但是古代希臘,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很難讓廣大讀者產生興趣。美國,卻是全世界都關注的。
這個國家,卻原本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它既非百年老店,有什麼可居奇貨,可以倚老賣老;更非千年大國,有什麼悠久傳統,可以厚積薄發。在當今世界所有大國中,它的歷史是最短的,基礎是最差的,起步是最晚的,底蘊是最薄的。怎么不過二百多年工夫,就成了首屈一指,甚至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了呢?這是我們每個有著強國夢,決心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很想把這塊石頭敲開來,看看裡面都有些什麼東西。
結果,還當真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事情。事實上,美國這個國家,很是有些與眾不同。比方說,它不是“打出來的”,而是“談出來的”。而且,是先談判,再立法,最後才建國。這在世界國家史上,可是一個特例,甚至是一個異類。
當然,美國人的建國,也經歷了一場戰爭,這就是著名的獨立戰爭。但問題是,剛剛把仗打完,所有人便都一鬨而散。整個國家,又回到戰爭前十三個邦(State)各自為政自行其是的狀態,全然忘記了還有一個什麼“美利堅合眾國”。直到四年後的1787年,獨立各邦的代表,才被迫重新坐到一起,討論起草一個憲法。又過了兩年,即1789年,憲法才被通過。第一屆聯邦政府和第一屆總統華盛頓,也才開始工作。直到這時,一個在我們看來“像模像樣”的國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來了。
然而美國的建國日,卻定在十三年前,即1776年的7月4日。這是他們發表《獨立宣言》的日子。《獨立宣言》確立的,是“自由獨立”的“美國理想”。而在美國人看來,這就是建國了。於是,美國的建國過程竟然是這樣:先有關於國家的一個理想和一種精神,然後有憲法,最後有政府和總統,你說是不是有點怪異?
那么,獨立宣言、聯邦憲法和國家機構,這三個環節,哪一個最重要?我認為是憲法。因為如果只有獨立宣言,美國就永遠只是一個理想或理念,不是一個國家;而如果只有政府和總統,則美國未必是美國,沒準還會是伊拉克。事實上,直到現在,把美國各州(State)統一起來的,是聯邦憲法;規範著聯邦政府、美國總統和全體國民的,也是聯邦憲法。二百多年來,美國憲法沒有動過一個字,只有二十七條修正案;而所有違憲的或有違憲嫌疑的行為,則都受到了懲罰或付出了代價。顯然,沒有聯邦憲法,就沒有美利堅合眾國。我們甚至還可以說,正是一部憲法締造了一個國家。
於是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美國的秘密不在別處,就在聯邦憲法那裡。聯邦憲法的制定過程,也就是美國的建國過程。弄清這個過程,不但能夠滿足我的好奇心,恐怕也能滿足不少人的好奇心,以及知己知彼的需要。至少,它可以讓我們知道,哪些是可以學的和能夠學的,哪些是不可學的和學不來的。不管可學不可學,弄明白了,總不是壞事。寫《隔岸觀火》諸篇,也是這個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