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Felix Houphouet-Boigny)(1905年10月18日,亞穆蘇克羅,——1993年12月7日,亞穆蘇克羅。)象牙海岸國父、政治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1959年5月2日-1960年11月27日任象牙海岸總理,1960年11月3日-1993年12月7日任象牙海岸總統,連任七屆,統治國家超過三十年,直到他去世。出身部落酋長,當過醫生、種植園主、法國國會議員,還曾在法國幾屆內閣中任部長,創立全非政黨—非洲民主聯盟。1960年領導象牙海岸獨立。縱觀他的一生,在非洲的非殖民化和國際政治舞台發揮了重要作用。

烏弗埃-博瓦尼是非洲政治溫和派領導人,在他的治理下象牙海岸長期保持經濟繁榮,這在貧困的西非極為罕見,開創了著名的“象牙海岸奇蹟” 。

烏弗埃-博瓦尼一直保持與法國被稱為“Francafrique”(即“法非特殊關係”之意)的密切的關係。烏弗埃-博瓦尼長期堅持強烈的反共產主義的外交政策,其中包括1969年與蘇聯斷交,並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在安哥拉戰爭中為美國支持的安盟的反共叛亂提供援助。1983年調整對華政策,與中國建交。1986年與蘇聯恢復邦交。

烏弗埃-博瓦尼被稱為“非洲聖人”或“非洲象王” ,與“非洲賢人”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齊名。他去世時是非洲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是當時世界上第三位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古巴的菲德爾·卡斯楚和朝鮮的金日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
  • 外文名:Felix Houphouet-Boigny
  • 國籍:象牙海岸
  • 民族:巴烏萊族
  • 出生地法屬西非象牙海岸亞穆蘇克羅 
  •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1993年12月7日
  • 職業:政治家、酋長、醫生、種植園主
  • 畢業院校:威廉·蓬蒂師範學校、法屬西非醫學院
  • 信仰:泛非主義、非洲民族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
  • 主要成就:象牙海岸國父
    開創“象牙海岸奇蹟”
    致力於非洲和世界和平事業
  • 配偶:瑪麗-泰蕾茲·烏弗埃-博瓦尼
  • 政黨象牙海岸民主黨
  • 學位:博士
  • 宗教:羅馬天主教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酋長之子,良醫良相,崛起政壇,獨立之父,為政舉措,西非奇蹟,非洲聖人,政治孤鳥,生活方式,威權統治,溫和的獨裁者,遺憾和缺失,主要經歷,評價,

人物簡介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Felix Houphouet-Boigny,1905年10月18日——1993年12月7日)
象牙海岸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象牙海岸民主黨主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

人物傳記

酋長之子

1905年10月18日生於法屬西非象牙海岸(1985年改譯為象牙海岸亞穆蘇克羅(今象牙海岸首都)村巴烏萊族的一個世襲酋長家庭,原名迪亞·烏弗埃,他是巴烏萊族酋長的外甥。1910年該酋長因與殖民者合作而和族人發生衝突,被殺。巴烏萊族繼承權依據母系,年僅5歲烏弗埃-博瓦尼就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並由繼父(生父早亡)任攝政王直到他成年。童年時代是在亞穆蘇克羅度過的,在國內讀完國小和中學。法國殖民政府承認他的部落酋長地位,並安排他在邦奇軍事要塞接受教育,以便他將來成為一位領導者打下基礎。1915年在法國人的安排下被送到班熱維爾寄宿制學校學習。同年,在班熱維爾,烏弗埃-博瓦尼皈依基督教,他認為基督教是一個現代的和阻擋伊斯蘭教擴張的宗教,他選擇了“費利克斯”作為教名
烏弗埃-博瓦尼烏弗埃-博瓦尼

良醫良相

1919年,烏弗埃-博瓦尼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塞內加爾達喀爾的威廉·蓬蒂師範學校,並獲得教育學學位。1921年進入法屬塞內加爾的法屬西非醫療和藥理學院學習,由於學習成績優異,獲醫學博士學位,被殖民當局批准為合格的非洲醫生。畢業後,烏弗埃-博瓦尼返回象牙海岸,開始了15年的行醫生涯(1925——1940年)。1925年10月26日在沿海城市阿比讓(原象牙海岸首都,現為經濟首都)的一家醫院當醫療助理,他在那裡建立本地醫療人員組成的協會。但殖民政府基於政治考量,1927年4月27日把他調到內地的吉格洛的一家較小的醫院。然而,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了自己,1929年9月17日晉升為阿本古魯的內科醫生,而此前該職位一直是為歐洲人預留的。在阿本古魯,烏弗埃-博瓦尼親眼目睹了殖民者對土著種植農的虐待。
1932年,烏弗埃-博瓦尼領導農民運動,反抗白人大農場主的剝削和反對殖民政府的經濟掠奪政策。同年12月22日,他在象牙海岸社會主義報紙《工會聯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熱帶田鼠的常識》(意為他們從我們這偷走了太多)的文章,揭露和抨擊法國殖民當局對非洲種植農的殘酷剝削。次年,部族要求他回去承擔酋長職責,但他寧願去追求他的醫學生涯,於是放棄酋長頭銜,由弟弟奧古斯丁接任。他希望更接近自己的家鄉,因此在1934年2月3日獲準調到丁博克羅,1936年6月28日調到達洛亞。儘管烏弗埃在工作中表現了他的專業素質,但他的政治態度還是惹惱了周圍一些人。1938年9月,他的臨床主任要求他在醫生和政治之間作出選擇。
歷史很快為他做出了抉擇。1939年,烏弗埃-博瓦尼唯一的弟弟突然去世,他再次成為部族大酋長,並被法國殖民政府委任為賓格維爾州首腦。與此同時,法國殖民政府設立一個新機構負責向殖民地人民苛捐雜稅。無情的現實使他領悟到:醫生僅能為民眾解除病痛,卻無法改變百姓貧窮落後的處境。於是在1940年,他中斷了行醫接任酋長,並改行經營種植園。他四處交遊,與周邊部族酋長結下深厚友誼,因而能招來大批勞動力,擴大橡膠咖啡可可的種植面積,他的種植園占有上百公頃土地,成為非洲最富裕的農場主之一。二戰爆發法國被占領後,從屬於維希政府的法屬西非社會經濟急劇惡化;後來盟軍占領北非,法屬西非的官員也都大換血成自由法國的人士。在他的積極籌建和組織下,“非洲農業工會”於1944年9月3日誕生了。該工會是象牙海岸歷史上第一個本地人的組織,深孚眾望的烏弗埃-博瓦尼被推選為主席,開始主導本地種植者和行政當局間的對話,並擴大非洲農業工會的民眾基礎,這成為他政治上崛起的資本,由此博瓦尼走上從政之路。非洲農業工會提出了“爭取黑人與白人享受同等待遇”的口號,這不僅成為象牙海岸種植農的喉舌,而且也維護了在白人種植園裡做苦工的農業工人的利益。
烏弗埃-博瓦尼烏弗埃-博瓦尼

崛起政壇

1945年8月,烏弗埃參加阿比讓第一次市議會選舉,按照法國選舉規則,議會一半席位必須來自法國公民(大多數是歐洲人),另一半為非法國公民(殖民地土著)。結果,他的非洲陣營取得決定性勝利。1945年10月法國制憲會議選舉,象牙海岸可派出兩名代表,一名必須是“法國公民”(白人移民),另一名則可以是來自本地的“法國國民”。他原想留在象牙海岸照顧家族,但被親友同志說服參加競選,並在1945年11月4日以高票當選為制憲會議議員,同時,他在自己的姓氏“烏弗埃”後面加了個來自祖父的姓“博瓦尼”,意思是“領頭羊(公羊)”,象徵他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從此,他就叫“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
在法國制憲議會,烏弗埃-博瓦尼被任命為海外領地事務監察委員會委員。1946年3月1日,烏弗埃-博瓦尼提交廢除強迫勞動制度的法案並在1947年獲得一致通過。1946年4月3日,他提出在法屬非洲地區實行統一的勞動法的議案並於1952年獲得通過。1946年9月27日,他提出在海外領地改革醫療衛生體系。1946年10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經全民公決通過後,烏弗埃-博瓦尼當選為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第一屆國民議會議員,仍擔任海外領地委員會委員,1947——1948年任委員會秘書。1946年任普選和規章委員會委員。1947年2月18日提出改革法屬西非法屬赤道非洲的議會體系和法蘭西聯邦參議院,以使其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他還主張建立非洲地方議會,使非洲人能夠學習如何自治管理
1946年4月9日,在法國共產黨的幫助下,烏弗埃-博瓦尼把非洲農業工會改建成象牙海岸民主黨,並任黨的主席。同年10月巴馬科會議,他與艾哈邁德·塞古·杜爾等人創建了“非洲民主聯盟”,並很快成為法屬非洲最強大的政黨,博瓦尼任該聯盟主席,象牙海岸民主黨成為非洲民主聯盟的地方支部。1949年1月在阿比讓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有700名代表出席代表大會,博瓦尼在會上作了關於非洲民主聯盟的報告。隨著冷戰的爆發,與共產黨結盟的非洲民主聯盟受到打壓和破壞。1950年1月24日,法國殖民當局藉口博瓦尼參加共產主義政治活動而下了一道通緝令,但由於博瓦尼享有法國議會的豁免權而無法執行。為了化解危機,烏弗埃-博瓦尼一方面在國民議會作自我辯護,另一方面與勒內·普利文內閣海外領土部長弗朗索瓦·密特朗接觸頻密,1950年10月聲明非洲民主聯盟斷絕與法共的一切聯繫。在那之後,轉而與密特朗的民主和社會主義抵抗聯盟結盟。1951年和1956年又連續兩次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並擔任普選、憲法、規章和請願委員會委員。1952年當選為科爾霍戈省領地議會議員,1953年3月24日——1959年11月30日任象牙海岸領地議會主席,1959年11月當選為法屬西非大議會主席。
1956年2月1日——1957年6月13日任法國居伊·摩勒內閣部長級代表。1956年11月當選為阿比讓市市長。1957年6月13日——11月6日任法國莫里斯·布爾熱-莫努里內閣國務部長。1957年11月6日——1958年5月14日任法國費利克斯·加亞爾內閣公共衛生和人口部長。1958年5月14日——17日任法國皮埃爾·弗林姆林內閣國務部長。1958年6月1日——1959年1月8日任夏爾·戴高樂內閣國務部長。1958年10月4日,作為內閣成員隨戴高樂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檔案上連署。1959年1月8日——5月20日任法國米歇爾·德勃雷內閣國務部長。1959年7月23日——1961年5月19日任米歇爾·德勃雷內閣外交事務部長級顧問。
烏弗埃-博瓦尼烏弗埃-博瓦尼

獨立之父

1956年6月23日,法國頒布“框架法”給予非洲殖民地自治權,1957年3月3日象牙海岸舉行第一屆立法會議選舉,象牙海岸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1958年9月,法屬西非各國就“戴高樂憲法”舉行公民投票時,博瓦尼到處遊說,號召各領地投贊成票,同年12月象牙海岸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8——1959年任象牙海岸自治共和國議會議長。1959年4月任象牙海岸自治政府委員會主席(相當於總理)。1959年5月2日——1960年8月7日任象牙海岸自治共和國政府總理,1959年9月8日——1961年1月3日兼任內政部長。1959年6月,法語西非國家地區性的經濟合作組織——協商委員會在象牙海岸成立,博瓦尼出任主席。
1960年8月7日,象牙海岸宣告正式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1961年4月脫離法蘭西共同體。1960年8月7日——1960年11月27日任象牙海岸共和國政府總理。1960年11月3日以99%以上的得票率當選為象牙海岸第一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七次蟬聯。1960年11月27日——1990年11月7日兼任政府首腦(取消總理職務),1961年1月3日——1963年9月10日兼任外交部長,1963年9月10日——1966年1月21日兼任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農業部長,1966年1月21日——1968年9月23日兼任經濟和財政部長、國防部長、農業部長,1971年6月8日——12月1日兼任國民教育部長。1975年象牙海岸民主黨“六大”時,當選為民主黨名譽主席。1980年9月當選為民主黨主席。
1993年12月7日,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病逝於亞穆蘇克羅,享年88歲。象牙海岸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1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出代表參加了葬禮,包括他的摯友吉斯卡爾·德斯坦弗朗索瓦·密特朗雅克·席哈克等人。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總統

為政舉措

西非奇蹟

烏弗埃-博瓦尼執政後,對內主張“對話”,奉行和解和同情的方針,以實現民族統一。重視發展經濟,特別是發展農業。象牙海岸的經濟發展成績顯著,創造過連續高速增長的“奇蹟”。在國家獨立之初,博瓦尼就明確指出:如果沒有經濟上的自主,政治上的獨立也是徒有虛名的。他在多次的演說中重申:“沒有一個健全的平衡的和自主的經濟,'獨立'這個概念只是一句空話。”
博瓦尼把發展經濟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先後制定了1960——1970年、1970——1980年兩個十年發展規劃和1970——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的三個五年發展計畫。幾個計畫執行的結果,大大改變了國家的面貌,出口額大大超過了進口額,新的工業項目速建立起來,並在象牙海岸的國土上奠定了工業生產的基礎。
博瓦尼全面總結了建國以來的各項工作,並再次強調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巨大作用。他給予農民優惠的價格以進一步刺激出口。咖啡產量顯著增加,把象牙海岸推上了僅次於巴西哥倫比亞的第三大咖啡出口國。到了1979年,象牙海岸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國。象牙海岸也成為非洲主要的鳳梨棕櫚油的產國。推動這片通常稱為“象牙海岸奇蹟”的榮景的是一群法國技師。在非洲的其他地方,歐洲人常常在獨立之後被趕出去,但是在象牙海岸歐洲人卻是不減反增。法裔社區的人口從一萬增加至五萬,其中有許多人從事技師或顧問等等的工作。該國平均每年將近10%的經濟成長率維持了20年,是非洲非產油國家中最高的。重視發展旅遊業和開發旅遊資源,對外資採取“門戶開放”政策,外貿連年順差,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83年3月決定將其故鄉亞穆蘇克羅定為新首都。
博瓦尼對內實行部族平衡、竭力避免部族糾紛的政策,在部族矛盾較多的非洲大陸,象牙海岸是很少發生部族動亂的國家之一。博瓦尼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極力重視維護國內的安定和團結,因而基本上保持了國內政局的穩定,是非洲少有的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博瓦尼在政治上實行鐵腕統治,限制新聞自由,實施一黨制,只允許單獨一個政黨存在,象牙海岸民主黨為執政黨和全國唯一合法政黨,控制著政府和國民議會的全部席位。
經濟上實行以“自由資本主義”和“象牙海岸化”為中心內容的自由經濟體制。六、七十年代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創造了著名的西非“經濟奇蹟”。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9億美元,為1960年獨立時的22倍。進入八十年代以來,由於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特別是出口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出口收入銳減,經濟狀況惡化。為克服經濟困難,1990——1993年實施“穩定和振興經濟計畫”,削減行政開支、改革稅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貶值有利於出口的機遇,繼續執行“穩定和振興經濟計畫”,大力增加出口,經濟開始呈現復甦。1995年經濟形勢繼續好轉,1996至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三年增長7%左右。

非洲聖人

象牙海岸獨立後奉行“獨立、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的外交政策,強調以責任、團結和公正為基石,從本國人民的利益出發,實行國際合作夥伴多元化。重點發展與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堅持睦鄰友好,重視非洲團結與合作,曾積極調解西非國家內部衝突;積極參與次地區和非洲經濟一體化,呼籲國際社會增加對非援助,減輕非洲債務負擔。
博瓦尼對外奉行對話與和解政策,主張擴大與不同制度國家的合作關係,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要求改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象牙海岸雖然與鄰國也有邊界問題,但從不訴諸武力。對於鄰國間的糾紛,博瓦尼也熱心幫助調解和斡旋,如幫助解決馬里布吉納法索的邊界衝突、促進查德敵對雙方和解會談等。
“非洲兩聖賢”——博瓦尼和尼雷爾“非洲兩聖賢”——博瓦尼和尼雷爾

政治孤鳥

儘管烏弗埃-博瓦尼在非洲和國際舞台享有“非洲聖人”的崇高聲望,但他的政治主張在非洲大陸卻從來不是主流。冷戰時代,非洲處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爭奪中,不同於大多數非洲國家傾向蘇聯中國,烏弗埃-博瓦尼是非洲親西方的“自由派”的頭面人物,奉行的是典型的“Francafrique”(即“法非特殊關係”之意)政策,始終與法國維持密切的“特殊關係”。在獨立後,同法國簽訂了一系列協定,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技術等各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依賴法國援助、投資和提供“顧問”。在依附法國的同時,又積極向美國、聯邦德國靠攏,以擴大外援的來源。歷屆法國總統戴高樂蓬皮杜吉斯卡爾·德斯坦密特朗席哈克都與他保持密切的私交。
象牙海岸是非洲統一組織、非洲-馬爾加什-模里西斯共同組織、西非五國協商委員會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創始會員國。但烏弗埃-博瓦尼從不出席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一直充當破壞非洲人民團結反帝事業的急先鋒,反對譴責以色列的侵略,主張同南非種族隔離政權“對話”。
博瓦尼和桑戈爾摒棄過去的成見和分歧,聯手促成非洲-馬爾加什-模里西斯共同組織的建立,非洲-馬爾加什-模里西斯共同組織是早期講法語的國家試圖進行合作,抑制講英語的奈及利亞在西非稱雄的產物。該組織包括非洲-馬爾加什聯邦、法國地區理事會、象牙海岸、尼日和達荷美。除了政治和經濟動機外,成立該組織的主要因素是要結成一個共同陣線,對付加納當時進行的顛覆活動,以及前比屬剛果(今薩伊)的騷亂。該組織主要屬諮詢性質,沒有設立共同的防衛機構和組織。多數成員國還與法國簽署了雙邊防禦條約,一旦遇到自己難以對付的威脅時,法國可迅速確保他們的內外安全。該組織的14個成員國是: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剛果人民共和國)、達荷美、加彭、象牙海岸、馬爾加什共和國(今馬達加斯加)、尼日、盧安達、塞內加爾、多哥、上沃爾特和薩伊。但後來由於該組織過於屈從法國,有半數成員國退出。
烏弗埃-博瓦尼是非洲反對共產主義的強硬派,1967~1969年曾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但1969年5月底宣布同蘇聯斷交。博瓦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採取敵視態度。他多次公開污衊中國,叫囂要阻止“黃種人”向非洲“滲透”。1971年5月,博瓦尼公開叫嚷他從不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是因為不少國家“同北京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他還指責某些非洲國家領導人通過建立外交關係使中國的影響開始滲透進來。他說:“這些喜歡打抱不平的人,是否衡量過他們由於執行這種假團結的政策而使我國遭到危險呢?而這種團結既無地理、歷史基礎,又無經濟基礎。”
從1961年到1971年,象牙海岸一直在聯合國大會投票反對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63年與台灣蔣介石集團建立“外交關係”。即便是在他的西方主子戴高樂、尼克森改弦易轍,親西方陣營國家紛紛調整對華關係後,他依然頑固堅持反共反華路線,成為非洲大陸的一隻孤鳥。直到20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烏弗埃-博瓦尼審時度勢,改善與東方國家的關係,1983年3月2日,象牙海岸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應烏弗埃-博瓦尼總統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於1992年7月對象牙海岸進行了國事訪問。1986年,象牙海岸與蘇聯恢復建立邦交。
楊尚昆主席訪問象牙海岸,博瓦尼熱烈迎接楊尚昆主席訪問象牙海岸,博瓦尼熱烈迎接

生活方式

烏弗埃-博瓦尼不嗜菸酒,愛好哲學和音樂,喜歡飼養鱷魚。到了晚年,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十分注重衣著,日常總是穿著一身做工考究、嶄新筆挺的服裝,打著平整的領帶,步履安詳,處處顯示出他是一位精明能幹、受人尊敬的人物。
無疑,非洲最華麗的官邸肯定是象牙海岸總統烏弗埃-博瓦尼的府邸······已經耗費掉300多萬英鎊——出自法國援款,餘下的庭院景觀美化工程大概至少還要花費100萬。按照烏弗埃不張揚的性格,這所宮殿從街面上看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分為三幢建築:總統府、官邸和接待廳。身著深色禮服的賓客要先到接待廳,然後要經過噴泉、小瀑布、雕像,再沿著一條華貴的階梯拾級而上,最後才來到一間大理石裝飾的寬闊宏偉的大堂,在那裡與主人和他美麗的夫人握手。到這時,這座宮殿的宏大和美麗才真真正正會給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裡應有盡有:從色彩對比精緻奇妙的枝型裝飾吊燈和古典家具,到鏤空雕花的瓷器和可供1000多名賓客就餐的餐具,還有一張可坐幾百人的桌子······據說,許多客人——既有法國納稅人,也有不那么受到偏愛的非洲國家的代表團——對如此地奢侈和鋪張,感到驚愕不已。但是,有一次,在舉行盛大招待會後次日,一位象牙海岸記者巡視了這座宮殿,他驚呼道:“天哪!這裡接待英國女王、接待甘迺迪總統、接待任何人下榻都沒問題!作為一名象牙海岸公民,這真讓我感到振奮。”
烏弗埃-博瓦尼有兩段婚姻,1952年與第一任妻子離婚,1956年與年紀小他25歲的瑪麗-泰蕾茲結婚,博瓦尼與兩任夫人都沒有生育子女,但與瑪麗-泰蕾茲有三名養子女,另外與情婦育有一私生子。瑪麗-泰蕾茲作為象牙海岸第一夫人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是著名的非洲社會活動家和慈善家。博瓦尼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是成功的實業家和大地主,積累了巨額的財富,資產總額約在7~11億美元。
烏弗埃-博瓦尼和夫人瑪麗-泰蕾茲烏弗埃-博瓦尼和夫人瑪麗-泰蕾茲

威權統治

溫和的獨裁者

烏弗埃-博瓦尼從1960年象牙海岸獨立至1993年去世,連任七屆總統,成為事實上的終身元首。而且每一次都以超過99%的絕對高票當選,沒有任何競爭者,也幾乎沒有任何反對票。看到這個時間表相信很多人又要慨嘆“又一個獨裁者”了。但實際情況則與想像有一些差別;畢竟與同時期的其他新獨立非洲國家的領袖們相比,博瓦尼的統治如果不能說是最溫和的,至少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他執政生涯的前二十年,作為一個沒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國家,象牙海岸能採用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過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可可、咖啡、籽棉、棕櫚)種植、擴大對外出口而成為法屬西非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民眾生活水平最高的領頭羊,阿比讓能超越老資格的西非之角達喀爾成為法屬西非最繁榮的經濟中心,事必躬親、殫精竭慮的總統博瓦尼實在居功至偉。再加上他在象牙海岸長久積累的巨大威望,可以說國內沒有任何像樣的政治力量有意願採取激烈行動反對他的統治。與同時期那些必須倚靠軍人和政治警察來彈壓民眾的領導人相比,博瓦尼更類似於他本應享有的傳統角色——一位富有權威的非洲老酋長,說一不二,卻又穩健厚重,勤勉負責。事實正是如此。對內,博瓦尼僅憑個人威望,用與當事人直接對話的方式,就能消弭大多數反對者的爭端與不滿——這其中既有留法歸來的狂熱支持毛主義的大學生,也有受鄰國恩克魯瑪蠱惑搞陰謀活動而被軟禁的中高級官員。
對外,博瓦尼一向是各類非洲衝突的最積極調停者與斡旋者,既有值得稱頌的收留幾內亞塞古·杜爾暴政下數十萬難民的事跡,也不那么光彩地庇護過中非的吃人皇帝博卡薩。除經濟發展外,博瓦尼最重要的舉措可謂是推行各行各業的“象牙海岸化”——需要事先指出的是,獨立後的象牙海岸並未像多數非洲國家那樣大量驅逐原宗主國的白人移民,而是繼續讓他們在關鍵崗位上發光發熱,並始終維持與原宗主國法國的各方面聯繫——這一舉措除為本國黑人的發展空間進行長遠考慮外,更有其深層含義:博瓦尼試圖以此整合象牙海岸國內人口、語言、文化、宗教均有較大差異的幾十個部族為統一的現代國族,為整個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做準備。
烏弗埃-博瓦尼烏弗埃-博瓦尼

遺憾和缺失

遺憾的是,博瓦尼的這一舉措在經濟較好的首都和中西部地區尚有成效,但在發展較慢、穆斯林人口較多的北部地區並不成功。而隨著鄰近窮國(布吉納法索馬里幾內亞賴比瑞亞等等)廉價勞工的大量湧入,本國人和外國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首都阿比讓的膨脹速度也超出控制,大城市病亦進一步升級。真正的打擊則來自於八十年代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下降,經濟下滑引發的社會動盪使得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再認同這位比他們大兩輩甚至三輩的老人的統治。而此時的博瓦尼已經衰老,其年富力強時展現的各項品質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其反面;正如所羅門王也有老年昏聵之時,博瓦尼也開始好大喜功起來,耗巨資將自己的“韶山延安”亞穆蘇克羅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新首都樣板,耗資3億美元在那裡建成全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在一塊描繪東方三賢敬獻人子禮物的巨大花窗玻璃上將三賢之一換為了自己,用這種虛幻的方式維繫隨年歲而漸漸凋零的威望。國債劇增,通貨膨脹。攜同時期世界民主化浪潮,國內罷工示威此起彼伏,博瓦尼縱然想壓制也是力不從心。“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博瓦尼則在這個位子上躍過了好幾代人,他離去後留下的政治真空,無人能夠填補。於是……
1993年12月7日,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去世,沒有留下任何書面遺囑或遺產報告。只留下對“在我之後,洪水將至”的深深的憂慮。
1994-2002年:小三十歲的國民議會議長亨利·科南·貝迪埃的繼任。象牙海岸本地人和外來勞工移民後代衝突的加劇。中南部非穆斯林與北部穆斯林衝突的加劇。貝迪埃對其政敵——老總統的遺命總理、移民出身的阿拉薩內·瓦塔拉及支持他的族裔的排擠與打擊。1999年的第一次軍事政變,貝迪埃被推翻。然後……
2002-2007年:內戰。南方與北方的大混戰。聯合國與法國艱難的調停。
2010-2011年:內戰。三年恢復期後前總統洛朗·巴博與瓦塔拉的總統爭奪戰。以巴博被擒告終。
2011年至今:?
象王已逝,後繼無象。
博瓦尼與齊奧塞斯庫博瓦尼與齊奧塞斯庫

主要經歷

行醫經歷
博瓦尼青年時代曾行醫,不僅使他的腳步遍布自己國家的茂密森林和肥沃土地,也使他目睹了廣大同胞的貧困生活和困難處境。現實生活使他慢慢領悟到,醫生雖然能減輕人們的病痛,卻無法改變他們的悲苦命運。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他中斷了自己的行醫生涯,改行經營種植園。種植園的豐厚收入為他從政奠定了物質基礎。當了總統以後,他仍料理著種植園,即使到了耄耋之年,還時常到種植園看看。
親民風範
他稱自己是“農民總統”、“第一農民”,並以此為榮。他最喜歡的照片是自己手拿小鋤的那張。他通過種植園,看到了自己國家擁有富饒的土地資源,並且懂得如何開發利用這片土地,更使他明白為什麼投入的勞動、產出的果實與實際收入存在相當大差距。這一切都是殖民當局不公平的收購價格造成的。他曾撰文揭露這一不合理的現象,並在1944年組織“非洲農業工會”(非洲民主聯盟的前身),為改善不公平的待遇和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而鬥爭。他也是通過種植園,始終保持了與農民兄弟的密切聯繫,並把農業定為國家經濟的命脈。從1960年獨立到1985年,象牙海岸農業產量增加了15倍,農產品出口量增加了7倍多,而種植戶的收入則增加了19倍,創造了西非的“經濟奇蹟”。
聯共、分共、反共
戰後的法國議會政治錯綜複雜、勾心鬥角。博瓦尼在社會黨共產黨面前抉擇不定,最後還是和那些雖然想搞社會主義但畢竟政治上還算靠得住的同樣來自黑非洲的黑人同胞站在了一起。他所屬的這個群體就是非洲民主聯盟(RDA)的前身。一開始博瓦尼依靠它的力量立法廢除了家鄉的強迫勞動制度。後來該組織就從工運逐步往獨立運動的方向上靠了,家鄉的非洲農業工會也改組為象牙海岸民主黨,成為其一支部。1946年10月的巴馬科會議,正式宣告非洲民主聯盟成立。隨後冷戰愈演愈烈,跟法共關係不明不白的非民盟自然成了政府的重點打擊對象。法屬西非地區,非民盟與殖民當局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其中1950年的一次特別嚴重,博瓦尼因此也遭到了軟禁。但與非民盟內部許多激進分子不同,博瓦尼決心和法共一刀兩斷。
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他為何與共產黨結盟時,烏弗埃-博瓦尼回答道:“我,一個資產階級地主,會去鼓吹階級鬥爭?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贊同共產黨,卻沒有加入它。”
這當然使他在隨後的幾年中在內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他逐漸說服了他傾心於社會主義的同伴們,畢竟,一來非民盟基礎廣泛,跨越各個階層,單一的階級訴求並不利於擴大其影響;二來法共只是蘇共的兒子黨,要取得獨立也必須走法蘭西內部途徑,遠水可解不了近渴。隨著博瓦尼於1956年被提名為部長,非民盟聲譽日隆,而其內部關於獨立道路的分歧也愈演愈烈。
法非共同體
20世紀50年代中期,博瓦尼提議將法屬西非和法屬赤道非洲合併,建立法非共同體,希望非洲國家共同創造財富而不是共享貧困和苦難,並藉助法國框架法給予非洲殖民地自主權,打破地區界限的束縛。但他的構想遭到他的門生和同志們的反對。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種非洲“巴爾幹化”的企圖,認為殖民領地“不符合任何現實:無論是地理,經濟,民族,或語言” 。桑戈爾的主張得到非洲民主聯盟大多數成員的支持和回響,莫迪博·凱塔艾哈邁德·塞古·杜爾等都支持桑戈爾,烏弗埃-博瓦尼成為少數派。
面對非洲各國紛紛興起獨立浪潮的大勢,博瓦尼仍堅定保持下列信念:法屬西非不應脫離法國,而應當成為一個內部各地區間關係平等的共同體,與其他法國海外領地組成的共同體一同構建聯邦架構下的泛法蘭西聯盟。博瓦尼認為在本地經濟未能對內互補協助,對外自主獨立的條件下,奢談政治獨立的願景是不現實的,只能帶來傷害。因此他對徹底擺脫法國而獨立並不熱心,但他的這種想法在非民盟內遠非主流。幾內亞的塞古·杜爾早就與博瓦尼分道揚鑣,杜爾的“寧要貧窮的自由,不要富裕的奴役”成為主流聲音。脫離非民盟並與之敵對的追求立即獨立的非洲聯邦黨在塞內加爾法屬蘇丹(今馬里)、達荷美(今貝寧)、尼日等國的活動也使得非民盟在這些地區離心離德,導致非民盟最終在1961年解體。隨著阿爾及利亞戰爭如火如荼的進行,法國在西非的控制力日益捉襟見肘,再加上世界上各個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國家施加的壓力,戴高樂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將法屬西非地區打包獨立。博瓦尼“法非共同體”的夢想終於破滅。而與西非其他國家獨立時的興高采烈不同的是,象牙海岸的獨立儀式極為莊重肅穆,博瓦尼的致辭與其說滿懷建設未來的憧憬,倒不如說更多的是對宗主國離去的依依不捨。
中國印象
肯雅塔恩克魯瑪尼雷爾杜爾卡翁達盧蒙巴等一系列六七十年代叱吒風雲紅極一時的黑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們相比,烏弗埃-博瓦尼從未給大陸中國人留下任何印象,如果說有,那恐怕只會比“赫魯雪夫”更糟:象牙海岸是最早提出與白人南非恢復關係的黑非洲國家;象牙海岸是屈指可數的不玩“社會主義”自焚的非洲國家;象牙海岸幾乎是非洲最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1983.3.2,比它還晚的僅剩下後獨立的納米比亞,以及南非和包在南非中間的賴索托);最要命的是,在所謂“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同時,象牙海岸恰恰是反對中國最激烈的非洲國家。
烏弗埃-博瓦尼烏弗埃-博瓦尼
治下繁榮的象牙海岸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象牙海岸的經濟騰飛,與博瓦尼在政治上奉行“對話”、“和解”、“寬容”的政策也是分不開的。那時,象牙海岸實行一黨制,民主黨是執政黨,它通過下屬的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及學生組織,把全國的人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象牙海岸是一個多部族的國家,大小部族共有60多個,博瓦尼本人就是酋長,與各部族都保持很好的關係。象牙海岸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一般來說,中部、南部、東部的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情況較好,而北部和西部發展滯後。博瓦尼就從國家財政中撥出巨款,扶植這些落後地區,並取得很好的效果。他把“和平”視為“第二宗教”,用“對話”解決國內各種矛盾,用“寬容”感化反對自己的人。1963年,象牙海岸曾發生幾起反政府的活動,有85人被拘捕,其中包括3名部長和7名議員。他沒有對自己的反對者施以重刑,更沒有殺一個人。只要反對者認識了錯誤,他就不再追究,表現出博大的胸襟。一名曾經反對政府活動的前部長,後來又在他的政府里擔任要職。一些青年學生因反對政府而被關押,他親自到監獄裡去與他們談心,一直到他們改變了態度……
正因為博瓦尼執行的上述政策,在長達20幾年的時間裡,象牙海岸一直保持了政治上的和平穩定。政治的和諧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在當時的非洲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象牙海岸堪稱是黑非洲的一盞明燈。正因為如此,博瓦尼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和肯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9年專門設立了“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和平獎”,專門獎勵那些為促進和平對話、消除貧困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或團體。
執政後期危機隱現
在博瓦尼執政後期,西方在東歐掀起的“多黨制”、“民主化”的浪潮傳到非洲,象牙海岸和平發展的時代由此結束。1990年初,學生罷課、工人罷工時有發生,反對派乘機組織示威遊行,提出了“多黨制”的要求,象牙海岸政治形勢不穩,社會開始動盪。1990年4月30日,在國內反對派和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下,博瓦尼不得不宣布實行多黨制。一夜之間,象牙海岸的土地上冒出60多個政黨,截至2010年,象牙海岸共有152個政黨,罷工、罷課此起彼伏,打砸搶事件層出不窮,經濟環境日趨惡化,外國投資者紛紛撤離,國家變得動盪不安,一直到發展成後來的長期內戰,造成5000多人死亡,100萬人流離失所……
到如今,象牙海岸變成了非洲不安定的地方之一。殘酷的現實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國家和平安定的環境對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懷念博瓦尼,還有他創建的博瓦尼時代。
1993年,博瓦尼與世長辭1993年,博瓦尼與世長辭

評價

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稱讚他是“世界上老資格的政治家之一,一位傑出的人物”。博瓦尼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心中十分坦然,並充滿自信,他常說:“我對同代人的審判並不畏懼,我等待著的是歷史對我的評價。”
“非洲聖人”“非洲聖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