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阿佛洛狄特

《貓和阿佛洛狄特》是一則寓言,出自《伊索寓言》,寓意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貓和阿佛洛狄特
  • 外文名稱:The cat and Aphrodite
  • 創作年代:相傳公元前六世紀
  • 作品出處:《伊索寓言集》
  • 文學體裁:寓言
  • 作者:伊索
故事內容,故事寓意,作者介紹,

故事內容

有一隻貓喜歡上了一位俊美少年,請求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特把它變成一個女人.阿佛洛狄特同意了它的請求,把它變成了一個貌美的姑娘.隨後那少年看見了它,並喜歡上了它,把它娶回家作為新娘.當他們在洞房裡斜躺著睡覺時,阿佛洛狄特很想看看貓身體變了,習性是否會變,就把一隻老鼠放在洞房裡.貓根本忘記了自己現在的身份,就一下子從床榻上跳起來去追老鼠,非要把它吃掉.阿佛洛狄特大為失望,又重新使它變回了原樣。

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作者介紹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刺人的故事,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逐漸形成大家所熟知的《伊索寓言》。根據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寓言》意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後人創作,寄在伊索這位大師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人們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悲劇。寓言主體以擬人化的動物.普通人以及神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類生活狀態,或隱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類的種種秉性和品行,多維的凸顯了古希臘民族本真的性格。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好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的一個寓言家,生活在小亞細亞。弗里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他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西特拉圖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西特拉圖。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里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蒐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伊索和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於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世。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整理,統歸在伊索名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