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貂

豎貂

豎貂,中國春秋時期人物,其不惜自宮而進入齊桓公的內廷,成為齊桓公的寵臣。齊桓公死後,豎貂與易牙等,各立派系,爭權奪利,使齊國內廷鬥爭不息,齊國自此衰落了很久。

基本介紹

  • 本名:豎貂
  • 別稱:豎刁
  • 所處時代:東周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齊國(諸侯)
  • 國家:中國
詞語解釋,相關概念,

詞語解釋

指中國春秋時齊國奸臣,負責掌管內侍及女宮的戒令
《漢書·古今人表序》:“ 齊桓公, 管仲相之則霸, 豎貂輔之則亂。”
皮日休 《十原系述·原己》:“如豎貂自宮,能敬己乎? 鮑莊刖足,能敬己乎?”
張篤慶 《明季詠史》之四:“一任豎貂盤社鼠,誰將鹽鐵議弘羊 ?

相關概念

宦官的始祖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統稱為“”,“士”是象形字,象形男人的生殖器。“寸”是指事字,一隻手的手腕處掩著一柄小刀。“士”和“寸”組合在一起就是閹割的意思,拿刀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因此,周朝時把閹割過的男人稱為“寺人”,“寺”就是“士”和“寸”的組合字。
春秋左傳·僖公二年》出現了有史可稽的第一個著名的“寺人”:“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齊國的寺人貂,開始在多魚這個地方泄漏齊國的軍事機密。這一句記載空谷足音,奠定了這個叫“貂”的人寺人之祖的地位的同時,更指控貂是一個間諜。可惜,關於間諜的指控卻僅此一句,下文再無記載,《左傳惜墨如金的簡潔文風讓我們錯過了一個也許更加精彩的傳奇故事。
宮刑的起源很早,學者們相信,至遲到夏禹時代,宮刑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刑罰。據《周禮》記載:“夏宮辟五百。”夏朝的宮廷里有五百人施了宮刑,正說明宮刑的技術手段已足以完成大規模的懲罰。宮刑又叫“去勢”,“勢”同樣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稱。不過,宮刑是他閹,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懲罰(參見本書《蠶室里的花朵》),而寺人貂卻是自宮,自我閹割,為的是進入齊桓公的內廷。
寺人貂,又叫豎貂,豎刁,豎刀,最通行的稱呼是“豎貂”。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名字,不知道是他一出生就起了這個名字,還是因為他是寺人才起的這個名字。“豎”的本義是短小,引申為童僕,又引申為宮中供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種動物,長於寒帶,聰明伶俐,生性慈悲。北極圈內的獵人捕貂,常常假裝快要凍死的樣子,躺在貂出沒的地方。貂看到後就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獵人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捕到了貂。歷史上有很多以動物入名的人,比如董狐陽虎西門豹樂羊等等,豎貂的最初命名應該與貂這種動物有關。可以想像,作為齊桓公男寵,豎貂一定是個美男子,小白臉,他穿著用貂皮和貂毛裝飾的短上衣,更顯得貌美如花,更能得到齊桓公的歡心。豎貂用自己的身體去取悅齊桓公,與貂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
“豎貂”這個名字開創了兩個傳統:一是後世關於宦官的更加著名的稱呼—閹豎,毫無疑問,這個稱呼來自豎貂。一是一種官職的裝飾。《漢官儀》載:“中常侍,秦官也。漢興,或用士人,銀璫左貂。光武已後,專任宦者,右貂金璫。”從秦朝沿襲下來的文官名中常侍,按照禮制,帽子上裝飾著“銀璫左貂”,漢光武帝劉秀以後,這個官職就專用宦官充任,裝飾也改為“右貂金璫”。宦官充任的這個官職,吸取借鑑了豎貂的裝飾靈感,從而使這一裝飾固定為一種代代相襲的禮制。
豎貂此人,再也沒有見諸史冊,倒是“豎貂”的混合體—閹豎和“銀璫左貂”,成為中國史上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刺激著某一個有知識的群體在朝代易色時的神經:要么成為閹豎,要么成為“銀璫左貂”的代表。易牙呢?這個“雍巫辨味”的民間傳說的主角,在齊桓公死的那一年(公元前643年),改奉齊桓公的最後一個如夫人宋華子所生的公子雍,“以為魯援”。至此,易牙—雍巫,雍巫改奉公子雍,易牙易了主人的口味,正所謂名至實歸。
豎貂不僅是中國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寺人,而且是第一個自宮者。即使在齊桓公時代,即使在好色的齊桓公後宮充盈的情況下,豎貂憑藉自己的美色,仍然得到了齊桓公的寵幸。自宮者被寵幸的榮譽,在自宮的源頭處就得到了最大的兌現。
後世的自宮者呢?是超越了這種被寵幸的榮譽,還是被某種未被寵幸的榮譽謀殺了呢?
作為自宮者的一個最佳參照,和自宮者同出一源的御者,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角。即使源頭一致,性質相同,但御者仍然不同於自宮者:御者高聲喧嚷,發為牢騷;自宮者默默無聲,等待著君王的寵幸。
牢,象形指事,本義為“閒養牛馬圈也”(《說文》);騷,形聲,本義為“摩馬”,“摩馬,如今人之刷馬”,引申為“擾也”,馬擾動的樣子,再引申為因紛擾不安而導致的憂愁(《說文》)。牢騷一詞,最早都與畜圈裡的馬有關。馬和馬車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趕馬車的人被稱為御者,因為是乾體力活的,所以地位低下。一天勞累下來,晚上還要在馬圈裡刷馬。伴隨著馬的擾動,御者不免哀嘆自己的身世,有抱負的人更有懷才不遇之感。
這一職位造就了中國史上四個著名的詞—“御用”。用於御,用為王的御者,為王前驅。如此責任重大,如此辛苦,卻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反而被人看不起;御者在馬圈裡哀鳴的時間久了,言為心聲,歌以詠志,遂誕生了“馬圈文學”,純粹乾體力活兒的御者慢慢就轉變成了專事歌詠的“御用文人”。
“輿論”。輿者,車也,車上的言論。黃帝最早設計了車服,御者被分為三六九等,奠定了等級制的基礎。既有等級就有不滿,御者駕車的時候不免嘟嘟囔囔,抱怨車服配不上自己的技術。時間長了,御者的言論漸漸密集起來,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言論圈子,後世就用“輿論”這一專門術語來命名這個獨特的言論圈子。
“騷人”和“騷客”。特指詩人。從“馬圈文學”脫胎而出的御者,春風得意之後,“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糞土當年萬戶侯”,開始了不切實際的妄想。雖然河山還是以前的河山,但揣著俸祿遊山玩水看到的河山顯然迥異於駕車時看到的河山。
牢騷可不同於離騷。牢騷是一種私人敘事,直接指向個人待遇;離騷是一種宏大敘事,因為*被放逐之後而產生的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最為雄辯的證據是:牢騷人人可發,離騷卻只有屈原一人發得出來。
毫無疑問,不管是牢騷還是離騷,都是對國君的身體的媚術。正如不管是他閹還是自閹,都是對國君的身體的媚術一樣。御者和自宮者,都是自願的取媚者,只不過,御者是趕馬然後歌頌,自宮者是羨慕於歌頌然後自我閹割。御者先於自宮者,就像國君的寵幸導致了自宮者。
自我閹割的第一刀,被一個古怪的人—豎貂,大曝於天下。從此之後,所有揮刀自宮的人,所有精神自閹的人,再也逃脫不了亦顯亦隱的春秋筆法,再也逃脫不了儒家的吃人禮教所籠罩的透明屏風。閹割,要么變本加厲為錦衣衛,要么成為精神上自我閹割的通行證,在號稱五千年文明史惟一剩餘的文明古國里,上演了一出出悲劇喜劇鬧劇滑稽劇。
嗚呼!豎著進來,橫著出去。即使是豎貂,也變成了歷史的橫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