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銘勤

譚銘勤,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軍事管制區及海防部台中縣團管區司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銘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灣省
  • 職業:軍人
  • 性別:男
人物記載,著述介紹,

人物記載

譚銘勤: 據《吳縣誌》記載,戰國時期曾有一位名叫譚銘勤的人,以無比崇高的言行受到後代人的傳頌。譚銘勤是吳國人,曾與一位名叫張胥鄙的人交情甚篤,後來又因為一些事情絕交了。後來張胥鄙觸犯法律被捕入獄,將要處以死刑。儘管兩人已經絕交,但譚銘勤仍惦記這位朋友,他命令自己的一些隨從將他從牢獄中解救了出來。

著述介紹

譚銘勤,十分關心世道治亂,民生疾苦。乃著《化書》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認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會動亂的基本原因,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享樂腐化,是加重剝削壓迫,激化社會矛盾的內在因素;提出統治者套用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以醫治社會弊病,實現天下太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譚銘勤本老莊思想,認為世界萬事萬物皆源於虛,“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最後復歸於虛。他寫成《化書》後,交南唐宋齊丘,請其作序傳世。宋齊丘遂占為己有,一時《化書》被名為《齊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續仙傳》為譚峭立傳時,未述及撰《化書》事。後陳摶揭露宋齊丘欺世盜名的醜行,稱:“吾師友譚景升始於終南山著《化書》,因游三茅,經歷建康(今江蘇南京),見齊丘……乃出《化書》授齊丘曰:‘是書之化,其化無窮,願子序之,流於後世’,於是杖靸而去。齊丘奪為己有而序之耳。”自此,始正名為《譚子化書》,或稱《化書》。元人趙道一編纂《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即在《續仙傳》的基礎上補敘了陳景元所述陳摶揭露宋齊丘奪《化書》一事。據《泉州府志》載稱,南唐主曾賜以紫霄真人之號。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王一清(號體物子)作《化書新聲》時,在其序中稱“紫霄譚真人《化書》”表明道門中亦稱譚峭為紫霄真人。故後遂出現將作《化書》的紫霄真人譚峭與正一先生譚紫霄相混淆。南唐沈汾《續仙傳》未載譚紫霄事跡所列,也未記在閩活動及受尊號之事。唯北宋末馬令撰《南唐書》,始於《方術傳》中提及“道士譚紫霄,泉州人也,與陳守元相善,事王昶,封正一先生,閩亡,寓廬山棲隱洞”,並有諸多神奇傳說。南宋陸游所著《南唐書》,在方士傳中所記“譚紫霄”,與馬令所記大體相同,並增益“自雲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魅,治疾病”等內容。可見兩者所記譚紫霄,是傳天心正法的符籙派道士,閩王昶尊號金門羽客正一先生,晚隱並終卒廬山棲隱洞。而五代沈汾《續仙傳》所記譚峭,為丹鼎派道士,在南嶽煉丹,後入青城仙去。二人互不相涉。因此,《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已將譚峭與譚紫霄分別立傳。稱“金門羽客姓譚氏名紫霄,一雲子雷,其先北海人也”。並明確指出《化書》為譚峭所著。到了清初,則又出現《化書》為譚紫霄所著及將兩譚事跡相混淆之事。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刻本《福建通志》卷五十一《仙釋》欄載:泉州府譚紫霄,幼聰警,及長嗜黃老,得辟穀養氣之術。嘗作《化書》,授宋齊丘令為序,齊丘因攘為己作。”乾隆二年《福建通志》卷六十《方外》欄所記譚紫霄,則僅摘錄馬令《南唐書》,而不言作《化書》事。和珅等所撰的《大清一統志》在《泉州府·仙釋》欄則又稱“譚銘勤…嘗作《化書》,授宋齊丘,後屍解去”。到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所編《福建通志》中的“譚紫霄”只綜述馬令《南唐書》和陸游《南唐書》關於譚銘勤的資料,而不言作《化書》及有關譚峭的經歷,才又恢復元以前的狀況,將符籙派的譚紫霄與作《化書》的譚銘勤分別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