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載喜

譚載喜

譚載喜,1953年生,湖南漣源市藍田街道辦事處光文社區人;1975年,畢業於湖南省師範大學。1977年至1981年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留學,獲語言學碩士學位,歸國後執教於湖南師大,後調入深圳大學;1996—1998年,任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赴香港浸會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語言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著、譯作12部,論文40篇,約300萬字,主要包括《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翻譯學》﹑《翻譯研究詞典》(主譯)、《奈達論翻譯》、《幸運的吉姆》(譯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載喜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漣源市藍田街道辦事處
  • 出生日期:1953年
  • 職業:學者、翻譯家
  • 畢業院校:湖南省師範大學、埃克塞特大學
  • 主要成就:著名翻譯理論研究學者
  • 代表作品:《西方翻譯簡史》《翻譯學》《翻譯研究詞典》等
人物簡介,人物著作,人物成就,科研成果,科研項目,人物論文,

人物簡介

譚載喜1譚載喜1
譚載喜,中國著名翻譯家翻譯理論研究學者香港浸會大學駐校學者、博士生導師
1953年生於湖南漣源市,1975年畢業於湖南師大;1977年至1981年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留學,獲語言學碩士學位,歸國後執教於湖南師大,後調入深圳大學;1996年至1998年赴香港城市大學任研究員,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同時兼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套用語言學博士,1999年3月獲得學位;現任深圳大學外語系教授。
譚載喜先生作為知名翻譯家,其最主要貢獻是將美國翻譯理論研究學者奈達的理論譯介中國,《翻譯學》和《奈達論翻譯》奠定了譚載喜在外語理論界的地位。

人物著作

譚載喜譚載喜
譚載喜出版著、譯作12部,論文40餘篇,約300萬字,其中包括:《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翻譯學》﹑《翻譯研究詞典》(主譯)、《奈達論翻譯》、《幸運的吉姆》(譯作)。
主要代表論文有《翻譯本質的絕對與相對屬性》、《翻譯比喻衍生的譯學思索》、《翻譯比喻研究》(英文)、《再論翻譯學》、《翻譯單位的語篇語言學視角》、《中西翻譯比較與探》、《翻譯中的語義對比試析》、《文化對比與翻譯》、《必須建立翻譯學》、《論翻譯學的途徑》、《論翻譯學的任務和內容》、《試論翻譯學》、《翻譯學與語義》、《論比較譯學》、《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研究》、《中西譯學:比較與借鏡》(英文)、《語篇與翻譯:論三大關係》等。

人物成就

譚載喜先生著作·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譚載喜先生著作·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
譚載喜認為翻譯是一種艱苦的工作,但不是科學,而只有研究有關翻譯規律的學問才是科學。
他在《試論翻譯學》一文中指出:“……翻譯作為一門技術,只是一個較低層次的活動,其結果常見於一般供外語教學的翻譯、科技文獻的翻譯、工具書的翻譯以及機器翻譯中。在較高的層次上,翻譯又應當是藝術,因為翻譯操作的基本技能,在實際運用中必須加以創造性地發揮。在文藝翻譯領域,既然原作是創作而成的作品,譯品也應理所當然地經過譯者的創造性勞動而得出。即使是非文學作品的翻譯,也同樣存在一個再創造問題。翻譯不僅是一門技術,而且還是一種藝術,一種需要譯者象畫家、表演家那樣具有高超創造才能的藝術。……
從這些定義可以推斷出,翻譯只能是技術(技巧、技藝)、藝術,不可能是科學。我們知道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果說翻譯是科學,那么翻譯是一個知識體系嗎?它能揭示某種客觀規律嗎?回答只能是否定的。誠然,翻譯是一種需要複雜知識的活動,因為要做好一篇翻譯,我們需要有嫻熟的語言知識和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譯專業文獻需要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有關具體翻譯方法和技巧的知識。……應當承認,翻譯確是一項有客觀規律可循的活動。……但是,某個事物有規律可循,並不簡單地等於該事就是科學。……有規律可循的東西,其本身不一定就是科學,它往往只是給科學或科學研究提供了素材。……任何一門科學,都必須能‘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不‘揭示’客觀規律,而單單具有客觀規律,是不成其為科學的。因為翻譯本身不能揭示翻譯活動的客觀規律,所以它不能算作科學。對翻譯可以進行科學的描寫,這一命題的真正含義,是指有這么一門學問可以對翻譯活動實施描寫,翻譯本身無自我科學描寫而言,它只能是科學描寫的對象。這種科學描寫,就是我們必須建立的翻譯學的任務。”
譚載喜論證了翻譯學的性質和基本特徵,又進一步指出翻譯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因為它需要綜合利用語言學、文藝學、社會學、符號學、心理學以及數控論(包括機率論)、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的知識。但他同時指出翻譯學並不是個大雜燴。他在文中寫道:“雖然它的研究涉及多門知識,但其研究中心始終是翻譯,即語際、語內和符際轉換及轉換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譚載喜先生著作·翻譯學譚載喜先生著作·翻譯學
在論及翻譯學的內容時,譚載喜提出翻譯學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普遍翻譯學;(2)特殊翻譯學;(3)套用翻譯學。他解釋說:“普通翻譯學主要研究人類語言、文化及其翻譯的一般規律,研究翻譯的一般過程和翻譯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從巨觀上探討翻譯的性質、功能、標準以及譯者的一般職責和條件等問題,並從歷時和共時翻譯學的角度研究翻譯的歷史,其中不僅包括翻譯的國別史、地域史,而且更應該包括翻譯的世界史。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涉及一般語言的普通譯學理論。特殊翻譯學不同於普通翻譯學,它的範圍較小,主要研究兩種具體語言的互譯問題,涉及這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對比,揭示出它們之間有規律的和無規律的、對應的和不對應的、彼此融和的和彼此衝突的東西,然後提出能指導兩種具體語言互譯的理論。可以說,這是一種比較翻譯學或對比翻譯學的理論。套用翻譯學主要研究如何把普通譯學和特殊翻譯學的理論運用於翻譯實踐、翻譯教學、翻譯批評、翻譯工具書的編纂和機器翻譯等,從微觀上對翻譯的目的、功能、標準、程式和方法等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作出說明,以使普通譯學理論和特殊譯學理論在實際運用中得到檢驗。……翻譯學的這三個組成部分是不可截然分開的。研究普通翻譯學的人必須有特殊譯學知識和套用譯學(包括翻譯實踐經驗)知識作為基礎,研究特殊翻譯學的人必須有普通譯學的知識作為指導,而研究這兩者的人則同時都應注意對套用翻譯學的探討,從理論的實際運用中獲取反饋信息,不斷使理論得到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把翻譯學研究的這三大內容和具體翻譯理論的建立割裂開來。任何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翻譯理論都應當是普通譯學、特殊譯學和套用譯學研究的結晶,因為在這樣的理論中,既應包含泛論翻譯的成分(適用於一切語言甚至一切符號系統之間的翻譯),又應包括專論具體語言互譯的成分(適用於具體的雙語翻譯,如英漢互譯、俄漢互譯、俄英互譯等);既應具有幫助人們認識翻譯實質的理論價值,又應具有指導具體翻譯操作的實用價值。”
真正的翻譯學應具有廣泛的意義,研究和指導一切翻譯活動。所以,我們不宜提出諸如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譯學之類的口號。科學是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我們提出的翻譯理論也許不同於外國人的理論,但那不應當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就把翻譯學的概念狹隘化,建立所謂獨立的中國翻譯學。我們的奮鬥目標,是使我們的翻譯理論儘可能科學地、客觀地反映翻譯的面目,因而能儘可能廣泛地得到運用。
譚載喜先生著作·翻譯與翻譯研究概論譚載喜先生著作·翻譯與翻譯研究概論
從廣義上理解:翻譯學研究的,不僅僅局限於翻譯活動本身,而應包括與翻譯活動有關的一切領域。譚載喜把翻譯學研究的對象進行歸納,濃縮為以下五條:(1)翻譯的實質;(2)翻譯的原則和標準;(3)翻譯的方法和技巧;(4)翻譯的操作過程和程式;(5)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如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內容和形式的矛盾,作者與譯文讀者的矛盾等等。他認為除此之外,還應該研究:對比語義學;對比句法學;對比修辭學;對比社會符號學;對比文化學;對比民族語言學;對比心理學等。總之,一切與翻譯有關的課題,都應納入翻譯學的研究範圍,使翻譯學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實體。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提倡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對細小問題的研究上,而只能從巨觀上對翻譯展開整體性研究。翻譯學的目的是從整體上對翻譯的主要矛盾加以理論說明,而無法對那些枝節的,特別是無規律的現象都一一加以詳細闡釋。當然,它必須指出:翻譯中除存在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外,還有大量無規律的、非普遍性的東西。
譚載喜從概念上澄清了一些研究者對“翻譯”及“翻譯學”的模糊觀念,揭示了翻譯學內部的客觀規律,對翻譯學的內容、任務和研究方法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翻譯學的進一步發展指出了方向,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1、“西方翻譯史研究”1990年獲國家教委科研基金立項資助;
2、“當代中國譯學研究”獲香港城大立項資助;
3、“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 被評為廣東省“九五”重點課題(1998)
4、“面向21世紀的中西譯學研究” 2000年獲香港浸會大學科研立項資助;
5、另12個項目先後獲湖南師大、深圳大學校級、香港浸會大學立項資助。

人物論文

翻譯·模糊法則·信息熵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10 期號:第4期
翻譯的“第三形態”特質
作者:譚載喜;邵璐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8 期號:第1期
翻譯本質的絕對與相對屬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7 期號:第1期
綜合素質觀照下的翻譯能力
作者:譚載喜 刊名:輔仁外語學報 出版日期:2007 期號:第4期
翻譯比喻衍生的譯學思索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2期
翻譯比喻中西探幽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4期
兩千年翻譯家的心路歷程——評道格拉斯·魯賓遜的《西方翻譯理論:從希羅多德到尼采》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5期
關於西方翻譯理論發展史的幾點思考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5 期號:第1期
翻譯學:作為獨立學科的今天、昨天與明天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3期
翻譯學學科建設的新階段——我國內地高校建立第一個獨立的翻譯學學位點論談——翻譯學:作為獨立學科的今天、昨天與明天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3期
翻譯研究詞典的翻譯原則與方法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6期
語篇與翻譯:論三大關係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2 期號:第7期
《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五人談
作者:謝天振;穆雷;郭建中;申丹;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1 期號:第4期
翻譯學:新世紀的思索——從譯學否定論的“夢”字訣說起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1 期號:第1期
中西翻譯傳統的社會文化烙印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0 期號:第2期
中西譯論的相異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0 期號:第1期
中西譯論的相似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9 期號:第6期
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9 期號:第5期
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研究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8 期號:第2期
《神似與形似》概評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7 期號:第4期
中西現代翻譯學概評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95 期號:第3期
翻譯學與語義
作者:譚載喜 刊名: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出版日期:1991 期號:第3期
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作者:譚載喜 刊名:文科學報文摘 出版日期:1990 期號:第2期
科技英語文體的層面分析
作者:陳忠華;譚載喜 刊名:上海科技翻譯 出版日期:1990 期號:第2期
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89 期號:第5期
現代西方翻譯發展概述
作者:譚載喜 刊名: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出版日期:1988 期號:第2期
試論翻譯學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88 期號:第3期
論翻譯學的途徑
作者:譚載喜;Eugene;A.Nida 刊名: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1期
論翻譯學的任務和內容
作者:譚載喜 刊名: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3期
必須建立翻譯學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3期
文化對比與翻譯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86 期號:第5期
西方翻譯史淺談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5 期號:第7期
奈達論翻譯的性質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3 期號:第9期
翻譯是一門科學--評介奈達著《翻譯科學探索》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2 期號:第4期
翻譯中的語義對比試析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2 期號: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