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巴

列夫·弗拉基米羅維奇·謝爾巴(Lev Vladimirovich Sherba 1880-1944)是蘇聯語言學家,1880年3月3日生於彼得堡。1903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在校學習期間,曾受教於博杜恩·德·庫爾德內。1916~1941年任彼得格勒大學(列寧格勒大學)教授。1943年起任蘇聯科學院院士,在科學院工作。1944年12月26日卒於莫斯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夫·弗拉基米羅維奇·謝爾巴
  • 外文名:Lev Vladimirovich Sherba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44
生平簡介,主要著作,

生平簡介

謝爾巴對語言的一般理論、普通語音學實驗語音學語法學辭彙學詞典學以及外語教學法等均有研究。他認為語言現象有三重性,應分為言語活動(說話和理解的過程)、語言材料(說出的和理解的全部材料)和語言系統,而語言學的任務是再現語言系統。他把語法學分為消極的和積極的,認為前者從形式出發研究語言結構要素的功能和意義,後者則應該教會人們用這些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詞法學方面,1928年他第一個提出,俄語中除傳統的10個詞類外,還有一類“狀態詞”,它在句中(主要是無人稱句)同系詞連用,表示某種狀態,如можно(可以)、нельзя(不能)、надо(要)、светло(明亮)、холодно(冷)等。
謝爾巴謝爾巴
作為列寧格勒音位學派的創始人,謝爾巴是音系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的觀點見於《俄語元音的音質與音長》(1912),後期觀點反映在《法語語音學》(1937)和蘇聯科學院《俄語語法》第一卷(1952)中。他認為音位是語言中能夠區別詞與詞形的音型。他把同一音位的各個實體(實際發出的音)稱為“音品”(相當於“音位變體”)。他強調,不同的音有可能歸併為一個音位,但相同的音不能分屬於不同的音位。例如俄語прут(細樹枝)和пруд(池塘)中的詞尾輔音雖然寫法不同,但發音一樣,都屬於音位 /t/;同樣,вал□(巨浪,複數)和 вол□(犍牛,複數)中的非重讀元音雖然寫法不同,但發音都是 [Λ],即屬於音位/a/的音品。
外語教學方面,謝爾巴反對單純摹仿,主張在外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要通過母語與外語的對比來排除本族語的干擾。

主要著作

《論俄語中的詞類》(1928)、《論語言現象的三重性與語言教學中的實驗》(1931)、《詞典學原理初探》(1940)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