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赴宴

謝安赴宴

《謝安赴宴》,出自《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篇,作者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謝安赴宴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出處:《雅量》
  • 作者劉義慶
謝安簡介,作者及出處,原文,翻譯,解釋,人物品質,題目,答案,

謝安簡介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名士、宰相,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謝尚的從弟。
少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余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里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後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才東山再起。又成功挫敗桓溫篡位,並且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面對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功名太盛被晉孝武帝猜忌,往廣陵避禍。後病死,諡號文靖。因追贈太傅,故後世稱其為“謝太傅”。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王謝大族多為天師道信徒,對儒、佛、玄學均有較高的素養。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這與王敦、桓溫之徒形成了鮮明對照。他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儒將風範,這些都是謝安為人稱道的品格。

作者及出處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由劉義慶編撰而成。
劉義慶(403—444),原籍南朝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學家。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時期15-30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 〔二〕荊州時期30-37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政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2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袞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後因疾還京,卒年四十一,謚康王於42歲病逝於京師。
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

原文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王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翻譯

桓溫埋伏士兵設酒宴,廣泛邀請朝廷官員,想趁此機會殺了謝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問謝安說“這如何是好?”謝安面不改色,對王坦之說:“東晉王室的存亡,全看我倆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懼神色,漸漸的從臉上顯露出來而謝安的從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現出來。(謝安)走上台階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詠》,是諷刺浩浩洪流的。桓溫被謝安的曠達風度和自若本色鎮住了,連忙傳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謝安以前是齊名的,這件事之後,誰好誰壞就可以分辨的出來了。

解釋

詞語翻譯
1.延:邀請
2.遽:害怕
3.計:計謀
4.表:表現
5.俱:都,一起
6.因此:趁此
7.趣:通“促”,立即,趕快
8.洛生詠:晉時洛陽一帶的讀書人吟誦詩文的音調
9.兵:兵士

人物品質

本文通過對謝安、王坦之兩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現的對比,生動地展現了謝安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氣度和品質。

題目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1)當作何計 ( ) (2)相與俱前( )
2、對劃線句“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坦之非常驚慌,漸漸地在臉色上看出來。
B.王坦之驚慌的模樣,漸漸地在臉色上看出來。
C.王坦之非常驚慌,漸漸地從臉色上顯露出來。
D.王坦之驚慌的模樣,漸漸地從臉色上顯露出來。
3、桓溫“伏甲設饌”的目的是(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4、本文通過對謝安、王坦之兩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現的對比,生動地展現了謝安的氣度和品質。(3分)

答案

1.(1)計策,計謀,謀略(2分) (2)一起(2分)
2.D(3分)
3.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2分)
4.處變不驚、曠達超遠(3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