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憐

劉道憐(368~422年),一作劉道鄰,彭城郡綏輿里(今江蘇徐州市銅山區。)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劉裕異母弟。

早年為國子監學生,徐州刺史謝琰徵辟為從事史。跟隨劉裕起兵討伐桓玄,授員外散騎常郎。隨軍大敗北魏將領索度真,參與北伐南燕、討平盧循,歷任南彭城內史、堂邑太守、并州刺史、徐州刺史、荊州刺史等職,封竟陵縣公。經常負責留守和後勤保障,官至宋國侍中尚書令,進位司空。南朝宋建立後,拜太尉、徐兗二州刺史,封為長沙郡王。

永初三年(422年),病逝,終年五十五歲,追贈太傅,諡號為景。

基本介紹

  • 本名:劉道憐
  • 別稱:劉道鄰 
  • 所處時代:東晉→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籍貫:彭城縣綏輿里
  • 出生地:丹徒縣京口裡
  • 出生時間:368年
  • 去世時間:422年7月21日 
  • 主要作品:《長沙王道憐集》
  • 官職:太尉、侍中、徐兗二州刺史
  • 爵位:長沙王
  • 諡號:景王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征戰有功,佐兄建宋,晚年及病逝,主要成就,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父母,兄弟,妻妾,子孫,爭議,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劉道憐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在今江蘇徐州),據稱乃是西漢楚王劉交的後裔。曾祖劉混,在兩晉之交時避亂渡江,定居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在今江蘇鎮江市)。父親劉翹,彭城功曹。兄長劉裕,原為北府軍將領,因討平桓玄恢復社稷有功,逐漸掌握了東晉朝政大權。
劉道憐是劉翹次子,與劉裕乃是異母弟,早年就讀於國子學,被徐州刺史謝琰徵辟為從事史。他雖參與了劉裕討伐桓玄的密謀,但在正式起事時卻被留在家中侍奉母親,桓玄之亂平定後,被武陵王司馬遵“承制”授為員外散騎侍郎。

征戰有功

義熙元年(405年),北魏將領索度真、斛斯蘭進犯徐州,將寧朔將軍羊穆之圍困於彭城(治今江蘇徐州)。劉道憐時任建威將軍、南彭城內史,率軍援救羊穆之。當時,北青州刺史劉該、陽平太守孫全皆叛投北魏。劉道憐先在陵柵斬殺孫全,隨後進軍彭城,迫使魏軍撤圍退走,解除彭城之圍。他乘勝追擊至相城,在光水溝再次大破魏軍,並斬殺劉該。魏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後來,劉裕因出鎮京口,便將劉道憐由前線召回,讓他以龍驤將軍之職戍守石頭城,併兼領堂邑太守。
義熙二年(406年),劉道憐升任使持節、監征蜀諸軍事,率冠軍將軍劉敬宣征討西川的譙蜀政權,但因蜀軍據險堅守,最終無功而返。不久,劉道憐被封為新興縣五等侯。
義熙四年(408年),劉道憐改任并州刺史、義昌太守,仍留戍石頭城。他上表朝廷,請求出鎮彭城,以招撫兩淮地區的塢堡勢力,抵禦北魏南侵。但晉廷卻認為彭城距建康太遠,讓劉道憐鎮守山陽(治今江蘇淮安),並加拜他為征虜將軍、都督淮北郡軍事、北東海太守,仍遙領并州刺史、義昌太守。後來,劉道憐被追論大破索度真之功,進封新渝縣男,食邑五百戶。
義熙五年(409年),劉道鄰隨劉裕北伐南燕,並常率部充作大軍先鋒。當時,南燕皇帝慕容超親自坐鎮臨朐,以鐵騎萬餘迎戰晉軍。劉道憐與劉藩、劉敬宣等將領合力出擊,在臨朐城外數里處與燕軍激戰,成功的拖住了燕軍主力。劉裕趁虛襲破臨朐,大敗燕軍。慕容超逃回廣固(南燕國都,在今山東青州西)。劉裕乘勝直進,以大軍圍困廣固。
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廣固陷落。慕容超率親兵突圍逃走,被劉道憐所部擒獲。南燕滅亡,劉道憐因功加授使持節,進拜左將軍。而與此同時,割據嶺南的盧循趁劉裕領兵在外,起兵進犯建康,擊殺江州刺史何無忌。劉裕撤軍回防,並命劉道憐與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一同領兵入衛建康。

佐兄建宋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平定盧循之亂。劉道憐又改任徐州刺史,移鎮彭城。其所領并州刺史一職被解除。
義熙八年(412年),劉裕以劉毅為荊州刺史。劉毅早年與劉裕一同起兵討桓玄,自認為功勞相等卻位居其後,心中常懷不服。他鎮守荊州後,大肆擴充勢力,欲伺機打垮劉裕。劉裕乃奏列劉毅罪狀,並親自率軍攻打荊州。劉毅最終兵敗自殺。而在劉裕出征期間,劉道憐以兗青二州刺史之職鎮守京口,為劉裕保障後方。
義熙九年(413年),劉道憐被追論攻伐廣固的戰功,改封竟陵縣公,食邑一千戶。新渝縣男爵位被賜予其子劉義宗。
義熙十年(414年),劉道憐進號中軍將軍,加授散騎常侍,並獲賜鼓吹一部。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命劉道憐留守建康。是年四月,劉裕討平司馬休之,又調劉道憐鎮守荊州,並將北府將吏悉數調至其麾下。劉道憐被授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並持節都督荊州湘州益州秦州寧州梁州雍州七州軍事。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再次北伐,滅亡後秦,欲經略關中,便將劉道憐由荊州調回朝廷。劉道憐不但被授為侍中、守尚書令,還兼領徐兗二州刺史,持節都督徐州、兗州青州三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
元熙元年(419年),劉道憐被解除尚書令之職,進拜司空,出鎮京口。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南朝宋,史稱宋武帝。劉道憐則進拜太尉,封長沙王,食邑五千戶,仍領侍中、持節都督、徐兗二州刺史等職。

晚年及病逝

永初三年(422年),劉道憐由京口入朝,因劉裕病重,與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一同入宮侍疾。不久,劉裕病逝。劉道憐竟因病重未能親臨喪禮,最終於當年六月病逝,終年五十五歲,追贈太傅,諡號景王,葬禮規格皆依晉朝安平王司馬孚舊例。

主要成就

劉道憐作為宋武帝的同胞兄弟,在劉裕造宋的過程中頗有功勳,主要有:
  • 征戰前線:義熙元年(405年),劉道規援救彭城,擊退北魏將領索度真、斛斯蘭,斬殺叛將劉該、孫全。義熙二年(406年),劉道規率軍征討譙蜀。義熙五年(409年),劉道鄰參與北伐南燕,在臨朐之戰中拖住燕軍主力,使得劉裕乘虛破城。義熙六年(410年),劉道憐隨軍攻破廣固,擒獲南燕皇帝慕容超。
  • 保障後方:義熙六年(410年),劉裕征討盧循,由劉道憐入衛建康。義熙八年(412年),劉裕征討荊州劉毅,又命劉道憐鎮守京口。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討伐司馬休之,命劉道憐留守建康。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後秦,又以劉道憐留守。

軼事典故

劉裕晚年曾以十四歲的次子劉義真為揚州刺史。皇太后蕭氏對劉裕道:“道憐是你的親兄弟,自幼便與你同甘共苦,你怎么不讓他做揚州刺史呢?”劉裕道:“揚州是朝廷根本所在,政務繁多,不是道憐所能勝任。”太后很不高興,道:“道憐已經五十多歲了,難道還比不上你十幾歲的兒子嗎?”劉裕答道:“義真年幼,故而雖為刺史,但州中大小事務都由我作主。道憐這么大年紀了,如果也跟義真一樣,什麼都讓我作主,有損於他的聲望。”太后這才無話可說。

人物評價

劉義隆:長沙景王、臨川烈武王、南康文宣公穆之、華容縣開國公弘、永修縣開國公道濟、龍陽縣開國侯鎮惡,或履道廣流,秉德沖邈,或雅量高劭,風鑒明遠,或識唯知正,才略開邁,鹹文德以熙帝載,武功以隆景業,固以侔蹤姬旦,方軌伊、邵者矣。
沈約: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為,多諸鄙拙。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而貪縱過甚,畜聚財貨,常若不足,去鎮之日,府庫為之空虛。
李延壽:長沙雖位列台鼎,不受本根之寄,跡其行事,有以知武皇之則哲。

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宋《長沙王道憐集》十卷(錄一卷)”。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劉翹,仕東晉為晉陵郡功曹,南朝宋建立後追謚為孝穆皇帝。
  • 母親蕭文壽,出身蘭陵蕭氏,洮陽縣令蕭卓之女,嫁劉翹為繼室,將喪母的劉裕撫養成人。她在晉末歷封豫章公太夫人、宋公太妃、宋王太后。南朝宋建立後尊為皇太后,後為太皇太后,諡號孝懿。

兄弟

據《宋書》記載,劉翹共生三子,劉道憐排行第二。
  • 異母兄劉裕,南朝宋開國皇帝,史稱高祖武皇帝。
  • 同母弟劉道規,在晉末官至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封華容縣公,諡號烈武。南朝宋建立後,追封臨川郡王。

妻妾

  • 王妃檀氏,出身高平檀氏,封長沙王妃,在長子劉義欣襲位後進封王太妃,諡號景定。

子孫

據《宋書·長沙王道憐傳》記載,劉道憐共有六子二十六孫。他的兒子有:
  1. 劉義欣,襲封長沙王,官至鎮軍將軍、豫州刺史,諡號成王。
  2. 劉義慶,過繼給叔父劉道規,襲封臨川王,官至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諡號康王。
  3. 劉義融,封桂陽縣侯,官至領軍將軍,諡號恭侯。
  4. 劉義宗,封新渝縣侯,官至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諡號惠侯。
  5. 劉義賓,歷封新野縣侯、興安縣侯,官至輔國將軍、徐州刺史,諡號肅侯。
  6. 劉義綦,封營道縣侯,官至湘州刺史,諡號僖侯。
劉道憐的孫輩中獲封爵者有長沙王劉瑾、臨川王劉燁、桂陽侯劉覬、臨澧侯劉襲、新渝侯劉玠、當陽侯劉秉、興安侯劉綜、營道侯劉長猷八人。其中,劉秉在宋末以宰相輔政,與袁粲、褚淵、蕭道成並稱“四貴”,最終因反對蕭道成專權而死節。

爭議

關於劉道憐的去世時間,《宋書》記載有兩種說法:
  1. 永初三年(422年)六月:持此說的有《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宋書·少帝紀》等。
  2. 永初三年(422年)七月:持此說的有《宋書·天文志》。

史籍記載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
南史·卷十三·列傳第三·宋宗室及諸王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