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古代諡號)

武帝(古代諡號)

古代帝王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帝
  • 類型:古代諡號
古代諡號,中國歷代,漢武帝,魏武帝,晉武帝,成漢武帝,後趙武帝,宋武帝,齊武帝,梁武帝,陳武帝,北周武帝,後唐武帝,南唐武帝,外國武帝,

古代諡號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
剛強直理曰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強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中國歷代

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生於長安,是漢朝的第七任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
漢武帝漢武帝

魏武帝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漢魏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曾做出了特別的貢獻。曹操執政期間,代表中小地主集團的利益,銳意革新;抑制豪強勢力的發展,打擊擁漢反曹派;主張唯才是舉,重用有真才實幹的文人武士;調整賦稅,恢復鹽鐵官營;興修水利,組織軍民屯田。增加糧食,發展經濟;重視教育,移風易俗。
曹操親自參加並指揮了大小近50次戰役,既打硬仗惡仗,又打智仗巧仗,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整理了孫武的《孫子兵法》,寫了大量的軍事理論著作。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是“重戰”、“慎戰”、建立強大的軍隊、保障充足的給養、以法治軍、賞罰分明、靈活運用機動的戰略戰術等,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光輝傑作。
在文學上,以四言詩見長,悲涼慷慨,氣勢宏偉;散文多是政令軍策,意到筆隨,簡潔明快。還借政治地位倡導文學,獎勵作家,尊重創作個性,開展文學評論,是建安文學的領袖。

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昭長子。曹魏末年,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相繼控制朝政。魏鹹熙二年(265)。司馬炎繼位為丞相晉王大將軍,執掌全國諸軍事。同年十二月,篡奪政權,稱晉皇帝 ,太康元年(280)滅東吳,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時代
晉武帝晉武帝
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繫,拱衛中央。晉武帝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北方,並廢屯田制,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製品官占田蔭客制。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然而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晉武帝死後,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成漢武帝

成武帝李雄(274~334),十六國時期成漢的建立者。字仲雄。巴氐豪強領袖李特第三子。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人,後遷略陽(今甘肅天水東北)。李特率流民起義,以雄為前將軍。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義繼續領導流民作戰,驅逐羅尚,攻占成都,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以范長生為謀主。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 。李氏封建政權在6郡流民反晉鬥爭中建立 ,史稱“為國無威儀,官無祿秩,班序不別,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虛己愛人,授用皆得其才,並興文教,立學官,簡行約法,政治較為清明。注意發展生產,賦役較輕,男丁1歲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減半;戶調絹不過數丈,棉不過數兩。多次遣使東晉朝貢,遣將開拓疆域。死後由兄盪之子班繼位。

後趙武帝

趙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龍,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翌年,石虎廢殺石弘,自立為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的一面,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宋武帝

劉裕(363.4.16—422.6.26),字德輿,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曾祖劉混東晉時渡江僑居京口,父劉翹曾為郡功曹,早亡。劉裕少貧困,以樵漁及販履為生,曾為北府兵將領孫無終冠軍府司馬。隆安三年(399)任前將軍劉牢之參軍,隨從鎮壓孫恩起義(見孫恩、盧循起義),累官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對桓玄外示恭順,內則團結北府將士伺機反抗。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晉後,劉裕於元興三年(404)與劉毅何無忌檀憑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殺鎮京口的桓修,次年擊潰桓玄。劉裕以平亂功,加侍中,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京口。義熙四年(408),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朝權。
占據山東地區的鮮卑慕容氏南燕政權乘東晉衰亂之際屢次侵擾東晉邊境。義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劉裕興兵北伐。四月,率水軍從建康北上,收復青、兗兩州,追獲慕容超。七年,鎮壓盧循起義軍。八年,消滅劉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脅的諸葛長民、晉朝宗室司馬休之等,清除異己勢力,鞏固了後方。九年,西攻譙縱,收復巴蜀。十二年,乘機率大軍分兵四路北伐後秦,進攻關洛。途經黃河,擊敗北魏軍,翌年進克洛陽,至潼關,姚泓投降,後秦亡。
劉裕南返後,加相國宋公九錫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鋪,封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劉裕代晉稱帝,國號宋,改元永初。他在稱帝前後,注意節儉,整頓東晉朝綱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強,殺奴客縱橫的京口刁逵,把刁氏成萬頃土地和大量家財分給貧民;以後又殺隱匿人口的餘姚大族虞亮,以圖限制兼併。廢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賑百姓,禁止豪強封固山澤,繼續依界土斷,將定居在江南的北方僑人編戶納稅服役,精簡了僑州郡縣。還減輕刑罰,親自聽訟,興學校,策試諸州郡秀才。江南農業生產有所恢復發展,為元嘉年間(424~453)“氓庶繁息,餘糧棲畝”的狀況奠定了基礎。

齊武帝

蕭賾(440年—493年),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劉智容南朝齊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號永明。齊武帝時,還與北魏通好,邊境比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統治使江南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也暫時安定。

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464-549),在南齊時歷官寧朔將軍、雍州刺史。軍事才能顯赫,和帝中興二年,平定齊朝內亂,通過“禪讓”的形式代齊即皇帝位,建立梁朝,在位48年。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有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都城建康發展成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並湧現了一批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出現一個"花團錦簇"的"文化盛世"。

陳武帝

陳武帝陳霸先(503-559),字興國,漢族南朝陳吳興下若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
陳武帝陳武帝
初仕,曾輔佐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殺僧辯,立敬帝,自為相國,封陳王。敗北齊,排僧辯餘黨,受百姓所擁戴,後受禪稱帝,國號,都建康,在位三年,謚武皇帝,廟號高祖。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

北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字禰羅突,鮮卑族人,他當了十八年皇帝,死時僅三十五歲,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傑出的皇帝。
北周武帝即位時,北周政局十分不穩,關鍵原因就在於宇文護壟斷了北周實權。周武帝深知宇文護勢力已經長成,572年,周武帝剷除宇文護,把北周從內亂傾軋中解救出來。周武帝577年周武帝發兵滅齊,統一北方。它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統一全國理想的時候,不幸於出征前夕病逝,享年僅35歲。

後唐武帝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將領、軍閥,沙陀族。別號“李鴉兒”(其軍隊主力亦稱“鴉軍”)。因一目失明,又號“獨眼龍”。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賜姓名李國昌,李克用早年隨父出征,常衝鋒陷陣,軍中稱之為“飛虎子”。生前被封晉王,其子李存勖後唐時,追尊為後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先後鎮壓龐勛起義軍、黃巢起義軍。大順二年(891年),唐廷恢復李克用官爵,並封晉王。此後李克用長期割據河東,與占據汴州的朱溫對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今山西省代縣

南唐武帝

徐溫(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誥(李昪)的養父。

外國武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