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

捏造事實,說別人壞話;背地議論,指責他人,誹謗。誹章。腹誹心謗。非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誹
  • 拼音:fěi
  • 總筆畫:10
  • 釋義:說別人壞話
基本資料,漢字釋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相關詞語,重要詞語,其他相關詞語,相關謎語,古籍解釋,英文翻譯,

基本資料

拼音:fěi
部首:訁部外筆畫:8總筆畫:10
五筆86:YDJD 五筆98:YHDD倉頡:IVLMY
筆順編號:411125121112111四角號碼:01611 UniCode:U+8AB9
造字法:形聲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捏造事實,說別人壞話:誹謗。誹章。腹誹心謗。

詳細字義

誹fěi
<動>
1.(形聲。從言,非聲。本義:背地議論,指責他人) 同本義〖blame
誹,謗也。——《說文》。按,放言曰謗,微言曰誹、曰譏。”
誹,明惡也。——《墨子經上》
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又如;誹怨(責備怨恨);誹議(責難,非議) 毀謗〖calumniate;slander〗
經誹譽。——《淮南子·本經》
賢者誹。——《呂氏春秋·決勝》
而廢格沮誹。——《漢書·食貨志》。注:“謂非上所行。”
賞者有誹焉,不足以勸。——《韓非子·八經》
3.又如:誹誹(眾說紛紛的樣子);誹章(謗書,謗毀他人的奏章);誹譏(毀謗譏諷);誹譽(毀謗和讚譽);誹詆(誹謗詆毀)

相關詞語

重要詞語

1.誹謗 fěi bàng
[slander;libel] 說人壞話,詆毀和破壞他人名譽。誹是背地議論,謗是公開指責。
2.誹謗罪 fěi bàng zuì
[slander]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其他相關詞語

相關謎語

  1. 一語解悲心——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說文》謗也。《博雅》䛼也。《史記·高祖紀》誹謗者族。《莊子·刻意篇》高論怨誹。《戰國策》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集韻》或省作非。《前漢·鼂錯傳》非謗不治。《師古注》非讀曰誹。
《集韻》府尾切,非上聲。義同。
《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𠀤與非通。《類篇》謗言也。《增韻》非議也。《史記·平準書》張湯奏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前漢·食貨志》作腹非。《注》口不言,心非之也。
《廣韻》方味切《集韻》《韻會》《正韻》方未切,𠀤非去聲。義同。《史記·文帝紀》誹謗之木。《索隱》誹,音非,亦音沸。尸子云:堯立誹謗之木。韋昭云:慮政有缺失,使書於木,後代遂因以為飾。今宮牆橋樑頭四柱木是也。

英文翻譯

<動>毀謗)slander;libe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