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白海棠(賈寶玉所作詠白海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詠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是小說人物賈寶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入題,寫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頷聯以美女比作花,來形容白海棠的美麗和高潔;頸聯寫海棠朝朝暮暮,都在發愁;尾聯借寫海棠比喻為獨守空閨思念征人的女子。賈寶玉借詠白海棠,卻寄寓了對釵黛二人的讚美,但傾向明白,突出了他對黛玉的一片深情。全詩多用典故,主體部分亦物亦人,曲意迴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白海棠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曹雪芹
  • 作品出處:《紅樓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白海棠
詠白海棠
秋容淺淡映重門1,七節攢成雪滿盆2
出浴太真冰作影3,捧心西子玉為魂4
曉風不散愁千點5,宿雨還添淚一痕6
獨倚畫欄如有意7,清砧怨笛送黃昏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秋容:指花的容貌。這裡指秋天開花的白海棠。
  2. 七節攢(cuán)成:說花在枝上層層而生,開得很繁。“七節”是形容枝繁花盛。攢,簇聚。雪:喻花之素白。
  3. 出浴太真:楊貴妃為唐玄宗所寵,曾賜浴華清池。白居易長恨歌》中寫到,說她膚如“凝脂”、“嬌無力”。所以藉以說海棠花,又比喻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貴妃事為出典。玄宗曾笑其“鬢亂釵橫,不能再拜”的醉態說:“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見宋人釋惠洪冷齋夜話》)。太真,即楊貴妃,字玉環,號太真。
  4. 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將她訓練三年後,獻給好色的吳王夫差,使受媚感,以亂其政。相傳西施心痛時“捧心而顰”,樣子很好看(見《莊子·天運》)。宋人賦海棠詞中時有以楊妃、西施並舉的,如辛棄疾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馬莊父《水龍吟》等皆是。
  5. 愁千點: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點”。
  6. 宿雨:經夜之雨。
  7. 獨倚畫欄:指花。
  8. 清砧(zhēn)怨笛:古時常秋夜搗衣,詩詞中多藉以寫婦女思念丈夫的愁怨,秋笛也與悲感有關。砧,搗衣石。

白話譯文

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著層層的院門,繁枝上花朵盛開像團團白雪鋪滿花盆。
似剛剛沐浴才出的楊貴妃如冰清雪冷,像捧著心口皺著眉的西施白玉作精魂。
晨風吹不散那點點哀愁,夜雨又增添了一抹淚痕。
獨自斜倚著畫欄象是在默默思念,砧聲清冷笛聲哀怨送去落日黃昏。

創作背景

《詠白海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是賈探春發起的海棠詩會的作品,由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這首詩是由賈寶玉所作。海棠詩會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寶玉作為詩社中惟一的男性,他沒有像那些女孩子一樣自比為白海棠,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表達了自己對白海棠的無比憐愛之情。與寶釵“愁多焉得玉無痕”的質問相反,寶玉主要是圍繞著“愁”字展開。首聯入題,寫出白海棠枝繁花茂,素淡姿容。“秋容淺淡”是寫白海棠花的容貌,它與“重門”形成對比。“七節攢成”是寫海棠花枝層層而生、簇聚成團的模樣,也暗示著海棠內心的愁緒。這些愁緒並不妨礙海棠的高潔,它的花朵還是雪一樣潔白。
頷聯連用四個比喻,以美女比作花,來形容白海棠的美麗和高潔。“出浴太真”、“捧心西子”是寫形,表現海棠的外在美,“冰作影”、“玉為魂”,則是寫神,形容海棠的高潔。這一聯又是釵黛合寫。上句寫寶釵,“太真”暗指寶釵的豐腴,“冰”是就寶釵的品性而言。下句寫黛玉,“捧心西子”形容黛玉瘦怯多病的模樣。
頸聯寫海棠朝朝暮暮,都在發愁。第五句寶玉借花以自比。第六句喻黛玉。它的花蕊細小,像是有著滿懷的愁緒,清晨的寒風也吹不散這點點哀愁。夜來冷雨打濕了它的花瓣,恰似留下了一抹淚痕。“愁千點”指海棠花象是含著哀愁,又因花朵茂盛而用“千點”這個補語來說明。賈寶玉之所以似海棠花“愁千點”,是因為他忘不了“宿雨還添淚一痕”的林黛玉。
尾聯借寫海棠比喻為獨守空閨思念征人的女子,寫白海棠被安放在畫欄之下,宛如美人憑欄獨倚,在清砧與怨笛聲中送走了一個又一個黃昏。古代婦女常於秋夜搗衣,清砧怨笛,已成為古代詩歌中一個固定的意象,故砧聲多借作表達婦女思念遠人抒發愁怨。而笛聲的哀怨幽咽,也與悲戚相關。
賈寶玉曾有過“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不俗表現,這首詩卻不惜套用了“太真”“西子”“清砧”“怨笛”之類的陳詞熟語,來寫花寄情,這是因為其中另有隱含的意思在。寶玉把“太真”即寶釵視為“冰”一樣的冷漠之人,而認為“西子”即黛玉有著“白玉”般的品格。可以這樣說,寶玉之“愁” 鬱結“不散”,全在於淚痕時“添”的黛玉。這是寶玉對釵、黛二人不同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態度。在寶玉看來,黛玉也是視他為知己的。因此,怨笛砧聲也就成了寶、黛兩人永遠不能結合的哀音了。從一首詩中隱括出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命運,可謂煞費苦心。而這種對人物命運的深切關注,也是曹雪芹創作衝動的一個源泉,他時刻不忘在詩歌中強化和暗示,旨在引起讀者的共鳴。

名家點評

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寶玉這首詩,應該說是別具匠心的佳作。佳處主要在於詩的後六句抒寫的儀容神韻,暗寓了釵黛二人的形象以及詩人與釵黛的感情關係,與小說中的許多情節、細節妙合。在尾聯中,賈寶玉又合寫釵黛二人,一個是“如有意”, “道是無情卻有情”;但是,終不如另一個“清砧怨笛”那樣情深意切。可見,全詩主體部分是亦物亦人的,詠的是兩盆白海棠,卻寄寓詩人對釵黛二人的讚美,雖然曲意迴旋,但傾向明白,突出了他對黛玉的一片深情。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