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工人有力量(歌曲)

咱們工人有力量(歌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歌曲以堅實有力、豪邁熱烈的旋律,表現工人們為支援全國解放而緊張勞動的戰鬥生活,塑造了獲得解放的中國工人階級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歌曲採用二部性的結構,前一個段落以堅定有力的切分節奏、一唱眾和的豪邁音調和連續上行模進的樂句,刻畫工人階級沉著堅毅的性格,表現他們改造世界的雄傳氣魄;後一個段落節奏緊湊,出現了歡快的勞動呼號,並以反覆多次的短小樂匯,把歌曲推向最高潮,形象地描繪了工人階級忘我勞動的熱烈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咱們工人有力量
  • 填詞馬可
  • 編曲馬可
  • 創作時間:1947年
歌曲歌詞,歌曲賞析,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歌曲歌詞

咱們工人有力量,
嘿!咱們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蓋成了高樓大廈,
修起了鐵路煤礦,
改造得世界變呀么變了樣!
嘿!
發動了機器轟隆隆響,
舉起了鐵錘響叮噹!
造成了犁鋤好生產,
造成了槍炮送前方!
哎嘿哎嘿 嘿呀!
咱們的臉上發紅光,
咱們的汗珠往下淌!
為什麼?為了求解放!
為什麼?為了求解放!
哎!嘿!哎!嘿!
為了咱全中國徹底解放!

歌曲賞析

歌曲以堅實有力、豪邁熱烈的旋律,表現工人們為支援全國解放而緊張勞動的戰鬥生活,塑造了獲得解放的中國工人階級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歌曲的最後一個樂句,把後段的勞動呼號和前段豪邁的曲調綜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它是中國工人階級邁向新中國時唱出的第一聲高昂的戰歌。

創作背景

1947年初夏,音樂家馬可在東北解放區的一個文工團里工作。一天,馬可同幾位文工團員一起來到剛解放的佳木斯一座大工廠參加工人假日義務勞動。他們長期戰鬥在解放區的農村,一進入工廠,就被熊熊的爐火、隆隆的機聲所吸引,看到一塊塊火紅的鋼錠在工人手中化為產品,這一切深深打動著馬可。
休息的時候,在女團員為工人演唱《翻身五更》以後,老工人問:“你們有沒有工人翻身的歌?給咱們唱一個。”“這個……我們還沒有編出來呢!”馬可面露窘色地回答。
這時,一位老師傅唱起了自己編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來菊花黃,工人翻身自己把家當。成立了職工會,參加了自衛隊,組織起來那么有力量。”老師傅唱歌的聲音很樸實,嗓子還有點沙啞,可是他的歌聲卻很有吸引力,馬可聽了非常感動,他決心要為工人編一首戰歌。
回到住所,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調,團員們都圍攏過來,靜靜聽著。馬可想:“要做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學習工人大公無私的品質不行。應該編一首歌頌他們的歌,可怎么編呢?”馬可一邊拉琴一邊思索,團員們也在思索著,議論著:“歌頌他們的生產熱情。”“歌頌他們的堅決、勇敢、熱情、樂觀的精神。”“歌頌他們改造世界的氣派。”“真是偉大!偉大的……力量!”“我看可以叫做《偉大的工人……偉大的力量》!”“不如乾脆就叫《工人有力量》!”同志們的熱情議論使馬可進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歡快曲調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熱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著小聲哼唱,最後大家從輕聲到強聲唱了起來:“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改造得世界變呀么變了樣。”就這樣,一首富有時代強音的工人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誕生了。
《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長了翅膀一樣,翻山越川,從關外唱到關內,唱遍了全中國,從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

作者簡介

著名音樂家馬可出生在江蘇徐州的一個信天主教的家庭里,他的名字就是從福音書上聖徒馬可那裡借用來的。1935年17歲的馬可在他家鄉的一所中學讀書。當時的徐州,許多青年面對前途與光明彷徨著,馬可也一樣想著畢業後的去向問題。就在這個時刻,一個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在中國大地上興起了,它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激盪著每一個愛國者的心。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像火一樣的戰歌從億萬人民的心中爆發出來。在這強烈的歌聲里,馬可全身熱血沸騰,堅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在此時,他已經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和才能。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河南抗敵後援會演劇三隊、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抗敵演劇隊第十隊,負責歌詠指揮和音樂創作。在此期間他創作了《游擊戰歌》、《太行山的呼聲》、《保衛洛陽》及《呂梁山大合唱》等二百多首戰鬥歌曲,在民眾中影響很大。1939年底,在地下黨的安排下,馬可去了延安,這也是他早就嚮往的革命聖地。在延安,馬可進入了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從此他得到了黨的親切關懷和培育。1943年春節,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回響毛主席的號召,掀起了紅火的新秧歌運動,在魯藝秧歌隊中,馬可除了編寫劇本、作曲外,還參加演唱和樂隊伴奏。他編的節目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受到了民眾熱烈的歡迎。1944年,馬可參加了歌劇《白毛女》的音樂創作,當此劇首場演出時受到了黨中央的熱烈讚揚。《白毛女》的產生在我國歌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多年來也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1945年底,馬可告別了延安,隨同魯藝大隊來到了東北新解放區工作,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馬可的那支戰鬥的筆,始終沒有停止過,這期間他先後譜寫了《我們是民主青年》、《南泥灣》、《咱們的軍隊回來了》、《幫助軍隊打勝仗》、《咱們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同時還創作了《荒火》、《血海深仇》、《夫妻識字》、《小二黑結婚》等歌劇。建國以後,馬可長期擔負著音樂教育、戲曲研究和發展新歌劇事業,同時還寫出了百餘篇音樂評論和理論文章。如《新歌劇和舊傳統》、《從戲曲藝術的特點看戲曲音樂工作》、《戲曲唱腔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生活里少得了音樂嗎?》、《冼星海是我國傑出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音樂家》和《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冼星海畫傳》等。直到他被"四人幫"長期迫害而臥病在床時,他還念念不忘為人民寫新的音樂作品。1976年7月27日,馬可逝世。這位革命的音樂家離開了我們。他走了,可他的歌還在人們中間流傳著,他走過的光輝路程,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馬可(1918-1976)馬可(1918-19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