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廣度

記憶廣度

記憶廣度,亦稱“即時記憶廣度”。實驗心理學術語。人對瞬間呈現材料的最大即時保持量。最初的測量方法由雅克布斯於 1887 年提出。測量時主試每次給被試誦讀一組隨機數字,長度從三位至十二位不等。每當一組數字讀完,被試必須即刻按原順序再現。結果表明,正常成人能正確回憶的數字平均為七個左右。後來的研究表明,若改用隨機組合的字母或無關的詞為測量材料,也得到同樣即時回憶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憶廣度
  • 學科:心理學
  • 作用:測定工作記憶容量
釋義,套用,

釋義

工作記憶是 Baddeley 和 H itch(1974)提出的一個概念 , 它是一個容量有限的系統。對工作記憶容量的測量通常使用的是工作記憶廣度任務(woring memory span), 例如, 閱讀廣度、 數數廣度等 。工作記憶廣度是和兒童與成人的重要的認知技能如句子的理解 、 推理、 數學和加工速度等聯繫在一起的。
記憶廣度是指按固定順序逐一地呈現一系列刺激以後,剛剛能夠立刻正確再現的刺激系列的長度。其呈現的各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必須相等。再現的結果必須符合呈現的順序才算正確。

套用

記憶廣度是測定短時記憶能力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例如: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是以單元來計算的。一個單元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音節,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短語或句子。單元的大小隨個人的經驗組織而有所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