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陝西省西安市解放路)

解放路(陝西省西安市解放路)

解放路位於西安城內東北部。北起火車站廣場,南至東大街大差市什字,長1900米。寬2 7.5米.水泥路面。清代為滿城北大街。1927年拓寬為尚仁路,是通火車站的交通要道,迄今已有82年的歷史了。在1 945年曾改稱中正路,解放前路面狹窄.坑窪不平.房舍簡陋.為小販雲集之地。1949年西安解放.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尚仁路"更名為解放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路
  • 地址:西安城內東北部
  • 全長:1900米
  • 性質:道路
位置概況,歷史沿革,區域特色,商業繁盛的原因,

位置概況

解放路位於西安城內東北部。北起火車站廣場,南至東大街大差市什字,長1900米。寬2 7.5米.水泥路面。清代為滿城北大街。1927年拓寬為尚仁路,是通火車站的交通要道,迄今已有82年的歷史了。在1 945年曾改稱中正路,解放前路面狹窄.坑窪不平.房舍簡陋.為小販雲集之地。1949年西安解放.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尚仁路"更名為解放路。
在解放前,這裡流氓特務橫行,乞丐妓女流竄。1950年拓寬改建.北端開闢為車站廣場。解放後至今,己演變成為西安市內商業最發達、最繁華的鬧市之一,車輛往來如梭,平均人員日流量2 0多萬的主要交通幹線之一,沿街兩側商店鱗次櫛比.有西安民生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解放路百貨商店、解放飯店、解放路餃子館、西安市第四醫院等。它北連火車站廣場,南達市商業中心東大街,東通中山門,西通北大街。從西安出發,東去半坡博物館華清池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西去成陽市博物館、茂陵昭陵順陵乾陵,南去陝西省博物館、大雁、小雁塔興慶公園、興善寺、興教寺翠華山草堂寺南五台,北去藥王、黃帝陵、革命紀念地延安,大都取道於此。中部與東、西五路相交,什字建有環形人行天橋。北接"西安大門"火車站廣場,有20多路電車、公共汽車通往各地。

歷史沿革

西安解放路一帶作為城市的核心區域,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次子朱爽為秦王,建在今日新城的秦王府當時頗具規模,1644年,清軍揮師入關,定鼎北京後,有大約一半的八旗兵相繼被派駐全國各大戰略城市和水陸要衝。為防止滿族被漢族通化,阻隔滿漢交往,強化八旗駐防兵鎮壓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力量,清朝統治者在各駐防城市紛紛興建供八旗兵及其2家屬居住的“滿城”。西安的“滿城”就建在以解放路為中心的城市東北隅。
1928年,西安市政府正式將原“滿城”劃為新市區,拓荒賣地,進行開發。是年秋,開拓修建了泥拌碎石路----尚仁路(後更名為中正路),即今解放路。並把現在與解放路相交的東、西一至八路以“崇”字起頭稱為“孝、悌、忠、信、禮、儀、廉、恥”路。這些地名,浸潤著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價值,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
1935年,隴海鐵路通車西安,西安市政府在尚仁路北端鑿通城牆,開闢了中正門(即今解放門),並將尚仁路延伸北接火車站廣場。這是解放路第一次改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量淪陷區難民流入,大批工廠企業內遷。解放路發展成為商業街,火車站周圍發展成為工業區。
1949年,西安解放。同年7月原中正路正式更名為解放路。
1952年人民政府對解放路進行拓寬改造,解放路成為西安市第一條混凝土高級路面,車行道寬18米,人行道左右各寬6米。並先後建起解放路第一百貨商店(今婦女兒童用品商店)、解放百貨大樓、民生百貨大樓、解放路餃子館等聞名全國的商業企業。解放路成為西安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解放路書寫著一段段傳奇,如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成為繁華的象徵

區域特色

解放路全長1900米,周邊常住人口12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一地區呈現出包容性和開放性兩大特點。
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主要體現在它不排外、不欺生,總讓在此安身的外鄉人有歸屬感。抗戰期間,河南等淪陷區的難民逃難來到西安後,大多數都在解放路一帶安身。這裡,河南人、陝西人、全國各地的人,漢族、回族、其他民族的人長期和睦相處,生生不息,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為了這個城市的建設發展一代一代地奉獻著。凡是解放路的人基本上都會講國語、陝西話河南話。以語言為代表的交流方式和以喜吃麵食為主的生活方式早已讓人分不清誰是本地人,誰是外鄉人----大家都是西安人。
開放性。由於解放路是西安火車站和陝西省長途汽車站旅客上下車必經之地,許多人從這裡去了全國各地,又把外部的精彩通過解放路帶回西安,讓這箇中國內陸城市也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外來的一切,並由此影響和輻射到省內外乃至西北各地。解放路不斷用開放的胸懷接受著各種新、異、特的現象,讓傳統與現代在市場中有機結合。具有先進方向和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在廣大居民中傳承、發揚光大。透過解放路這個視窗,古城人最早呼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最清新的空氣,感受到了全國各條戰線最前沿的發展成果,來自四面八方的中華現代文明,通過解放路在古城落地,古老、厚重又不失現代氣息的西安文化由此傳揚於四海之內。
近百年來,解放路地區從封閉落後的“滿城”到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商貿之城,經歷了世紀的風雲變幻,見證了古城的滄桑巨變,已然成為西安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商業繁盛的原因

解放路商業繁盛的原因有其鮮明的時代特色。上世紀三十年代隴海鐵路向西延伸到西安時,正值抗戰前夕,因日寇入侵,河南、河北、山東等淪陷區的許多企業西遷,隨之大批難民也沿鐵路向西湧入西安,由於解放路一帶原屬“滿城”,辛亥革命時,“滿城”毀於兵燹,幾成廢墟,後又幾經戰火,這一帶荒蕪空曠,人煙稀少。這就為西遷的企業和大批難民在此安身提供了足夠的場地。解放路的繁榮興盛也就是從此開始的。
對於一個城市來講,火車站地區客流密集,人口流動量大,歷來是城市的繁華地帶。西安也不例外,作為旅客上下車的主要通道,解放路從早到晚的人流量非常大,由於相當長的時間內,城市交通並不發達,公車數量不足,大量候車、中轉的旅客需要在火車站附近逗留,這些旅客的吃住行、購物、休閒娛樂等活動構成了解放路地區巨大的商業需求。抗戰期間,由於日軍侵略,國土淪陷,國事日艱,西安在成為大後方經濟發展戰略重鎮的同時,難民眾多、勞動力充裕,同時由於商業市場的初步形成,京、津、滬、豫、魯、晉等地商人陸續在解放路經商開店,當時店鋪達2000多戶,攤販3100多人,因社會動盪,物價飛漲,大批失業的工人為生計也轉為攤販。 當時,在解放路西側,即今天的民樂園公共汽車站牌附近,也是西安曲藝精華薈萃之地,不僅有雜耍、舞刀弄槍打把勢賣藝的,還有上百名藝人在此演出,並設有茶社二三十家。解放路地區呈現了一種畸形的繁華局面。
建國後,解放路地區獲得了新生。經過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大批的小商小販走上合作化的道路,解放路展現了嶄新的面容,由於交通條件相對便捷(解放前全市僅有的兩條公交線路均經過解放路),在緊缺經濟時代,解放路的商業經營活動既豐富多彩,又特色鮮明,在人的出行主要依靠汽車火車的年代,在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物資緊缺時期,解放路占盡了商業活動的天時與地利,解放路的經營者們,思想開放較早,經營眼光超前,加之乘車採購進貨方便,解放路地區的商鋪物美價廉、品種齊全、琳琅滿目,更因人們的從眾消費心理,解放路一度成了西安最繁華的消費場所。
改革開放後,解放路延續著自己的輝煌。從1978年到1993年,解放路商業區進入了黃金時期。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從計畫經濟時代到市場經濟時代,新城也經歷了歷史性的跨越。一時間,這裡寸土寸金,商賈雲集,人氣陡增,盛極一時,解放路百貨大樓、民生百貨大樓、西安婦幼兒童商店等成為西安乃至西北五省區商業的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