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鎮(觀音山(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鎮))

觀音山鎮(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鎮)

觀音山(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鎮)一般指本詞條

觀音山新城是江蘇省南通市主城區的副中心,面積31.17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現有人口5萬餘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2億元,工業總產值4772億元,財政收入1.18億元。觀音山新城交通便捷,蘇南方向經蘇通長江大橋轉通滬高架直達觀音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音山新城
  • 外文名稱:Guanyinshan Town
  • 別名:觀河、東沙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
  • 下轄地區:二橋、國勝、新勝、海洪
  • 政府駐地:觀音山新城
  • 電話區號:0513
  • 郵政區碼:216014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通崇川區東部
  • 面積:31.17平方公里
  • 人口:50000餘
  • 方言南通話-本土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太平禪寺
  • 機場南通興東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通北站
  • 車牌代碼:蘇F
  • 汽車站:南通汽車客運東站
  • 地區生產總值:10.72億元(2005年數據)
基本概況,歷史變化,面積人口,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社會發展,隊伍建設,下屬村莊,

基本概況

觀音山街道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是南通市主城區的副中心,觀音山街道交通便捷,人民東路、青年東路、新勝路、通甲路貫穿全鎮東西,通富路、太平路、世倫路南連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接通州區興仁鎮,興東機場距鎮區不足3公里,建設中的蘇通大橋引橋直達觀音山。
觀音山鎮百度地圖

歷史變化

自古以來,觀音山就是南通土布的主要產地。早在元代末年,觀音山就生產土布,明清時期土布生產已很普遍,可謂“家家紡車響,戶戶織布忙”。他們所織的土布北銷燕京,南銷東南沿海各省,民國時期又馳名東北,年銷量達20萬匹以上。
觀音山鎮農田一角觀音山鎮農田一角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初,當時的紫琅區和興仁區聯合開設了蘇南、蘇中第一家棉織社——紫興供銷合作社。觀音山的一些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傳統個體織布戶一改解放前的外出上街叫賣,把自家織的土布賣往合作社。1956年,政府為了更好地組織人們走集體化道路,將各家各戶的織布機集中起來,成立了第一個集體企業——南通縣八一棉織社。
1958年8月,觀音山第一家國營企業——南通縣八一染織廠誕生,開始機械化生產。
到上世紀60年代初,棉織社從人力工場抽調40台鐵木織布機,成功地改裝成動力機械織布,並取名為八一棉織社動力工場。從此,勤勞勇敢的觀音山人將腳踏織布向機械化過渡開闢了一條新路。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該鎮面積31.17平方公里,下轄觀音山,海洪、朝東埭、青龍橋、埭伍橋、三橋、二橋、國勝、新勝、山港橋、學堂橋、十八灣、中沙、盤香溝、世倫橋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人口5萬餘人。

經濟發展

觀音山的紡織工業逐步形成紡、織、印、染、服裝加工較為完整的一條龍生產脈絡。觀音山的生產企業已經發展1070家,從業人員逾3萬人,900餘家織布生產企業的有梭織機全部更新換代,已擁有劍桿織機1萬餘台,有的企業又在向噴氣織機延伸。年產各類布3.8億米,共有28條印染、整理生產線,形成了紡、織、染、產、供、銷產品鏈,共有1000多個產品獲得國家專利。2006年,觀音山被評為“江蘇色織名鎮”。
觀音鎮“一城三園”重點項目對接會觀音鎮“一城三園”重點項目對接會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845億元。
同洲電子、萬達鍋爐、金通靈、三九焊機等項目的開工建設,世界五百強企業UPS等大型企業進駐工業園,觀音山的工業質態最佳化進入關鍵期;萬通城、東暉花園等高層建築迅速崛起,觀音山城市化進程進入轉折期;園林路、國勝路、新勝路等道路的建成通車,職工生活中心、匯峰魅力城等一系列城市配套設施的迅速跟進,觀音山的各類生產要素進入迸發期,素有崇川東大門之稱的觀音山鎮緊跟崇川“率先現代化”的步伐,先後推出系列大手筆,開發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舉世矚目的蘇通大橋引橋直通觀音山,大橋通車後,觀音山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觀音山面臨的機遇千載難逢。如何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打好“大橋牌”,使觀音山鎮的經濟社會建設更上一層樓。 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攻堅戰。
以經濟建設為主線,把觀音山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大鎮、工業強鎮。加快傳統產業向核心技術、高端環節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實現二、三產並舉。做強做精色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新型工業經濟圈、新建小區經濟圈、市車管所汽車經濟圈、現代服務一條街四大服務業經濟圈,努力拉伸旅遊產業鏈;啟動火車東站物流中心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業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上的貢獻份額。作為崇川區範圍最大的鄉鎮,通過五年的努力,“經濟總量翻一番,再造一個觀音山”。

特色產業

觀音山地區色織產業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100多年前,該地區就已經出現“家家紡紗、戶戶織布”的色織產業的萌芽。當時,南通地區是有名的產棉區,中國民族實業先驅張謇先生開辦了大生紗廠,同時有較大規模的土布交易市場,為觀音山地區的色織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觀音山鎮特色產業觀音山鎮特色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觀音山地區的色織企業在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改進,取得了長足發展。
2006年,觀音山鎮被評為“江蘇省色織名鎮”。觀音山鎮現有色織企業920家,超億元色織龍頭企業5家,已列入上報的規模以上色織企業53家,重點培育型規模企業58家,列人後備培育對象68家。色織產業產值達49億元,占觀音山鎮工業產值的85%,利潤、稅收分別占觀音山鎮的90%左右。
觀音山鎮色織企業提供相關就業崗位2萬多個,為色織業配套服務的個體工商戶1576戶,專業技術人才1000人,骨幹企業設有產品設計、技術創新、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機構和專職人員。這些都促使觀音山地區色織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集聚明顯,形成了紡、織、印染、後整理、服裝生產的產業鏈,還存在一定規模的色織配件、機械、小樣等配套市場,為色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交易和展示平台。雖然觀音山色織產業基礎良好,但近幾年卻躑躅不前,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除了受到匯率出口退稅、成本增加等共有的影響外,觀音山色織業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在集群的規劃、環保、產業升級等方面滯後,尤其是針對色織業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有人建議政府應該及時騰籠換鳥,將它們轉移出去,發展其他新型產業。
面對各界對觀音山鎮色織業的發展滋生著揮之不去的焦慮、徘徊和重重壓力,圍繞觀音山鎮色織業是淘汰還是保留的問題,南通市崇川區政府專門成立課題小組,就色織產業的走勢進行研究。
經過數個月的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得出“總量控制、存量最佳化、創新產品、提升檔次、培育品牌、做強企業,努力形成新的區域經濟成長點”的發展思路,並重點將規劃建設觀音山染整產業園,為色織企業集聚發展提供良好載體;嚴格執行環保政策,形成色織企業公平競爭、社會、經濟、生態和諧發展的“多贏”局面等方面,作為集群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

社會發展

觀音山鎮殘聯聯同鎮農技中心、鎮科教辦公室成立了“觀音山鎮殘疾人養殖扶貧基地”,旨在幫助殘疾人家庭克服在養殖技術、信息、風險抗衡方面的不足,鼓勵、激勵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成員自強、自立、奮發有為,開展生產自救,不斷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蘇要率先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
觀音山鎮政協委員經濟形勢分析會觀音山鎮政協委員經濟形勢分析會
截止至2008年底,觀音山鎮現有5萬人,殘疾人約1700餘人,約占3%。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農村。因殘致貧在農村是一種普遍現象,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該鎮殘聯用實際行動來扶助殘疾人家庭,為困難殘疾人家庭奔小康助一臂之力。養殖基地為鬆散型模式,以家庭養殖為主,暫吸納由2008年和2009年接受小山羊的二十八戶殘疾人家庭,這些家庭分布在七個村。基地將殘疾人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每旬一次信息傳遞;每月一次登門走訪,幫助解決養殖方面的困難;每年進行一至二次的技術培訓。
觀音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被江蘇省評為教育現代化先進鎮,民眾文化、民眾體育、科技工作先進鎮,省衛生鎮,文明鎮,色織名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被省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觀音山鎮人傑地靈,政通人和,鎮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殊榮。

隊伍建設

幹部作風建設。沒有一支好的隊伍,沒有一個好的作風,無論思路如何正確、藍圖怎樣美好,都將成為一紙空文。觀音山將堅持不懈地抓幹部作風建設,增強廣大幹部的大局意識,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增強學習意識,提高開拓創新能力;增強責任意識,提高攻堅克難能力;增強宗旨意識,提高為民服務能力;增強廉政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的勇氣、膽氣、銳氣和正氣。錘鍊出一支拉得出、打得響、幹得漂亮的幹部隊伍。

下屬村莊

中沙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中沙村地處觀音山鎮南端,有2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80人,總面積2.9平方公里,鎮太平南路、省通啟公路貫穿境內
中橋居委會:中橋社區居委會地處觀音山鎮中心,太平路與通甲路在社區中心交匯,東西有9路、42路,南北有35路、36路公車
學堂橋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學堂橋村位於觀音山鎮南首,是觀音山鎮第二大村,全村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達3800多人。
新勝村:觀音山鎮中北部的新勝村,以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民風樸實著稱,是江蘇省文明村、衛生村、安全村,已成為全民興業的熱土。
太平居委會:成立於2005年10月的太平居委會,是觀音山鎮第一個按照城市社區模式組建的社區居委會,也是觀音山鎮最年輕的社區居委會。
世倫橋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世倫橋村,地處觀音山鎮西部,總面積3平方公里,青年路、世倫路、通甲路貫穿境內,東鄰本鎮山港橋村
十八灣村:十八灣村地處觀音山鎮東南角,全村總面積為1638畝,可耕地1530畝,總人口2745人,總戶數889戶,下轄20個村民小組。
山港橋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山港橋村地處觀音山鎮鎮區、東臨營船港,南靠山港河第二橫河,北壤通甲河,太平路、通甲路、青年東路、通富路穿村而過
三橋村:南通市觀音山鎮三橋村地處觀音山鎮西北部,通呂運河南岸,人民路與世倫路交匯處以北約一公里。
青龍橋村:青龍橋村位於通呂河南畔,為觀音山鎮的北大門,占地3.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545畝,設29個村民小組,共1089戶
盤香溝村:盤香溝村是2001年3月由原界港閘村和盤香溝村兩村合併而成。地處觀音山鎮西南角,南邊緊靠通啟“325”省道
海洪村:海洪村位於觀音山鎮太平北路東側,屬崇川區東區規劃外的一個村,東連通州區先鋒鎮。全村二十四個村民小組,區域面積3033畝
國勝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國勝村地處崇川新東區,人民路、世倫路和建設中的通富北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二橋村:沿南通市最繁華、最靚麗、最寬闊、最清潔的人民東路,越過海港河,就踏上了觀音山鎮這方熱土。
埭伍橋村: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鎮埭伍橋村位於崇川開發區東區,通呂運河南岸,轄區面積1.4平方公里,人口2280人,村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
朝東埭村:觀音山鎮朝東埭村位於人民東路延伸段,滬通鐵路穿境而過,五環路貫穿南北,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550戶,常住人口181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