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江蘇省揚州市觀音山)

觀音山(江蘇省揚州市觀音山)

揚州觀音山是隋代迷樓故址,據《迷樓記》載,迷樓是隋煬帝行宮,浙江匠人項升設計,“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隋煬帝曾說:“使真仙遊此,亦當自迷。”隋亡樓毀,明代雇桐曾題匾“鑒樓”,分明取“前車之鑑,以警後世”之意,以隋煬帝的教訓鑑戒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山
揚州觀音山是隋代迷樓故址,據《迷樓記》載,迷樓是隋煬帝行宮,浙江匠人項升設計,“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隋煬帝曾說:“使真仙遊此,亦當自迷。”隋亡樓毀,明代雇桐曾題匾“鑒樓”,分明取“前車之鑑,以警後世”之意,以隋煬帝的教訓鑑戒後人。
從元代至元年間開始,歷經明、清兩代,屢廢屢修,現在寺的建築多為光緒年間所建,佛像均為1984年以後重塑。觀音山處蜀崗東峰,因其地勢在揚州最高,所以構寺才大膽使用山寺的構造方式:不強調對稱,而是在山體頂峰,隨山勢築殿。山上古樹蔽日,紅牆高聳,樓殿參差,山與廟儼然一體。其特點一是曲折幽深,從山前道路上山,曲折逶迤,攀登到頂,磚鋪山道,蜿蜒而陡峭,兩旁如城牆上的女牆,因而有“小長城”之譽。山上有圓通寶殿、迷樓、紫竹林、上苑等建築。這些建築都不在同一中軸線上,比如山門殿,坐西面東而建,而天王殿和圓通寶殿則坐北朝南,你正以為無路可走時,繞過偏殿 ,則入紫竹林,登幾級台階,又見迷樓出現在你面前。其特點之二是險,寺處山巔,以塊石壘基,建築皆氣宇軒昂,崇樓傑閣。山下仰視,懸崖上危樓對峙。
觀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這裡的佛像不同於一般寺院以“釋迦牟尼”為主像,其他佛像皆眾星捧月。此處以“菩薩”為主體,同時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薩,院落東側房中為文殊菩薩,西側房為普賢菩薩,文殊殿後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薩中又突出觀音菩薩,主殿圓通寶殿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巨型坐像。觀音山的佛像,美學價值極高。觀音的三十二應身,不僅面型、衣著、態各盡其妙,無一雷同,更重要的對人物神態的細部處理力求呈現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紋飄飄欲動,栩栩如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