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的原則

親職教育的原則

為了使家長們在親職教育中不走彎路,給家長們談談親職教育的原則是很有必要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職教育的原則
  • 第一:量力而行
  • 第二:循序漸進
  • 第三:因材施教
親職教育的原則,一、量力而行,第二、循序漸進,二、因材施教,三、要求一致,四、寓教於實踐,

親職教育的原則

所謂親職教育的原則,是指家長在實施親職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準則。根據我國幼兒身心發展和個性、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主義社會教育目的要求,提出以下親職教育的原則。

一、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親職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做到力量而行。
要使教育獲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以此考慮教什麼,怎么教。幼兒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發展非常迅速,獨立生活能力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都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變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時,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水平,過難或過易都不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無論是讓孩子學做一定有家務勞動,還是讓孩子學習某些文化知識,都要從孩子實際身心發展出發,遵循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忽視了這一點就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所謂 "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願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願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牴觸情緒。因此,在親職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水平和所學知識的實際水平。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循序漸進

每一門科學文化知識都有它自己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而且有一定的連貫性。在向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增強知識的系統性。既要注意鞏固孩子已學過的知識,又要啟發孩子學習新的知識,並要啟發、誘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逐步培養孩子系統思考問題的能力,要注意觀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識的情況,當孩子對所學知識尚未理解時,不要急於教新的內容,要按照秩序漸進、量力 而行的原則向孩子傳授知識。
有的家長不善於循序漸進地向孩子傳授知識或不了解知識的邏輯規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從主觀願望出發,急於求成,讓孩子長時間學習、識字、看書。據幼稚園問卷調查,孩子離園回家後,要學習兩個小時,家長要求孩子寫字、算算術,使幼兒教育國小化,致使孩子難以接受,產生厭倦情緒。對此,家長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長苦心,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就像拔苗助長一樣,不公不奏效,往往事與願違。只要從孩子的實際水平出發循序漸進地啟發發育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學齡前兒童,雖然各方面都有很大發展和變化,但他們仍然是沒有發展成熟的孩子,在生理與心理上都與小學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能用學生思維方法和標準對待和要他們。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及身心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和要求。運用適當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健康成長。
孩子的年齡、個性發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徵就有所不同,身心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長不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只憑主觀臆斷,以主觀主義教育方法對待孩子,這是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往往達不到教育 效果,甚至事與願違。
當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是無可非議的。希望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兒本身條件。有的家長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全才",讓孩子學畫畫,學音樂、學舞蹈、學書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讓孩子什麼都學會。結果把孩子搞得無所適從。以致什麼也學不好,甚至把身體搞垮了,孩子的天賦和智商是有差異的,如果孩子不具備某些天賦,家長只憑主觀願望,要求學這,學那,這就是強人所難了。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造成孩子的學生負擔,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愛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原則,對孩子進行文化知識,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同時要根據孩子身心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對孩子進行啟發,引導和幫助。
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善於發現和發展孩子的特 長,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家長要注意用心觀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及時地進行啟發引導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認為什麼事情都會幹,不妨給他一件較難的事情乾一下,他做完後,可適當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使他體會到自己還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養孩子謙虛謹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麼都不敢做。可以給他一些簡單的事讓他做,在做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幫助,完成後做對了要給予充分肯定,讓他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漸建立起自信心。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什麼勞動都不讓孩子參加。甚至有的家長連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學著做,其結果必然養成孩子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應該懂得懶惰是萬惡之源,勞動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家長 要注意給孩子創造適當的勞動鍛鍊機會,從小養成孩子熱愛勞動和愛護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親職教育中不可忽視的。

三、要求一致

這一原則是指在對孩子進行親職教育中,家庭成員要互相配合,協調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按照統一的要求發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既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應遵循教育統一的原則。只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協調一致,有統一的認識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獨生子女成了"小太陽",家 庭,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時,有的主張批評教育,有的卻要包庇護短,往往是爺爺奶奶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有的父母之間認識也不一致,家庭成員在認識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這們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於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養成任性,是非不清,聽不進正確批評,常常無理取鬧等不良品德和行為。因此,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成員應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即使意見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則會給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因此,親職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採取一致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講一次道理或做一兩次練習就可以辦到的,而是要經過多次練習不斷強化和鞏固而成的。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的態度和要求一致,就會促使孩子對某些品德和行為進行多次練習,不斷強化和鞏固,從而形成良好品德和習慣。

四、寓教於實踐

家庭是孩子的最早的課堂,參與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實踐活動。
因此,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寓教於生活之間互相關心、和睦協調、文明禮貌、潛移默化地養成孩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說: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位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 的親職教育環境,讓孩子在一個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幼小無知的孩子,對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學習,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想向大人學習他想做的事,因此,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比如,通過教育孩子穿衣、吃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愛護花木,不浪費食物,學著做些輕微的家務勞動等,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增強勞動觀念的優良品質。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達到親職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是遊戲、玩耍和娛樂,寓教於樂,寓教於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有效辦法。孩子在遊戲、玩耍和娛樂中認識環境,適應生活,學習知識,增長才幹,促進孩子智力和體力的發育成長。家長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儘量給孩子創 造開展遊戲和娛樂活動的環境。讓孩子玩得高興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想像得到實現,從而訓練孩子的思維,培養孩子動手技能。比如,讓孩子自己推動玩具汽車在地上跑,或自己騎小腳踏車,或把小木板、鐵片、塑膠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讓孩子仔細觀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導孩子自己做事,啟發孩子進行思維,通過玩耍遊戲等實踐活動進行教育,對增強孩子體質,培養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極為有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