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滌溺器

親滌溺器

《滌親溺器》是《二十四孝》最後的第二十四則故事,講述宋代黃庭堅的孝行。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滌溺器
  • 含義:《二十四孝》最後第二十四則故事
  • 內容:講述宋代黃庭堅的孝行
  • 年代:宋朝
由來故事,人物簡介,原文,評說,相關閱讀,

由來故事

宋朝時期,中國文壇活躍著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既是著名詩人詞人,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為“宋四家”之一。他還擔任朝廷要職,宋元祐年間,他已官居太史,一時間顯貴聞名天下。但人們未必知道他是一個大孝子,他就是黃庭堅
黃庭堅家有老母,他侍奉母親始終盡心竭力、極盡誠摯。按理說,黃府侍婢眾多,料理老母親的生活自是不用他親自動手。但是,每天下朝後,黃庭堅都先探望母親,親自侍茶奉水。最難得的是每天晚上他都要親自為母親刷洗便盆,從不假手他人,春夏秋冬從未間斷過。
身為高官、名人,黃庭堅能親自為母親刷洗便盆,不嫌髒臭,這是很不容易的。透過這一事例,可以看出黃庭堅的至誠孝心。他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表達一種敬愛之情,由此推斷,他在其他行孝方面,也會事必躬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愛父母,盡孝道乃是天理。

人物簡介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從小聰明穎慧,讀書過目不忘。一天,他的舅舅李常在書架上隨便抽出一本書,向他提問,黃庭堅對答如流。李常十分驚奇,稱讚他的學業真是“一日千里”。英宗治平年間,他考中進士,神宗時,任國子監教授。黃庭堅在文學上成就頗高,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詩文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並開創了文學史上著名的江西詩派。書法上,他擅長行、草,與蘇軾、米市、蔡襄並稱“宋四家黃庭堅為官剛正不阿,官至知州、吏部員外郎。儘管他地位高,名聲大,侍奉母親仍一絲不苟。平時母親的起居飲食,都是自己親自動手,連母親用的馬桶都是自己親自刷洗。別人勸他說:“你做了大官,洗刷馬桶之類的事,就讓婢女去做,何必自己動手呢?”黃庭堅說:“職位再高,也要講孝道。侍奉母親,沒有什麼高貴與下賤之分。”後人以詩讚道: 貴顯天下聞,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原文

《滌親溺器》是《二十四孝》最後的第二十四則故事,講述宋代黃庭堅的孝行。
[宋]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元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為親滌溺器,未一刻不供子職。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
親身滌溺器,婢妾豈無人。

評說

黃庭堅(1045~1105年),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年間進士宋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神宗實錄》修成,擢升為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 多誣 ,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在黔州等地,宋徽宗初,羈管宜州而卒。
此故事說,黃庭堅宋哲宗元(1086~1094年)年間曾為太史,其情性至孝,雖然身為高官尊貴顯赫,但還是侍奉母親竭盡誠孝。每天晚上,他都親自為母親洗滌便溺之器,沒有一刻不盡到孝子的職責。
附錄的詩,也有意思: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身滌溺器,婢妾豈無人。 雖然貴顯而名聞天下,但是還不忘記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難道是沒有婢妾嗎?此也發人深省。
黃庭堅不僅做過高官,而且是大文學家、大書法家。他早年以文章、詩詞被蘇軾賞識,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 蘇門四學士 。他創作的詩,以杜甫為宗,講究修辭造句,強調 無一字無來處 ,多寫個人的日常生活,風格奇崛,開創了 江西詩派 。他擅長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 宋四家
黃庭堅的故事列入《二十四孝》中,告訴人們這樣一個典型:一,孝沒有尊卑之別,沒有貴賤之分,沒有貧富之差,因為做子女是一樣的,對父母是一樣的,孝敬之心是一樣的。二,儘管服侍親人或有妻妾,或有奴婢,或有其他人、或僱傭他人來代勞,但是孝子會自己去盡孝。三是,孝子的孝行是真誠的,孝的行動沒有高下之分,哪怕是又骯髒又卑賤的洗滌便溺之器物,哪怕是高官、哪怕是名人、哪怕是有錢人,孝子也會自己去乾,而不是由他人替代自己的孝行。
在古本《百孝圖》中還收錄一則石建《親滌衣廁》,可以和這一則故事通讀。石建是西漢時期石奮的長子。石奮是西漢的大臣,為漢文帝時候的大中大夫、太子太傅;漢景帝時任諸侯國之相,位至九卿。石奮為人恭謹,教導的四個兒子也都馴行孝謹,一家以孝著稱,因為他與其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因此號稱石奮為 萬石君 。
竇太后因為石奮家孝行謹慎,故任命石建(生卒年不詳)為郎中令。他以孝聞名於當時,後來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還是不忘記孝順老父。每五天就離開朝廷,回家探望親人一次,在拜見親人之後,還為老父親石奮洗滌內衣,並洗刷馬桶。他還叮囑僕人,不要讓老父親知道這事。其父死,他哭泣哀思,不久也去世了。這與上一則黃庭堅的故事一樣,沒有情節的傳奇,也沒有孝的 感應 ,雖平平淡淡,但卻會默默地掀起人性的情感波瀾。漢代的揚雄有個評論: 石奮、石建,父子之美也。無是父,無是子;無是子,無是父。 (《法言·至孝》)此亦可以體會,一個家庭之中,父親的孝行對於下一代人,以至於一個家庭的孝的影響之大。
其實還不止於此,石奮的少子石慶也被竇太后封為內史,遷太僕。他為官謹慎,齊國慕其家風,不言而治。這又是一個家庭的孝文化對一個社會的影響了。

相關閱讀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