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關係

親師關係

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蘊涵著豐富的親師關係經驗,至今仍然具有借鑑意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中,我們有必要吸取古代教育的精華,探索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一方面發揚優良民族傳統,並使之在新時代煥發青春;另一方面,貼近幼兒生活實際,適應幼兒教育發展趨勢,立足現實生活包括家庭生活與幼稚園生活各個環節,以親師關係主線,最大限度發揮家庭與幼稚園的“合力”效應,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發展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師關係
  • 問題: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 開題:2006年12月
  • 成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階段性成果
簡介,一、課題實概述施過程,1、方寸之間養成教育魅力盡展,2、研究內容,二、理論思考,1、養成教育——教育與文化的對應同構,2、環境教育——潤物無聲的持久守護,3、園本管理——幼兒素質教育的縱深推進,4、養成教育理論——水到渠成的和諧生成,三、實踐探索,1、前期宣傳工作,2、師資培訓,3、通過第二階段研究,我們不斷總結經驗,4、在園本教研中開展課題實施,四、主要成果,1、幼兒整體風貌方面,2、幼兒個體轉變方面,3、家長態度轉變方面,4、教師發展方面,五、下階段研究的重點,六、下階段的主要構想,1、實行靈活的管理機制,2、持續發展,向外延伸,

簡介

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一問題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沒弄清楚,例如,我們設計一個什麼樣的互動環境才有利於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我們如何把握好幼兒自動自發與教師、父母控制度的問題等等,我們想通過這個實驗來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在人際互動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和方法。
自2006年12月開題以來,課題組成員齊心協力,按照課題申報書的預定目標、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有條不紊地展開了研究工作,迄今課題研究進展較為順利,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階段性成果。

一、課題實概述施過程

1、方寸之間養成教育魅力盡展

,課堂之中“園本教研”風騷獨領。
“最佳化親師關係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初步研究”課題立項後,課題組馬上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對課題研究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統一了思想,明確了任務。具體的準備工作包括如下:討論課題研究方案,使之進一步具體化;人員分工;制定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制度;明確科研經費的使用要求。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圍繞組織形式,教材使用、課程體系重組、活動模式更新,活動平台延伸等開展了紮實而有效的研究,課題組成員在和諧的工作氛圍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例如:對行為習慣進行分類,對內容進行具體界定、問卷設計與調查分析。
為此,我們設計了大、中、小三個年齡段的幼兒行為習慣調查表、幼兒行為習慣規範細則以及親師互動類型的調查。其中,在“幼兒身邊人員基本情況調查表”中,對幼兒家庭成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職務、性格、愛好及每天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和方式、與幼兒接觸的其他人員(如老人、好朋友)等都做了詳細的調查。通過調查,教師掌握了班級每個幼兒的家庭生活環境,家長的教養態度等第一手資料,為開展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材料。
本階段是在準備階段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即幼兒習慣的現狀及其發展規律,各班教師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從中探索出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和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方法。

2、研究內容

(1)從親師雙向互動和親師同步自我教育的理念入手,經過個案跟蹤研究與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式,考察當前親師關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探索最佳化親師關係的基本方法與有效途徑。
(2)從幼兒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兩個方面進行評估與培養,結合日常保教過程進行實施,尋找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規律與途徑;通過對不同教養條件下(主要是全托與日托)幼兒習慣養成狀況及成因的分析,探索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具體途徑與有效對策。

二、理論思考

1、養成教育——教育與文化的對應同構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日益突起的時代,良好的行為習慣已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最起碼素質,良好的行為表現也成為測量和評價素質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依據。現有不少家長把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看作是幼兒教育的硬任務,而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行為技能的訓練作為軟任務,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不和諧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兒在回答科學常識、講述故事、加減數時做得頭頭是道,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形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以及交往、遊戲、娛樂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求知能力、協調能力等方面也不盡人意。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畸形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2、環境教育——潤物無聲的持久守護

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強調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墨子則提出“素絲說”,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畢)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三字經》開篇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今中外人們都十分看重後天學習和習得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而人的大部分行為習慣是後天學習和習得的。
英國的洛克認為,“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人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3、園本管理——幼兒素質教育的縱深推進

園本管理是“一種權力下放的形式,幼稚園是教育質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單位,通過決策權的重新分配,能夠激發並保持園所的進步。”⑴園本研究是理論工作者自覺的轉向。關注“園本”體現了教育理論工作者站在克服理論抽象,從務實的角度上直面具體的園所實踐,試圖把一般的理論與豐富的園所實踐相結合,從而探尋園所發展的方向以及重新構建理論的路徑。⑵幼稚園在教育中的位置使得“園本”逐漸納入人們的視野,任何脫離了具體園所實踐的教育指令,教育政策,教育方針或教育理論都是一紙空文。⑶我們所習慣的從理論到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思維方式和研究邏輯無數次碰壁後的教訓是:任何一所幼稚園都是具體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複雜性是其它園所的經驗所不能說明的,是理論所不能充分驗證、詮釋的。換句話說,只有在具體園所的基礎上形成“個別化理論”才更具適切性。

4、養成教育理論——水到渠成的和諧生成

最佳化親師關係促進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具有現實意義。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強調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一個學生生活、衛生習慣好,就有益於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對於正處在人生初始階段的幼兒來說,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大,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又是沾染不良習慣的危險期,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幸福,應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三、實踐探索

1、前期宣傳工作

通過召開教師座談會、家長會和行政會議,幼稚園各部門、與各科教師、家長、社區之間思想上達到共識,集思廣益,充分挖掘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按計畫組織了專家現場開題活動,並邀請全市幼教同行、各大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報導。

2、師資培訓

定期培訓:課題研究理論探討學習和養成教育的方法策略兩種培訓交替定期開展。
專家引領:定期邀請國家級、省級的專家指導課題的開展。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提供一個課題一線教師與專家對話的平台,體悟專家的每一個觀點,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引發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交流,反思。
同伴互助:通過聽課、評課等形式,指導老師不斷提高養成教育與教育教學結合的能力和教學水平,精心設計養成教育和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案例。

3、通過第二階段研究,我們不斷總結經驗

,探討辦法,在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過程中完善,課題組成員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法途徑,整理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1)言教法。主要是教師通過講解、說明、交談、討論,讓幼兒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在教師創造的輕鬆氣氛中,曉之以禮,動之以情,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願意在集體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既培養了是非判斷能力,又是對幼兒進行行為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前奏曲”;
(2)榜樣法(以身示範法)。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只靠說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通過言行,把抽象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標準具體化、人格化,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的模仿和練習,是形成和鞏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教育實踐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如:教師在肯定某一幼兒的行為時,激發了其他幼兒也要受到教師表揚的心理欲求,然後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覺地模仿被表揚幼兒的做法,這其中就有了模仿和練習,使幼兒的不良行為得到了矯正。久而久之,就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環境教育法。通過潛移默化的薰陶來教育幼兒的方法,是以隱性教育為主的教育法。它可以利用氛圍塑造幼兒性格,具有極強的滲透性;
(4)行為評價法。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有助於幼兒良好行為的強化和不良行為的改進;幼兒之間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和師生共同評價,還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是非判斷能力;
(5)家園共育法。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幼兒在園堅持做到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與家庭相結合。沒有家長的配合,往往教育目的就難以實現。

4、在園本教研中開展課題實施

,確實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1)促進了整體教育教學的發展。
(2)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師幼角色發生了變化。
(3)案例編寫過程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
5.創建活動平台——人人有自信,人人有收穫,人人有舞台
(1)園所整體特色形象展示平台;
(2)幼兒群體活動分層展示平台;
(3)個體作品成果展示平台;
(4)特色品牌形成平台。

四、主要成果

活動實施過程中整個園所的多個方面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

1、幼兒整體風貌方面

自從我們開展了課題研究之後,幼兒的整體面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變得有個性,有主見,園內開展的第四節藝術節活動中也增加了許多活躍的身影,各項活動都在孩子的主動參與下蓬勃開展,這正是幼兒個性多樣化發展的最好證明。

2、幼兒個體轉變方面

小傑有很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欺負同伴,以前好幾位任教過的老師都認為他是朽木不可雕,完全放棄了他,這樣他更我行我素。班級老師發現他動手能力不錯,有潛力,便及時鼓勵他,讓他成為剪紙組的“小組長”,指導其他同伴學習剪紙,並聯繫好其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這一方面,對他進行鼓勵誇獎。他受到激勵,在剪紙組中的自信心越來越高,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並逐漸實現注意力的轉移,逐漸轉變了學習態度。
俗話說:“米粒之珠,也有光彩”。像小傑這樣的特殊孩子少有成功的機會,故教師們經常“戴上一雙放大鏡”,通過各種途徑讓他們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幼稚園的跨班活動就是本著這樣的宗旨,誘發幼兒潛在的積極性,使其萌發向上的生機。園內推行富有特色的跨班活動,不僅讓孩從小得到藝術的薰陶,促進孩子全面加特長發展,而且給每位幼兒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會因為學得很好而更自信;有的孩子會因為學會了一種本領而變得自信;還有的僅僅會因為有一點點進步而變得自信,小詩就是其中一個,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像小傑這樣的特殊幼兒也因這樣的跨班活動變得自信。

3、家長態度轉變方面

家長原本都會擔心孩子因為時間分配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反對的非常強烈,特別是一些年紀大的老人,更看不慣把這種看似玩耍一樣的活動當成重要的課程來安排的行為,提了不少意見,發了很多牢騷。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園決定用事實來說話,一個學期下來,幼稚園多次安排家長共同參與園所的特色活動,共同參與演出,看著孩子在舞台上出色表演,接受掌聲。邀請有專長的家長擔任特聘指導老師,直接參與教學,召開家長會溝通思想,慢慢的,家長的心態調整過來了。尤其是看到孩子不僅沒有因為額外的興趣而耽誤學習,反而進步很大,更加活潑自信,家長的態度就來了個180度轉變,熱情的配合幼稚園的工作,還主動承擔了很多活動中的任務,出謀劃策樂在其中。

4、教師發展方面

教師從原來的被動型接受安排到主動提出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轉變,對素質教育的關注程度普遍提高;將素質教育觀念實施於教學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對活動教學的認識得到統一,活動課程教學已經規範。
並且,在這一年時間裡,老師們撰寫了不少論文:例如:李玲—幼兒良好行為培養與教師鼓勵;李文—幼兒行為習慣培養;李曼玉—談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黃麗—在最佳化親師關係中培養幼兒良好正確的閱讀習慣;谷雲花—架起幼兒行為習慣教養的橋樑;黃英--讓感謝成為習慣;劉榮--淺談幼兒在園就餐習慣的培養……

五、下階段研究的重點

我們即將進入總結階段(套用與實踐,驗證方法)階段。在前階段研究中發現,幼兒養成教育具有:方法易掌握,干預後見效快的優點。但是,如果人為干預呈間斷式,或者家園之間、教師之間要求不一致,幼兒已經形成的習慣就出現反覆。為此,我們在本階段研究工作中,一邊實踐已積累的方法與經驗,一邊研究“如何指導家庭與幼稚園配合進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在幼稚園如何對幼兒進行統一的常規教育”這兩個問題。在“如何指導家庭與幼稚園配合進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這個問題上,除建立家園聯繫外,大家認為,家長主要問題是缺少有效的指導方法和堅持性。為此,我們即將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家長在教育時借鑑、運用。

六、下階段的主要構想

1、實行靈活的管理機制

(1)設備的靈活管理:為順利完成課題研究,我們再次配備了兩台筆記本電腦、四台數位照相機、兩台數碼攝像機和一套多媒體設備,這些設備的保管實行了年級組長負責制,為教師們的隨時使用提供了保證。
(2)課題的靈活管理:逐步推行教研主任責任制。堅持“抓大放小”的原則,在對課題做好巨觀調控的同時,在具體工作中,對課題研究成員賦予較大的決策許可權,鼓勵大家依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積極大膽地進行創新實踐。同時,注重發揮幼兒家長志願者和業務指導老師在養成教育日常工作中的指導作用。

2、持續發展,向外延伸

為擴大養成教育的涉及面,讓我園的特色走出園門,成為地方特色,計畫開辦分園進行延續性教學,使我們的養成教育得到持續的發展,使得養成教育培養成為市幼的驕傲和對外的一面旗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