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左灘村見龍橋)

見龍橋,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左灘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見龍橋
  • 所屬年代:明代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
  • 類別:拱橋
橋樑介紹,古橋保護,由來,旅遊景點,

橋樑介紹

“灘石奇聳,聲如雷霆,江水、海潮互為吞吐,邑之巨觀。”這是用來形容甘竹灘這條著名絲路水道的經典文字。在順德龍江左灘村甘竹灘岸邊,始建於明代的“見龍橋”仍屹立不倒。如今,入選省歷史文化名鎮的龍江鎮正組織人員修繕古橋,並力求將此打造成旅遊景點。近日,記者一睹“見龍橋”真顏,聆聽當地老人講述370年前關於此橋“龍”的傳說。

古橋保護

疏通水道保護400年古橋
這是一座純粹用石頭搭建起來的拱橋,在經歷了400年的浪濤洗刷後,仍以一種昂然的姿態屹立在世人面前。村民們不時從橋上通過,去江邊洗菜、洗衣服。煙雨中的見龍橋,儼然一派優美的水鄉水墨畫。
橋頭兩側均有十多米長的石階,直通江水,以便附近民眾到江邊洗刷什物。岸上,橋頭兩側有兩個獨立門房,橋底水道直通村內。
踏上橋面,記者發現有個別石塊顏色與眾不同。隨行的龍江宣教文衛辦工作人員介紹,10多年前,民間義士曾組織過一次修繕,對橋上缺損的石塊進行了填補。“此次,政府投資對見龍橋四周的水道、河岸進行大範圍的修繕,以確保古橋的安全。”

由來

據當地70多歲的梁大爺介紹,他是左灘本地人,從小便聽上輩人說著關於“見龍橋”的傳說。
“此橋始建於明代,幾百年來一直為當地人民提供著生活便利。明末年間,為躲避清兵追殺,時任太子太保的順德第一狀元黃士俊,帶著明朝末代太子——崇禎皇帝的兒子朱慈烺一路逃命,直到回到自己的家鄉甘竹灘。”梁大爺說。
“誰知他們所搭乘的船隻,行經左灘此座石橋附近時,狂風大作,江面掀起的巨浪將船掀翻,可憐的太子遭溺亡。此後,當地人為紀念明太子,將石橋改名‘見龍橋’。”

旅遊景點

將見龍橋打造成旅遊景點
據龍江歷史文化研究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位於左灘村涌口坊內河涌的“見龍橋”是龍江保存最為完好的石拱橋。此橋橫跨左灘閘頭,由五塊長十多米的花崗岩石板建成,橋拱由冬瓜石砌築,橋兩端均有八級石階,兩側橋頭有石砌大埠頭供甘竹溪漁民及左灘村民生產、生活使用,“在當地,此橋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也有著不可低估的歷史研究價值。”
龍江宣教文衛辦陳主任介紹,自唐代以來,龍江就是“四方商賈雲集之地”,北宋有著名的“桑園圍”,明清時期的絲織品暢銷海內外,本世紀初出現的機器繅絲廠,更使其成為全國出口蠶絲的重要基地之一,“當時曾出現‘一船蠶絲去,一船白銀回’的繁榮景觀。”
陳主任告訴記者,明清兩代的龍江先後出過翰林進士68人,武狀元數人。同時湧現出“嶺南四大家”之一的張錦芳、 “竹本畫派”創始人彭睿薰、被譽為粵劇伶王的“薛派”創始人薛覺先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由此沉澱了豐富的人文景觀,著名的有漱玉泉、七層文塔等,此次龍江入選省歷史文化名鎮,我們更是下大力氣,修繕‘見龍橋’等文物古蹟,並力求將其打造成人文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