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開國中將)

覃健(開國中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覃健(1911—1959),原名覃秀華,曾用名譚健。廣西省東蘭縣人,壯族。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覃健
  • 別名:覃秀華、譚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東蘭縣
  • 出生日期:1911年5月1日
  • 逝世日期:1959年7月15日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生平概況,大事年表,個人事跡,命大福大,經受鍛鍊,接受審查,赴朝作戰,奮鬥不息,

生平概況

覃健,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六團代排長,紅三軍團政治部政衛連排長,紅一方面軍政衛隊警衛營連長、營長,紅十五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團長,冀魯豫支隊大隊長,淮海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十旅副旅長、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副司令員,蘇北軍區副司令員,蘇北兵協和參謀長,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參謀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覃健覃健

大事年表

1911年5月1日生於廣西東蘭縣第三區板坡鄉卻里屯一個貧農家庭。
1925年入韋拔群東蘭縣北帝岩創辦的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6年結業回鄉後參加東蘭農民赤衛軍第1團,投身當地農民運動,保衛家鄉。
左二覃健左二覃健
1929年12月隨赤衛軍參加百色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並改名覃健。
先後任紅7軍第19師56團連宣傳員、代理排長。
193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隨紅7軍轉戰到中央蘇區,任紅3軍團政治部警衛連排長、第6師16團政治指導員,紅3軍團政治部警衛連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至第五次反“圍剿”。
長征中任紅3軍團保衛隊隊長、紅一方面軍警衛營連長。到陝北後,升任方面軍警衛營營長。
1936年調任紅15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曾留校任隊長兼軍事教員。
1938年7月調任八路軍第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隨部南下開闢冀魯邊抗日根據地。
1939年4月,第344旅特務團、黃河支隊、冀魯豫第5支隊等部合編為冀魯豫支隊,任該支隊第2大隊大隊長。
1940年初,冀魯邊支隊與八路軍第2縱隊合編,任八路軍第2縱隊(後為第5縱隊)第5團團長,後隨部南下參加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23團團長,淮海軍區司令員,新四軍3師10旅副旅長兼淮海軍區副司令員,淮海軍分區第3支隊司令員。1945年3月,奉命以淮海軍分區主力組建新四軍3師獨立旅,任旅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南下皖江地區支援新四軍7師作戰,先後參加了收復無為襄安等地作戰。
覃健覃健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華中軍區淮海分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副司令員,蘇北軍區副司令員,蘇北兵團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參謀長,參加了益林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
上海解放後,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參謀長,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
1953年回國後,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1955年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9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個人事跡

命大福大

1911年4月,覃健出生在廣西東蘭縣板坡村的一戶壯族貧苦農民家庭。他上有父母親和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全家五口人,擠住在三間簡陋的茅屋裡。家中有薄地五畝,每年租種地主水田十畝。由於地主高利貸盤剝,全家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沒日沒夜地勞累,仍難以維持生計,終年不得溫飽。其父覃世烈,是一位忠厚老實的農民,還會做木匠活,每年農閒時就外出給人修房子、做家具,但收入甚微。母親韋氏,是位善良的農家婦女,操持家務。覃家雖然貧困,但全家相處和睦,勤勤懇懇,是板坡村這個20來戶農家小村莊中頗有影響的農戶。
鄧小平、張雲逸等在廣西發動百色起義鄧小平、張雲逸等在廣西發動百色起義
覃健出生後,由於家境貧寒,母親在月子裡無錢調養,奶水嚴重不足,他的身體十分虛弱,近兩歲時還不大會走路,長到三歲又害了一場大病,父母認為他難逃厄運,然而覃健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村里人都說他命大福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不過,由於家貧,病後的覃健沒有得到相應的營養補充,長得又黑又瘦,不時還被村童欺負,不願與他一起玩耍。幼年的覃健非常懂事,他一個人默默地乾他力所能及的活兒,如放牛、砍柴等,從而養成了剛毅、自信的堅強性格。
1919年,覃健八歲,與他同齡的孩子進了國小讀書。覃健渴望也能背上書包,捧起書本,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可是,家裡太窮,無錢供他上學,而且家裡的兩頭牛還要他餵養。一天,覃健實在忍耐不住,他硬著頭皮向母親要錢去讀書。善良樸實的母親望著可憐的孩子,淚如泉湧,是呀,他該讀書識字了。但去哪裡找錢啊!無奈之下,被迫拿一頭牛做了抵押,又東湊西借了一些錢,湊夠了學費,細心的母親又想方設法給覃健縫了件黑土布衣服,覃健終於得以上學讀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覃健雖然年幼,但他知道自己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因而他在學校勤奮讀書,回到家又主動幫助父母親和姐姐做些力所能及的放牛、砍柴等家務,很受老師的賞識和父母親與姐姐的喜歡。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每逢圩日學校都組織學生上街宣傳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以及北伐革命活動,高呼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列強、打倒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廢除苛捐雜稅等口號。通過宣傳活動,覃健開始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逐步認識到貧苦農民只有團結起來參加革命,才能推翻土豪劣紳的壓迫剝削,掌握自己命運的道理。1925年,在國小斷斷續續學習的覃健,終於國小畢業。由於家裡太窮,實在無力支持他繼續讀書,他只好輟學回家勞動,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他深感惋惜。這時,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運動正如火如荼,覃健毅然投身其中,繼而進入東蘭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

經受鍛鍊

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相繼叛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陷於失敗。以後,韋拔群等右江農民運動的領導人被國民黨桂系軍閥通緝,東蘭遭到桂系軍閥的殘酷“進剿”,農民運動慘遭鎮壓。為了反擊桂系軍閥的“進剿”,韋拔群將東蘭、鳳山兩縣以及凌雲、百色部分農軍組織起來,編為三個團,統一指揮。當時,民眾的情緒高漲,他們有錢出錢,有糧獻糧,賣牛、賣豬、賣雞、賣蛋籌錢買槍,支持農民自衛軍打仗,保衛家鄉。覃健則是這支農民自衛軍中年輕的戰士之一。在韋拔群的指揮下,覃健在東蘭參加了攻打土豪劣紳、反動團局以及反擊桂系軍閥“進剿”等戰鬥,有力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由於農民自衛軍的武器多為大刀、長矛、鳥槍以及為數不多的廣西造步槍,彈藥又少,在敵人正規部隊的大規模鎮壓之下,受到嚴重的損失。但農民自衛軍經一年多的奮力抵抗,農民革命運動由低潮轉入高潮。
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起義紀念館
1929年10月,鄧小平張雲逸率領部隊進駐右江,開展工農武裝割據,進行土地革命。為了擴大武裝,他們把從南寧帶去的武器彈藥分發到右江各縣,發展農民武裝。東蘭縣農民協會根據張雲逸的通知,決定組織一批能吃苦耐勞、身強力壯的農軍到百色領槍。覃健知道這一訊息後,就興沖沖地跑到鄉農協報了名。到百色領槍要求的條件嚴格,覃健年齡小,個子不高,體質較弱,並且路途遙遠,任務艱巨,父母和農協負責人自然不會同意。於是,覃健著急了。他常聽老人說:做事要有一股“牛勁”。對!跟他們“蘑菇!”他對父母以及農協負責人慷慨陳詞:“十八女當嫁,十八男離家,我今年都滿十八歲了,為什麼不讓我去?我還是農軍戰士呢!我要求參加領槍隊伍不是逞能顯威風,而是要扛槍為人民。”父母親被感動了,區、鄉農協負責人也被他的精神感動了,破例同意了他的要求。
覃健被批准參加去百色領槍,高興得像過年放鞭炮一樣。但作為父母親,他們心裡卻不平靜。這是覃健第一次離開父母出遠門,去領槍畢竟不是像去趕圩那樣輕鬆、自由,而是要冒生命危險的呀。臨行前,父親為他打了兩雙草鞋,母親為他收拾好行裝,姐姐聽說扛槍肩頭痛,就把弟弟穿的衣服在肩膀處補墊了兩層厚布。覃健帶著親人的囑託和鄉親們的期望,和領槍的大隊人馬一道上路了。從大同鄉東蘭武篆,再前往百色,足足有200多公里的山路。艱苦的行軍,磨鍊了覃健堅強的意志,雙腳起了血泡,他一聲不哼。到了宿營地,他端來熱水,擦腳排水泡。飢餓了就和其他隊員一樣啃乾糧,喝涼水,從不掉隊。經六天的艱苦行軍,領槍隊伍終於勝利到達了百色。到百色之後,領槍地點卻又改在100多里外的恩隆縣平馬鎮,於是大家不顧疲勞,又馬不停蹄地往回走,趕到平馬領槍。領槍那天,身強力壯的大個子自衛軍隊員領的是機關槍、山炮迫擊炮等重武器,覃健因為年紀小,領到的則是一枝德國造的套筒槍和子彈200發、手榴彈四枚。第一次拿到鋼槍,覃健高興的樣子就別提了。他把槍擦得掙亮,無論休息或晚上睡覺,槍枝從不離身。
1929年10月底、覃健在奉議參加了由張雲逸指揮的消滅反動的廣西警備第三大隊的戰鬥,經兩天的激戰,將敵第三大隊主力殲滅。這次戰鬥的勝利,為百色起義的勝利舉行掃清了障礙。以後,農軍從奉議回到東蘭。這時,中共廣西前委派來協助韋拔群工作的李朴鐘鼎在東蘭辦起了教導隊。覃健被選送進教導隊學習了一個多月,初步掌握了各種武器的性能、射擊要領和如何利用地形地物打仗、放哨等軍事常識,開始懂得了什麼是國家、階級以及蘇維埃政權的性質、任務等馬列主義常識。12月11日,覃健參加了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百色起義。從此,覃健由一名普通的農民自衛軍,成為中國紅軍第七軍第三縱隊的戰士。

接受審查

1930年春,紅七軍第一、二縱隊到桂黔邊區打游擊,第三縱隊留守東蘭、鳳山保衛根據地。這期間,覃健作為一名戰士,參加了第三縱隊的多次戰鬥,消滅東蘭縣紅水河以東的反動勢力,攻打恩隆縣篆里區那坡村民團譚典章所部,解放了七里區,繼而在燕峒消滅了大土豪黃梅春,在百色所圩擊潰了羅肇高的民團武裝,解放了大所區,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至此,東蘭全縣各區、鄉均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從紅水河至右江蘇區連成了一片。
是年秋,紅七軍受“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影響,決定離開右江革命根據地,去攻打柳州、桂林、廣州等大城市,完成南方革命。紅七軍在河池進行整編,覃健被編入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六團三連任宣傳員。紅七軍離開右江蘇區遠征之後,一路上受到敵人的圍追堵截,特別是在羅城縣四把、融安縣長安、湖南省武崗等地打了幾次惡仗後,沒有能占領一座城鎮,反而使部隊受到了嚴重的損失,部隊由原來的兩個師四個團減少為兩個團,減員十分嚴重。紅七軍前委決定停止攻打大城市,轉向江西中央蘇區,與中央紅軍會合。紅七軍主力從河池出發時,覃健原任連隊宣傳員,由於部隊作戰頻繁,第五十六團三連的管理排長在作戰中犧牲,覃健奉命代理該職。但他一時由一名戰士負責一個連隊的後勤工作,確實難於適應,所以工作未能使人滿意,因此經常受到連隊個別幹部、戰士的指責甚至譏笑。覃健自小就有個犟脾氣,受不了這個氣,他一氣之下,擱擔子不幹了。仗又打不好,工作不順心,覃健曾想離隊轉回東蘭韋拔群繼續當“本地兵”。為此,覃健受到了撤職處分,由排長降為炊事員。
一級獨立自由章一級獨立自由章
事後,覃健在營、團首長的耐心教育下,對自己的錯誤有了深刻的認識,決心在行軍、作戰中改正錯誤實現自己“扛槍為人民”的誓言。在梅花村和搶渡樂昌河的戰鬥中,他多次出生入死,英勇殺敵,掩護戰友,被稱為“最不怕死的人”。紅七軍到達湘贛蘇區的永新、蓮花地區,覃健調任連隊通訊員,以後他參加了茶陵、酃縣、永陽、安福等戰鬥和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反“圍剿”戰鬥。在每次戰鬥中,覃健作戰勇敢,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由此他由通訊員調任班長。不久,覃健又隨部隊東渡贛江,參加了高興圩、蓮塘、良村等戰鬥。覃健知錯能改,作戰勇敢,服從安排,得到了連、營首長的讚揚。良村戰鬥結束後,覃健調回連隊任文書。同時,經韋在璣、蘇振威兩位同志介紹,於1931年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派到瑞金工農紅軍學校步兵科學習,結業後他回連隊擔任排長。
1932年2月,覃健參加了著名的贛州戰役,擔任突擊爆破任務。在一個多月的攻城戰役中,覃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一次執行爆破任務時,他背部負傷,仍不下火線,堅持帶領全排頑強戰鬥。戰役結束後,他又奉命率領該排去醫院搶運傷員轉移。不久,覃健被調到紅三軍團政治部支書訓練班學習一個月。結業後,分配到紅七軍司令部任政衛連政治指導員。然而,此時中央蘇區開展肅反運動,清除改組派、AB團分子,有人提出覃健在紅七軍北上途中“擱擔子”一事,因此他未到職,即被紅七軍政治部送到紅三軍團政治部政衛連任戰士,接受組織審查。他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在中央蘇區北線和東線參加了對敵第四、五次反“圍剿”鬥爭。歷經一年的審查、考察,覃健始終勇敢地戰鬥,毫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和恩怨,對黨、對紅軍、對人民赤膽忠心,表現出了無私無畏的胸懷。
覃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終於贏得了組織和民眾對自己的信任。1933年初,組織上對覃健的審查結束,將他由戰士改任班長。在參加福建泉上戰鬥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由班長升任排長。不久,他又調任紅三軍團第六師十六團四連政治指導員,後因軍團政治部警衛連連長調離,組織上又決定覃健改任該連連長。

赴朝作戰

新中國成立後,覃健和其他南北轉戰、久經革命戰爭磨鍊的指戰員一樣,思念故鄉,想念親人。可是,覃健卻非常不幸。早在1930年11月,覃健跟隨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會合中央紅軍後,其母親、姐姐和弟弟配合留守右江根據地的紅七軍第二十一師反擊敵軍的“圍剿”,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父親覃世烈被迫逃往深山躲藏,幸免於難,但因長期過著非人的生活,貧病交加,也於1939年病逝。一家五口人,僅剩下覃健一人了。
首批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首批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覃健從硝煙瀰漫的戰場走下來後,他化悲痛為力量,第一件事想的是學習,到軍事院校去深造,提高政治、軍事理論水平,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但美國發動了侵朝戰爭,不僅踐踏朝鮮的主權,嚴重威脅著朝鮮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嚴重威脅著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覃健要求學習深造的願望未能實現。他聽從祖國的召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毅然入朝指揮作戰。
1950年10月,覃健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參謀長,協助宋時輪司令員指揮第九兵團入朝作戰。入朝作戰之前,覃健與宋時輪司令員先到北京聽取總部的指示,接受入朝作戰任務。在北京,他們受到了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接見。朱總司令勉勵第九兵團的指戰員要敢於在戰場上和帝國主義侵略者比高低,為祖國爭光,為朝鮮人民、中國人民立功。總司令的教誨,給第九兵團的廣大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
志願軍堅守陣地痛擊敵人
11月底,第九兵團第一梯隊第二十、二十七軍跨過鴨綠江,向東線長津湖地區開進;第二梯隊第二十六軍在吉林的臨江地區待命,擔任預備隊。兵團指揮部設在當時朝鮮人民政府所在地江界附近的勝芳洞。第九兵團入朝作戰之際,正是美軍向東西戰場發動猛烈進攻之時。覃健參與指揮了長津湖戰役。這次戰役規模大,時間長,氣候環境惡劣,作戰異常艱苦。由於兵團指揮所離第一線較遠,加上通訊條件差,很難掌握第一線的作戰情況,覃健當即組織司令部參謀人員到各軍、師、團了解情況,使司令部及時掌握了前線情況,為戰略決策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在我第九兵團的英勇反擊下,12月1日,美軍第七師、陸一師傷亡慘重,紛紛南逃。第九兵團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作風,乘勝追擊,於17日占領了東海岸鹹興港口,第二次戰役勝利結束,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發去賀電:“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下,完成了巨大任務。由於天氣寒冷,給養缺乏及戰鬥激烈,減員達4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
志願軍堅守陣地痛擊敵人志願軍堅守陣地痛擊敵人
在朝鮮戰場,第九兵團作為參戰主力部隊,擔負第一線攻防任務,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覃健與戰士蹲坑道,啃饅頭,同甘共苦,深受廣大官兵的愛戴。
1951年8月,覃健率部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海岸作戰,阻擊美軍在元山登入,粉碎了美軍企圖占領由志願軍控制的開城地區的計畫。
覃健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受到了朝鮮人民和政府的極大尊敬,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特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一枚、二級國旗勳章兩枚。

奮鬥不息

1953年6月,覃健奉命從朝鮮戰場回到祖國,8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在任職期間,他狠抓部隊的軍事訓練,經常深入基層連隊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在和平環境裡,他仍然保持著戰爭年代雷厲風行的作風,推動軍隊的練兵熱潮。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令授予覃健中將軍銜。1955年至1957年,他又先後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各一枚。
覃健等同志合影覃健等同志合影
1956年8月,覃健進入北京軍事學院學習,實現了他多年的夙願。在北京軍事學院學習期間,覃健以頑強的毅力,刻苦鑽研軍事理論知識,進步很快。當他即將以優秀成績完成軍事學院學業時,肝癌病魔卻無情地奪走了這位年輕將軍的生命。當覃健將軍臨終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總參謀長黃克誠大將曾親往醫院探望。1959年7月15日,覃健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48歲。
覃健逝世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中將等前往北京醫院弔唁並籌辦安葬,並由陳毅葉劍英、張雲逸、黃克誠、蕭華劉亞樓洪學智許世友唐亮韋國清粟裕張愛萍宋時輪李天佑李志民劉震陳伯鈞謝扶民吳法憲莫文驊甘渭漢吳信泉邱創成覃士冕等24名高級將領組成覃健同志治喪委員會。7月18日,覃健中將追悼大會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隆重舉行。蕭華上將、洪學智上將、劉震上將、陳伯鈞上將等高級將領和駐京部隊200餘人以及蘇聯駐華大使館武官來道夫少將參加了追悼大會和葬禮。彭德懷元帥、陳毅元帥、葉劍英元帥等送了花圈。追悼大會後,覃健同志遺體安葬在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
一級解放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覃健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英勇善戰,功勳卓著。他團結同志,艱苦樸素,從不搞特殊。在上海花花綠綠的世界,他時刻警惕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在朝鮮戰場,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身為兵團參謀長,每當有國內赴朝慰問團給第九兵團的慰問品,他首先想到的是前線作戰的官兵。他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家屬子女要求非常嚴格。1954年,覃健攜帶夫人和兒女從南京軍區回廣西東蘭縣老家探望鄉親,要求接待一切從簡,給當地幹部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