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卓茂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時學於長安,事博士江生,習《詩》、《禮》及歷算。究極師法,西漢卓茂稱為通儒。性寬仁恭愛。鄉黨故舊,雖行能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

基本介紹

  • 本名:西漢卓茂
  • 字號:字子康
  • 所處時代:西漢
  • 民族族群:南陽宛人
生平,故事,

生平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時學於長安,事博士江生,習《詩》、《禮》及歷算。究極師法,
稱為通儒。性寬仁恭愛。鄉黨故舊,雖行能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稱為長者。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茂問曰:“子亡馬幾何時?”對曰:“月余日矣。”茂有馬數年,心知其謬,嘿解與之,輓車而去,顧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諸府送馬,叩頭謝之。茂性不好爭如此。
後以儒術舉為侍郎,給事黃門,遷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人嘗有言部享長受其米肉遺者,茂辟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囑之而受乎?將平居自以恩意遺之乎?”人曰:“往遺之耳。”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竊聞賢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遺之,吏既卒受,故來言耳。”茂曰:“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今鄰里長老尚致饋遺,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民乎?吏顧不當乘威力強請求耳。凡人之生,群居雜處,故有經紀禮義以相交接。汝濁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亭長素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門之內,小者可論,大者可殺也。且歸念之!”於是人納其訓,吏懷其恩。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為置守令,茂不能嫌,理事自若。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平帝時,天下大蝗,河南二十餘縣皆被其災,獨不入密縣界。督郵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見乃服焉。
是時,王莽秉政,置大司農六部丞,勸課農桑。遷茂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隨送。及莽居攝,以病免歸郡,常為門下掾祭酒,不肯作職吏。
更始立,以茂為侍中祭酒,從至長安,知更始政亂,以年老乞骸骨歸。
時,光武初即位,先訪求茂,茂詣河陽謁見。乃下詔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夫名冠天下,當受天下重賞,故武王誅紂,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今以茂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戶,賜几杖、車馬,衣一襲,絮五百斤。”復以茂長子戎為太中大夫,次子崇為中郎,給事黃門。建武四年,薨,賜棺槨冢地,車駕素服親臨送葬。
子崇嗣,徙封泛鄉侯,官至大司農。崇卒,子棽嗣。棽卒,子?嗣。?,子隆嗣。永元十五年,隆卒,無子,國除。
初,茂與同縣孔休、陳留蔡勛、安眾劉宣、楚國龔勝、上黨鮑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時,併名重當時。休字子泉,漢哀帝初,守新都令。後王莽秉權,休去官歸家。及莽篡位,遣使齎玄纁、束帛,請為國師,遂歐血託病,杜門自絕。光武即位,求休、勛子孫,賜谷以旌顯之。劉宣字子高,安眾侯崇之從弟,知王莽當篡,乃變名姓,抱經書隱避林藪。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襲封安眾侯。擢龔勝子賜為上谷太守。勝、鮑宣事在《前書》。勛事在玄孫邕傳。
論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卓茂斷斷小宰,無它庸能,時已七十餘矣,而首加聘命優辭重禮,其與周、燕之君表閭立館何異哉?於是蘊憤歸道之賓,越關阻,捐宗族,以排金門者眾矣。夫厚性寬中近於仁,犯而不校鄰於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西漢卓茂

故事

卓茂借馬

西漢時,有個官員叫卓茂,他很善於與人和睦相處。有一天,卓茂乘馬車外出辦事,路上遇見一個人。
那人攔住他的車,氣沖沖地說:“嗨,讓我等得好苦,我的馬原來在這兒!”說完拉著卓茂的馬就要走。
卓茂莫名其妙,可是他還是不慌不忙地對那人說:“你認錯馬了吧?”“沒錯,我自己的馬,還能認錯!”
卓茂見那人十分固執,就說:“好吧,你把馬牽走吧,要是什麼時候發現這馬不是你的,請送回來。”
不久,丟馬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馬,他非常慚愧,拉著馬找到卓茂,當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仁德所被,害蟲迴避
西漢卓茂
漢朝的卓茂,曾經學過詩經和禮記,對儒學頗為通達,生活恬淡、消遙而且熱愛真理。他從少年到老年,從來沒跟別人發生爭執。
有一天,他剛接受朝廷的禮召,出任丞相。當他從相府走出來時,有人指認他騎的馬匹是對方的。
卓茂問說:“您的馬遺失多久了?”
對方答道:“大約有一個多月!”
卓茂擁有那匹馬已經一年多了,他心裡知道對方誤認,但仍默默解開馬的韁繩,將馬牽給對方,讓對方拉著車子而去。
卓茂告訴他:“如果發現這匹馬不是您的,請您牽來丞相府還我!”
隔了幾天,那位馬主另外找到原先遺失的那一匹馬。於是他便將卓茂的馬送回丞相府,並且叩頭道謝。由此可見卓茂隨和不愛爭執的個性。
卓茂出任密令時,非常關心百姓的福利,他視民如子,經常發覺人民的優點而加以教導,自己的嘴裡從不說難聽的話語。數年後,教育和道德的感化非常盛行,每個人都路不拾遺。
漢平帝時,發生了蝗蟲災害。河南省二十幾個縣的受災情形都十分嚴重,但蝗蟲卻不進入卓茂所管轄的區域。
光武帝即位後,先拜訪卓茂,說他名冠天下,應當接受重賞。漢光武帝請他出任“太傅”,封他“褒侯”,並且賜他兩個兒子官爵。(譯自《後漢書》卓茂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