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北京市海淀區西湖)

昆明湖(北京市海淀區西湖)

昆明湖位於北京的頤和園內,它的面積約為頤和園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三。原為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萬壽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處北京西郊,又被人們稱為西湖

昆明湖總面積有3000畝之闊,大約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內的五個北海還要大。湖面主要向東西面面發展,有計畫地把原來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閨在湖中,便成了湖內西堤及三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昆明湖
  •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的頤和園內
  • 占地面積:3000畝
  • 開放時間:6:30—18:00(大門開放時間)
  • 景點級別:AAAAA級
  • 著名景點:西堤及西堤六橋、東堤 、南湖島、十七孔橋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地理位置,面積,風景,主要景點,名字由來,昆明湖上好山園,

地理位置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又最瑰麗的古典園林。它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所組成。頤和園位於北京城西北10公里外,昆明湖位於此園萬壽山的南麓。萬壽山是北京西山的一支余脈,向東伸出,相對高度60餘米,形成抱湖之勢。湖的西方,西山高峰聳峙。湖的東南方緊接北京平原,這個湖恰處在西山山麓洪積扇與沖積平原之間的過渡帶上。
昆明湖昆明湖
昆明湖晚霞昆明湖晚霞

面積

挖出的泥土移堆於萬壽山上,使這座原來較低矮的山丘大為增高。在昆明湖濱和萬壽山。萬壽山清漪園和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還有暢春園、圓明園,都是當時以西山群峰為屏障而營建的大規模園林,統稱為“三山五園”。清漪園最後建成於1764年,耗白銀480多萬兩。1860年,英法聯軍攻人北京,清漪園被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此園,並改名頤和園。後屢經變故,到解放前,這座古考的園林已趨蕭條。解放後大力修葺此園,並疏浚了昆明湖,使之煥然一新。
昆明湖昆明湖

風景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處北京西郊,又被人們稱為西湖。因為這一帶風景優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詩人常把西湖周圍地區的自然風光描繪成"宛如江南風景","一郡之盛觀"。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詩中寫到"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昆明湖一個設計特色是它的西堤和堤上的橋。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平坦的堤岸人為地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頤和園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用十七孔橋與湖的東岸連線起來。按照中國歷代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內建有“南湖島”“治鏡閣島”和“藻鑒堂島”三個中心島嶼,並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錯落的島嶼,以及隱現在湖畔風光中的各式建築,組成了頤和園中以水為主體的絕色風景。頤和園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
昆明湖
沿堤建有六座石橋,造型優美,形態各異.其中一座用漢白玉雕砌的玉帶橋,橋拱高聳,遠望如一條玉帶.湖區三個部分都有一島,象徵蓬萊三島.其中,南湖島風景最優美,它的面積達16餘畝,島上有涵虛堂和龍玉廟等古建築,據說涵虛堂的造型頗像武昌的黃鶴樓,原有三層閣樓,當年清代帝後曾在樓上觀看湖年水師操練.從島上高處向外眺望,湖光山色盡收眼下.

主要景點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橋橫跨在南湖島和東岸之間.橋長150米,像一條長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盧溝橋之作,橋上每個石攔柱頂部都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顯得精緻、雄偉和美觀. 十七孔橋東頭湖岸上矗立著一座全國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臥著一座如真牛一樣大小的鑄造精美的銅牛,昂首豎耳,若有所聞而回首驚顧的神態,非常優美生動,原取神牛鎮水之意,現為珍貴文物.由銅牛處循岸往北,湖東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後,此處得春氣之先,亭畔桃紅柳綠,最早向人們報知春的訊息,亭因此得名.從知春亭向北望萬壽山景色,最為鮮明.
昆明湖與萬壽山昆明湖與萬壽山
在湖北岸與萬壽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長廊是中國南北園林中最長又最富於藝術性的遊廊.東起樂壽堂的邀月門,穿過排雲門,直達萬壽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長728米,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長廊的每根仿樑上都有彩畫,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餘幅畫面溢彩流金,令人讚嘆不已.長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聯殿通閣,猶如一條彩帶.在長廊中漫步觀湖,步移景換,變化萬千.
頤和園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頤和園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園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據水域的分割狀況,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後湖。其中西湖又可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昆明湖繞流萬壽山後山腳下的溪河,稱為後湖。後湖也可分為後湖和諧趣園湖兩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總面積有3000畝之闊,比北京市內的五個北海還要大。水域廣闊,景色秀麗,每年夏秋季節,大量遊人紛紛而至。人們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風拂面,微波漣漪。西望玉峰寶塔,立於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閣,處於翠柏之間。遠山近水,詩情畫意,使人暑意頓消。當人們在風和日麗的夏秋之際,立於岸邊,放眼觀看,湖面上汽艇、畫舫,載著遊客環湖遊覽,條條小船,乘著遊客划槳而航,橋、島、殿、閣,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氣勃勃。呈現出一幅壯麗的畫面。
昆明湖(北京市海淀區西湖)

名字由來

昆明湖原為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濼、大泊湖等名稱。後因萬壽山前身有瓮山之名,又稱瓮山泊。昆明湖是一個半天然、半人工湖.原先這裡是西山山麓拱積扇前緣由泉水匯集成的一塊沼澤低地.公元1153年,金定都燕京(改稱中都)後,金主完顏亮看中這塊鳳水寶地,就在此建造金山行宮.到金章宗時,更從西面的玉泉山引泉水注金山腳下,使它成為一處貯水地,稱金水河.這就是今日昆明湖的前身.到元代,為增大金水河水量以供應京都漕運之需,水利學家郭守敬導引昌平縣白浮村的泉水和玉泉山的泉水入泊。當時金山改稱瓮山,湖泊就改名瓮山泊,水面比原先擴大.明代,白浮村泉水渠道(白浮堰)失修,水源枯竭,瓮山泊面積縮小.清代乾隆時鑿深了瓮山泊並加以擴充,成為面積比明代時擴大兩倍的巨浸,始名昆明湖.這一命名,是乾隆帝採用的漢武帝在長安都城鑿昆明池操練水師的典故.此名沿用至今.元代定都北京後,為興漕運,經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開發上游水源,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成為大都城內接濟漕運的水庫。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圍水田種植稻穀,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勝,酷似江南風景,遂有"西湖"、"西湖景"之譽。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釣魚取樂。清乾隆建清漪園時,將湖開拓,成為現在的規模,並取漢武帝在長安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命名昆明湖,每年夏天在湖上練武演操。繞流萬壽山後山腳下的溪河,稱為後湖。
昆明湖昆明湖

昆明湖上好山園

入冬以來,頤和園內昆明湖因蓄水閘截流,乾涸見底,吸引無數好奇遊人下湖探秘。日前,有人還在知春亭西北湖底從一建築遺址的三合土地基底部洞穴內掏出一隻凍死的大烏龜。
說起此處遺址,確實鮮為人知。此地基之上建築,大約被毀300餘年了。因為乾隆開挖瓮山泊,“展拓湖光千頃碧”,是始於1750年。從那時起昆明湖蓄西山諸泉之水,直到1991年市政府撥款對昆明湖進行240年以來的第一次清淤。這之前,該遺址一直淹沒於水下。1991年冬的機械化清淤,本人有幸經歷全過程,夜間目睹挖掘機與堅硬的地基石碰觸打出的火花。幾天后,文物局等有關部門將遺址清理勘查,結果記載於《頤和園志》:瓮山在明末文人的詩集中曾被稱為好山,這名稱一直沿用到了清漪園創建時期,並反覆吟唱在乾隆皇帝描寫湖山景色的詩中。昆明湖清淤時,在距樂壽堂南面約100米,距耶律楚材墓西面約200米處的湖底發現一處建築遺址,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場勘查有兩處較完整的建築基礎(上面第一層是分口青磚,第二層是大塊長方青磚,第三層是用三合土鋪成的三層墁,最底層是三合土與碎石塊、柏木釘混合做成的基礎),也有許多柏木釘縱橫排列深埋於湖泥之中。在發掘遺址的過程中,清理出許多明朝到清初的青花瓷片及少量的銅錢等小件文物。根據遺址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記載推測,此處建築遺址是很有爭議的“好山園”。好山園見諸記載很少,僅在乾隆十五年御製詩《題耶律楚材墓·詩序》中有:“墓在瓮山好山園之東,昔年營園時以其逼近園門……”句。(此詩鐫刻於耶律楚材墓前的龜馱石碑之上)證實在建清漪園之初,於瓮山東麓、耶律楚材墓之西確有好山園,但建造年代及規模不詳。許多人對該園是否存在有異議。1979年,清華大學建工系編寫的《建築史論文集》第二集“北京西北部的園林”中有如下敘述:“元世祖忽必烈採納郭守敬建議,於至元二十九年在昌平白浮村築堰,把神山諸泉之水先西行後轉南,流經青龍橋,再繞過瓮山而匯聚於南面瓮山泊……水位得到控制。附近陸續有園林建成。好山園就是其中的一座……明正德年間,以好山園為行宮,一座改瓮山為金山,故好山園也叫金山行宮。”此文還錄有文人詩詠,有清人沈德潛《西湖堤散步詩》:“左帶平田右帶湖,晴虹一路繞菇蒲。波間柳影疏間密,雲際山容有忽無。遺臭豐碑舊閹豎,煎茶古寺老浮屠。閒遊宛似蘇堤上,欲向橋邊問酒臚。”文中說的“遺臭豐碑舊閹豎”指好山園曾一度是宦官魏忠賢的私園。
1985年,清華大學建築系編寫《頤和園……中國園林建築的傳世絕響》中載:“關於瓮山東麓的小園林好山園的情況,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為明代私家園林,曾一度歸魏忠賢所有;一說建於乾隆初年,位置緊鄰耶律楚材墓之西北,可能是清漪園玉瀾堂前身。
乾隆15年初建清漪園時的御製詩序中有:“昔年營造時”之句,分析此園的建造應在乾隆初年。至於好山園具體位置,於1991年昆明湖清淤時得以現場勘查。有正殿、配殿及遊廊基址。可證明乾隆十四年挖湖以前,該處確有小園林建築。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好山園的歷史提供了佐證。大湖放水前,人們遊覽頤和園,經過玉瀾堂前的九道灣,不用下湖就可將該遺址放於視野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