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積扇

洪積扇

指暫時性或季節性河流出山口後變為多河床辮流形成的一種扇狀堆積地形。主要發育在乾旱或半乾旱山區,往往是由多次洪積過程形成。由於洪水大小不同,洪積作用規模也有差別,洪積扇頂部物質一般粗大,是潛水補給帶,越向邊緣越細,是潛水溢出帶,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或沼澤,甚至使地表呈現鹽漬化。形成洪積扇的暫時性河流到山前多呈散流而消失,因此洪積扇是這類河流的末端沉積。所以洪積扇又有三角洲之稱。洪積扇的疊置和變形是確定活動構造的重要證據之一。我國廣大的乾旱和半乾旱西北和華北山區的山前地帶,暫時性和季節性河流常形成典型的洪積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積扇
  • 外文名:outwash fan
地貌,形態,分布地區,

地貌

洪積扇由暫時性流水堆積成的扇形地貌,又稱為乾三角洲。洪積扇由山口向山前傾斜,扇頂部坡度5°—10°,遠離山口則為2°—6°,扇頂與邊緣高差可達數百米。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河流多為間歇性洪流,有的雖為經常性水流,但其水量變幅較大,也具有山區洪流的性質。同時山地基岩機械風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於河流出山口後,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分散形成許多支叉,因氣候乾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發和滲透,於是水量大減,甚至消失,因此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成坡度較大的扇形堆積體。在扇體的邊緣需有泉水出露,成為乾旱區的綠洲。組成洪積扇的堆積物叫做洪積物,通常扇頂物質較粗,主要為砂、礫,分選較差,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物質逐漸變細,分選也較好,一般為沙、粉沙及亞粘土
天山和阿爾金山之間的這個完美“扇貝”天山和阿爾金山之間的這個完美“扇貝”
洪積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構成山前傾斜平原。

形態

洪積扇尖頂,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寬廣的扇形外緣,組成成分是不一樣的。當山區湍急的河流流出谷口,水流搬運能力下降,巨石率先停留下來。隨著水流越來越遠,越來越緩,搬運能力越來越弱,水中的沙石也逐漸沉降下來,先是石塊,然後是粗砂,最後是黏土。所以洪積扇尖頂大多是粗顆粒的砂石,而到了外緣則演變成了細膩的沙粒黏土。
鍋有縫隙和窟窿會漏水,土地也一樣。洪積扇頂端的礫石粗砂顆粒大,孔隙很多,就像篩子一樣,會讓水分滲漏到很深的地方,所以土地比較乾燥。而到了扇形的外緣,土地由粉沙和黏土組成,滲水性很差,就像在田地之下鋪了隔水防滲膜一樣,能讓水分充盈在土地表面,使扇緣土地濕潤,甚至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噴涌的泉水。天山腳下的綠洲,就是在這樣濕潤的土壤上生長出來。

分布地區

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天山寬廣的山脈下,各個山谷谷口的洪積扇互相聯結形成山麓洪積平原。整個平原的扇緣因為地下水富集,會有連片的濕潤地區,這在乾旱地區最為寶貴,就成了村落與耕地集中的地方。新疆的烏魯木齊、石河子等現代化城市,以及大片的瓜果棉花生產基地,大部分都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山前洪積扇綠洲上。河西走廊張掖、酒泉、武威這些在戈壁荒漠間的歷史名城,瓜果飄香、溝渠縱橫,則是拜祁連山的洪積扇所賜。
除了莽莽大西北,我國華北地區的太行山、燕山等地的洪積扇也有自己的特色。這裡的洪積扇由於受人類活動影響,形態上的扇形已經不太明顯了,但是自然的力量卻依然影響著它們。在同一個洪積扇上,由於不同位置水分和土壤條件不同,人們對土地的利用呈地帶性演變。
洪積扇之上的山地,峻峭難攀,原生林木較多,不易開墾,易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林地利用方式。洪積扇的扇頂相含大量礫石粗砂,透水性好,地形坡度大,潛水埋深大,因而土壤貧瘠乾燥,開發程度小,主要是原生的耐旱灌木、草本生長。扇中相細顆粒逐漸增多,並有黏土夾層出現,透水性變差,地下水位埋深較小,為潛水溢出帶,因而此處有居民點和農用地。扇緣相顆粒更細,地勢變平,由於河流對潛水的排泄和蒸發,潛水埋深又略微增大,為潛水下沉帶,此處是居民點和農用地的主要所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