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杜鵑

西洋杜鵑

西洋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hybridum Ker Gawl.)是杜鵑花目,杜鵑花科常綠灌木,根系木質纖細,植株低矮,枝桿緊密。葉互生,紙質,厚實,葉片集生於枝端,表面有淡黃色伏帖毛,背面淡綠色,先葉後花,頂生總狀花序,簇生,花萼較大,裂片披針形,寬卵形;子房密被白色糙毛,雄蕊瓣化。花色艷麗多樣,蒴果長圓狀卵球形,一年多次現蕾開花,四季有花。

西洋杜鵑是荷蘭、比利時用皋月杜鵑、映山紅及毛白杜鵑等反覆雜交而育成。是杜鵑花中最美的一類。也是世界盆栽花卉生產的主要種類之一。在歐美的花店、超市和家庭中到處可見西洋杜鵑,栽培十分普遍。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側根和鬚根,根系纖細,木質,黃褐色或較淡,幼根乳白色或乳黃色,鬚根細如髮絲,密集分布。植株低矮,枝桿緊密。分枝多呈半開張形,幼枝青色,密被黃棕色伏帖毛,新枝的顏色會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加深,轉為棕黃色,多年生的枝條黑褐色,表皮易脫落。
葉互生,紙質,厚實,幼葉青色,成熟葉色濃綠,背面泛白,自然脫落後褐色,葉片集生於枝端,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基部鍥形、葉片毛少,表面有淡黃色伏帖毛,背面淡綠色,疏被黃色伏帖毛。先葉後花。
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3朵,簇生,每株約10簇以上。花梗長0.5-1.5厘米,平均1.05厘米,密生白色扁平毛;花萼較大,5裂,裂片披針形,長0.5-1.4厘米,平均0.98厘米,邊緣具睫狀毛,外面密生與花梗同樣毛;花冠闊漏斗形,長2.2-4.0厘米,平均3.17厘米。筒部長0.8-2.0厘米,平均1.35厘米,口徑5.0-10.0厘米,平均7.95厘米,裂片5,寬卵形;花柱長0.5-3.5厘米,平均1.48厘米,變化較大,無毛,子房密被白色糙毛,6室;雄蕊瓣化。花色艷麗多樣,有單色、複色、鑲邊、點紅等,花形複雜,多數為重瓣、復瓣和半重瓣,少有單瓣,花辯有圓潤、後翻、波浪、皺邊、卷邊等,善芽變。
蒴果長圓狀卵球形,長6-8毫米,密被紅褐色平貼糙伏毛。自然生態條件下,一年多次現蕾開花,四季有花,但多集中在冬春兩季。

產地生境

西洋杜鵑在荷蘭、比利時育成。溫帶,亞熱帶廣布。是長日照植物,但它喜半陰,怕強光直射。直射光過強,葉子會失綠,使葉邊緣呈褐紅色。最適光照為10000-20000lx,30000lx以上或3000lx以下對西洋杜鵑生長不利。
西洋杜鵑的生長適溫為12-25℃,4-9月以18-25℃為宜,10月至翌年3月以12-18℃為宜,溫度在0-4℃時,西洋杜鵑處於休眠狀態。

栽培技術

⑴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晚,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在中午澆水,這個時候澆水就是一種傷害,因為花的根部受到突然襲來的冷水的刺激之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要遵循幾條原則,選擇不乾則不澆水,一旦發現發乾發白就要澆透,絕對不要澆水只澆一半的習慣。在春秋季節的時候要適量的增加澆水,因為此時為杜鵑花的生長、開花和育蕾期,供水要趕上它生長的節奏,但是也不可猛澆,水澆多了會使花朵提前凋謝,生長期時每隔3天澆一次即可。
⑵夏季萌發新枝的時候消耗的水分比較多,而且 空氣乾燥氣溫較高,每天需澆足1-2次水。有時候一連幾天不下雨,盆土發乾的話我們就要向盆土周圍地面多噴水,這樣能夠增加周邊的空氣濕度。
⑶入秋後氣溫有點低,空氣比較乾燥,蒸發量也很大,要經常向盆土中澆水保持盆土濕潤,等到10月份花盆入室之後,澆水量要慢慢的減少,
⑷光照方面的話西洋杜鵑比較喜歡溫暖有光的條件,但是不能處於暴曬的環境下,最佳生長的溫度保持在12-25度,其中4-9月以18-25度為最佳,到翌年3月以12-8度為最佳,土壤選擇疏鬆一點的腐葉土,最好是偏酸性的土壤。

病蟲防治

易受褐霉病危害,尤其在高溫多濕的梅雨季,必須及早預防,可用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夏秋季易受紅蜘蛛和軍配蟲危害。
紅蜘蛛多發生於夏秋為害葉片,使葉片呈灰白色,可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軍配蟲常發生於8-9月,危害嚴重時,葉片大量脫落,直接影響樹勢。發現危害初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西洋杜鵑在中國多為盆栽,由於它植株低矮,枝桿緊密,葉片細小,又四季常綠,通過修剪扎型,還可製作各種風格的樹樁盆景,顯得古樸雅致,更具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