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預算政策

西方預算政策是指西方財政政策。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為達到預期的特定目的,有意識地調整財政收支。西方財政政策集中地反映了西方各國政府的政策主張。西方各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內所採用的財政政策有:平衡財政政策。又稱健全財政政策。其內容包括:(1)每年的財政收支都應保持平衡;(2)為保證量入為出,財政支出應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在本世紀30年代以前,平衡財政政策既是西方財政理論的基本準則之一,又是西方各國理財所遵循的方針。

赤字財政政策。這是西方政府人為地安排財政赤字,以求刺激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財政政策。赤字財政政策的出現是以30年代經濟大危機為背景的,其理論依據是:政府支出是總需求的一個組成部分,財政支出的擴大即可彌補私人經濟部門中不足的有效需求,因而政府支出具有生產性。赤字財政政策的倡導者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補償性財政政策。尋求在整個經濟周期內保持財政收支平衡的一種財政政策。又名“周期預算平衡政策”。這是凱恩斯主義者在40年代提出的“反經濟周期”的一項政策,其目的是對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所出現的嚴重預算赤字和通貨膨脹,穩定經濟。該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法是“逆經濟風向而行事”,也即是:在經濟衰退時期,採取赤字財政政策,以維持一定的總需求水平;在經濟繁榮時期,則保持預算盈餘,以抑制需求。這樣在財政收支上也可以盈補虧,相互補償,從而不必拘泥於每一財政年度的預算平衡。該政策的重要倡導者是美國經濟學家漢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