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說的演變及其影響

西方經濟學說的演變及其影響

《西方經濟學說的演變及其影響》是199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代光。

基本介紹

  • 作者:胡代光 編
  • ISBN:9787301035832
  • 頁數:601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4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開卷《導論》中概括論述了“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六次革命”內容及其影響。然後在第一章至第四章中分別重詳細評介邊際革命及其影響;凱恩斯革命及其引起的爭論和對西方經濟理論演變與發展的影響;以及現代古典學派向凱恩斯主義的挑戰。
80-90年代,西方總量經濟學有了新的發展,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非均衡經濟理論和均衡信貸配給理論,這兩種理論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頗有可供參考、借鑑和利用之處,因此,我們專設立兩章(第五-第六章)進行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和評析,並指出它們在我國如何正確套用的問題。
任何市場經濟的運行都離不開金融市場的聯繫,利率和匯率的變動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本書用專章(第七章、第八章)分別介紹威廉·夏普(Willam F·sharpe)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80年代以來匯率變動的新特點,以期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更好地將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周密配套考慮,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對西方經濟學最近20年來演變形成一個分支:新制度經濟學,。我們特選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即產權、經濟組織和制度變遷理論,並對80年代出現的布坎南(James M·buchanan)的國家理論,分別進行了詳細論述和事實求是的評價(見第九章、第十章)明確指出他們的那些理論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有何啟示,如何借鑑。
最後,我們以闡述、評析“經濟長周期理論的演變及其近期發展”和“論西方文學對市場經濟的重新認識與我們的啟發思考”這兩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作為本書的終篇。這是具有綜合性研究考察的主題。

作品目錄

目錄
導論 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六次革命
一 亞當・斯密經濟學說的產生是經濟學說史上的
第一次革命
二 19世紀 70年代以後出現的邊際主義革命是經濟
學說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三 本世紀30年代出現的凱恩斯革命是經濟學說史
上的第三次革命
四 貨幣學派的產生成為經濟學說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五 60年代出現的斯拉法革命是經濟學說史上的
第五次革命
六 理性預期派的挑戰正出現經濟學說史上的第
六次革命
第一章 邊際革命及其影響
一 題解與定義
二 邊際革命的先驅
三 邊際革命的興起
四 邊際革命的擴展
五 邊際革命的歸宿及影響
第二章 凱恩斯革命及其引起的爭論
一 歷史背景
二 什麼是凱恩斯革命
三 克萊因對“有效需求和就業理論”的比較解說
(一)古典學派理論
(二)凱恩斯理論
(三)馬克思理論
四 《通論》引起的爭論和各種解釋
(一)30―40年代爭論
(二)50―60年代以後爭論
(三)凱恩斯的主要理論框架
(四)對凱恩斯理論的三種重要解釋
第三章 《通論》產生的影響及其理論演變
與發展
一 《通論》產生的影響
二 理論的演變
三 新古典綜合派
(一)什麼是“新古典綜合”
(二)基本理論觀點
(三)主要政策主張
(四)簡要評論
四 新劍橋學派
(一)積極反對“新古典綜合”
(二)理論模型建立的基礎
(三)收入分配與經濟成長理論
(四)政策主張
(五)簡要評論
五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一)背景
(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核心命題和特點
(三)名義剛性和實際剛性
(四)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
(五)政策含義
(六)簡要評論
第四章 凱恩斯主義的反對者――現代古典學派
一 貨幣學派
(一)什麼是貨幣主義
(二)現代貨幣數量論
(三)名義收入貨幣理論模式
(四)政策主張
(五)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之間的分歧
(六)對貨幣主義的評價
二 理性預期學派
(一)新古典派巨觀經濟模型結構
(二)實際經濟周期理論
(三)政策含義
(四)簡要評論
三 供給學派
(一)供給學派的理論和政策
(二)簡要評論
第五章 非均衡學派的產生和發展及其
理論的套用
一 開創階段
(一)唐・帕廷金(Don Patinkin)
(二)羅伯特・韋恩・克洛爾(Robert Wayne Clower)
(三)阿克塞爾・萊榮霍夫德(Axel Leijonhufvud)
(四)羅伯特・巴羅(Robert J.Barro)和赫謝爾・格羅斯曼
(Herschell. Grossman)
二 充實與發展階段
(一)固定價格下數量約束的巨觀經濟模型
(二)非均衡條件下的 IS― LM模型
(三)開放經濟下的兩部門巨觀經濟模型
(四)非均衡分析的動態化
三 非均衡分析在集中性計畫經濟中的套用
(一)CPE的突出特點
(二)假設與定義
(三)家庭行為與技術狀況
(四)計畫制訂
(五)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
(六)改革後的計畫經濟(MPE)
四 對非均衡理論的評價
(一)啡均衡理論的貢獻
(二)非均衡理論的不足之處
五 非均衡分析在我國的套用
(一)我國經濟呈非均衡狀態的表現
(二)我國經濟呈非均衡狀態的原因與後果
(三)配額均衡的調節措施
第六章 總量經濟學的演變與均衡信貸
配給理論
一 總量經濟學的演變
(一)50―60年代總量經濟學的演變
(二)70―80年代以來總量經濟學的兩大分支
(三)新凱恩斯學派的解說
二 均衡信貸配給理論
(一)信貸市場的形成及其作用
(二)均衡信貸配給的分析
(三)信貸配給問題的進一步考察
三 我們的評析和思考
第七章 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基礎
(-)證券投資的收益與風險衡量
(二)投資分散化對風險的影響
(三)效率邊界和最優投資策略
二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現代證券組合理論在實際套用中的困難和
CAPM的產生
(二)資本市場線
(三)證券市場線
(四)CAPM的經濟含義
三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發展
(一)借、貸利率差異模型
(二)三因素模型
四 西方學者關於CAPM的爭論
(一)支持CAPM學者的主要觀點
(二)反對CAPM學者的主要觀點
(三)CAPM與證券市場的實際運行結果不相符合嗎
五 CAPM的主要成就和我們得到的啟示
第八章 80年代以來匯率變動的新特點和啟示
一 匯率變動的新特點
(一)匯率變動具有不同的形式――匯率波動與匯率錯亂
(二)對外匯市場的聯合干預與匯率變動走向
二 匯率變動對貿易差額的作用及其特點
(一)美元貶值對美國的出口和進口的作用差異很大
(二)美元貶值在改善貿易收支上的滯後作用
(三)匯率政策上的爭論
三 80年代匯率變動經驗的啟示
(一)導致美元對日元、西德馬克貶值的因素
(二)阻止美元過度貶值的因素
第九章 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組織和制度
變遷理論
一 產權、外部效應和資源配置
(一)產權的含義
(二)交易費用與外部效應
(三)“公用地的悲劇”
(四)價格管制的產權分析
二 經濟組織:契約,信息和激勵
(一)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假定
(二)委託一代理問題
(三)監督和激勵契約
(四)保證與承諾
三 產權、秩序和制度變遷
(一)產權演變的純經濟原因
(二)產權演變的政治制度
(三)秩序和制度的源泉
(四)國家和制度變遷
四 總結性評論
(一)新制度經濟學的貢獻及其局限
(二)新制度經濟學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第十章 國家的理性重建――布坎南的
國家理論
一 理論淵源: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復興
(一)50年代末至60年代: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的盛行
(二)回到亞當・斯密
(三)威克塞爾:公共選擇學派的主要先驅
二 國家與市場:市場失靈與政府失效
(一)來自庇古的挑戰:外部效應問題
(二)市場失靈與政府失效
三 個人與國家:國家於預主義的理論基礎及其批判
(一)“效率”概念的新古典含義
(二)社會福利函式批判
(三)布坎南國家理論的規範基礎
四 政府失效的實證分析
(一)經濟人假定與“極小極大原則”
(二)政府失效理論
(三)凱恩斯勳爵的政治遺產
五 國家的理性重建
(一)關於政治的個人主義一契約主義解釋
(二)憲制的含義和一致同意準則
(三)對國家權力的立憲限制
六 評價與借鑑
(一)布坎南國家理論對主流經濟學的獨特貢獻及其局限
(二)借鑑與啟示:改革過程中的規則問題
第十一章 經濟長周期理論的演變及其近期發展
一 早期階段的經濟長波理論
(一)康德拉季耶夫的經濟長周期理論
(二)熊彼特的經濟長周期理論
二 戰後到70年代前長波沉寂階段
三 70年代後經濟長周期理論的發展
( 一)技術長波論
(二)相對比價經濟長周期理論
(三)對經濟長周期的動態系統研究
(四)對經濟長波理論的其他觀點
(五)馬克思主義觀點傾向的經濟長周期理論
(六)萊維・巴特拉的規則長周期理論
四 我們的評論
(一)我們對資本主義經濟長周期的基本態度
(二)對西方經濟學者主要經濟長波理論的評論
(三)資產階級長波學者的局限性及其理論的不成熟性
第十二章 西方學者對市場經濟的重新認識和
我們的啟發思考
一 市場含義及其作用
(一)什麼是市場
(二)市場的作用
(三)市場結構
二 市場機製作用下的巨觀基礎
三 市場失靈
四 市場和市場失靈的傳統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五 如何矯正市場失靈
(一)抑制壟斷勢力
(二)控制外部效應
(三)公共品的生產
(四)信息的獲知
(五)結論
六 政府行為及其經濟職能
七 我們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