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武廟

西南武廟

西南武廟在三水西南鎮嶺海路。又稱關帝廟。為西南街道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南武廟
  • 地理位置:三水西南鎮嶺海路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9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廟內介紹,歷史價值,

廟內介紹

西南武廟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十八年,光緒十五年(1889),民國六年都曾修葺或擴建。現除山門被拆毀外,(仍保留有鍋耳式風火山牆遺蹟)所存石牌坊、前殿、聚寶閣、香亭、後殿等主體建築尚保存完好。沿縱軸線由南至北排列,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呈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後之面貌。現有建築面積900平方米。山門,前殿、後殿均硬山頂鍋耳式風火山牆。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木構梁架結構。面寬三間。前殿、後殿進深三間。廟內原有的神龕神像,祭祀器具以及神誕活動時演戲連台以供人神共樂的戲台、地堂、廟前長廊等,俱已無存。現尚存石牌坊一座、巨型石獅一對,石碑刻七通。石牌坊位於武廟地堂前,濱江而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四柱三間沖天式結構。長8米、高5米,正門寬3米,兩邊門各寬1.5米。正門石橫額陽面題:“嶺海回瀾”。陰面題“履中蹈和”。邊門一題“人孝”,一題“出第”。字為歐體正楷,筆力莊勁園滑。為鹹豐年間武舉、邑人梁光槐所書。石獅原置山門前,塑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為西南曾盛昌石店所雕。石獅呈蹲伏狀,勢態雄偉,威武傳神。前高1.7米,尾高0.72米,身長2米。獅身下墊石高0.17米。墊石下為墊座,高1.1米,長2.1米,寬1.15米,整座石獅通高2.8米。墊座四面雕刻花鳥走獸,雕刻部分高1米,寬1.46米。雄獅墊座前幅雕塑內容為“麟吐玉書”。後幅為“蓮開並蒂”。右幅為“魚躍龍門”,左幅為“雀(爵)鹿(祿)烽(封)猴(侯)”。雌獅墊座前幅為“富貴喜”。

歷史價值

雀(爵)後幅為“喜鵲鬧梅”,右幅為“幅(福)綬(壽)雙錢(全)”,左幅為“雀(爵)獸(壽)青松”。石獅之巨,省內罕見。所存碑刻數通,其中《奉縣憲嚴禁萬福堂設立私局館斂錢把持停工碑記》,立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詳盡記錄了三水最早的工人運動,是研究三水乃至廣東工運的一項重要文獻。《修西南武廟並建石獅碑記》,為清道光二十八年(]848)重修武廟時立,其為武廟的變遷過程和當時西南街商業狀況,提供了頗具歷史價值的實物資料。西南武廟,以其在建築、藝術和歷史上的獨特價值,正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文化文物管理部門和各界人士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