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門古城牆遺址

西便門古城牆遺址,位於北京市西二環路南端,長200米,1988年修復。牆上建有門樓,東邊建有列島,占地4.7萬平方米。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便門古城牆遺址
  • 所在地:北京市西二環路南端
  • 占地:4.7萬平方米
  • 說明: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便門明城牆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西便門是明、清時期都城的外城七門之一,它位於現在西二環路南端的兩高架橋之間。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蒙古騎兵數次南侵,加之城外關廂居民日漸增多,因此便在京城四周開始修築外城。後因財力不濟,只修了環抱南郊的一段,設永定門等5門,使京師城垣呈“凸”字形。後與外城東北、西北兩隅與內城連線處附近各闢一朝北的城門,規制較簡陋,門樓通高僅11米,分別稱東便門和西便門。嘉靖四十三年補修外城及其7門,此時在西便門增築了直徑長31米的半圓形瓮城,加固其東側內外城連線處的城牆垛口,疏浚城門外的護城河道,同時在城門以東修築一座3孔水門,使玉泉山在附近順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築寬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樓。1949年後城樓被拆除。1966年修建捷運時將附近城牆拆除。1988年市政府將緊靠城樓東側殘存的195米內城牆予以整修,並在外城相接處修復了城樓,同時保留了7處斷面遺蹟。
目前的西便門已不僅僅只是一個遺址,它如今已經演化成為了北京的地片名,如今的西便門是泛指西便門外大街交會處及西便門東街與廣安門北濱河路附近的地區。西便門的“明城牆遺址”雖然改造成為了一個小公園,但是去那裡遊覽的人好像並不多,而且在登城口處還成為了一個類似工廠的工作場地。但是由於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城牆時大都是在二環的公路上,看到的只是一段城牆和一座小型的箭樓,所以也很少有人能夠有機會向下看,因此也見不到這個“深埋”在登城口處的工作場地。
交通路線:在市區內乘坐9、44、47路長椿街下車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