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是指運用測井解釋方法對所測的地層褶皺構造傾角進行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 外文名:Fold dip log
  • 學科:測井
  • 形態分類:背斜、向斜
  • 要素:核、翼、轉折端等
  • 解釋方法分類:對稱背斜、不對稱背斜等
組成要素,褶皺分類,解釋方法,

組成要素

褶皺是指岩石受力作用後產生的彎曲地質構造。可歸納為兩種基本的形態:背斜(向上彎曲)和向斜(向下彎曲)。
對褶曲形態的描述有以下幾個要素組成:
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1.褶皺要素
為了更好地用地層傾角測井資料研究褶曲及其特徵,首先要弄清楚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係,即要認識褶皺要素。
褶皺要素主要是:
(1)核:又稱核部,系指褶皺的中心部位的岩層。
(2)翼:又稱翼部,系指褶皺核部兩側的岩層,在橫剖面上,構成兩翼的同一褶皺面的拐點的切線的夾角稱為"翼間角"。
(3)轉折端:系指一翼向另一翼過渡的彎曲部分。
(4)褶軸:又稱為軸線或軸。對圓柱狀褶皺而言是指褶皺面上一條直線平行其自身移動能描繪出褶皺面的彎曲形態,這條直線叫褶軸。
(5)樞紐:在褶皺的各個橫剖面上,同一褶皺面的最大彎曲點的連線叫做樞紐。樞紐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彎曲線或者折線;可以是水平線,也可以是傾斜線。
(6)軸面:是指由許多相鄰褶皺面上的樞紐連成的面,也可稱為樞紐面。如果褶皺各層的厚度在兩翼基本不變時,可以把軸面看成翼間角的平分面,或者大致平分褶皺兩翼的對稱面。軸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軸面產狀和任何構造面產狀一樣,是用其走向、傾向和傾角來確定的。
(7)軸跡:軸面與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線。
(8)脊、脊線:背斜和背斜的同一褶皺面的各橫剖面上的最高點為“脊”,它們的連線稱為脊線。

褶皺分類

背斜和向斜按軸面產狀和兩翼地層傾斜情況可分為:
(1)對稱褶曲:軸面近於鉛直,兩翼傾角相等,傾向相反。
(2)不對稱褶曲:軸面傾斜,兩翼傾角不等,傾向相反。
(3)倒轉褶曲:軸面傾斜很大,使一翼倒轉過來,兩翼都向同一個方向傾斜。
(4)平臥褶曲:軸面水平,一翼地層正常,新地層覆蓋在老地層上;一翼倒轉,老地層覆蓋在新地層上面。兩翼向不同方向傾斜。

解釋方法

地層傾角測井的褶皺解釋方法
1.對稱背斜
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當井沒有穿過軸面,矢量圖為綠色模式顯示(圖2),與單斜構造顯示相同。但是在軸面兩側鑽井,兩口井的矢量圖在同一岩層出現傾向相反的傾角。如果井鑽在背斜的頂部,這時測得的地層傾角就很小,傾斜方位角也就很亂(圖3),只有鑽在兩翼上,才會顯示出傾角較大、方位角一致的綠色模式。
2.不對稱背斜
當不對稱背斜和軸面重合,井鑽遇的不對稱背斜次序是緩翼一脊面一陡翼時,矢量圖有下列特徵(圖4):
(1) 在緩翼地層中,構造傾角與傾斜方位角基本一致,矢量圖呈綠色模式。
(2)由緩翼地層逐漸接近構造脊面,傾角隨深度增加而減小,矢量圖呈藍色模式。在背斜脊面處傾角接近零度。
(3)有背斜脊面向陡翼地層過渡時,傾角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傾向與上翼地層相反,矢量圖成紅色模式。
(4)在陡翼地層中,傾角穩定,傾角比緩翼地層大,傾向與緩翼地層相反,矢量圖呈綠模式。
其顏色模式可寫為綠一藍一紅(反)一綠(反、大)。
褶皺構造傾角測井解釋
3.倒轉背斜
倒轉背斜的特點是下翼傾角比上翼大,兩翼傾向相同。當井穿過倒轉背斜軸面時,矢量圖有下列特徵顯示:
(1)在上翼地層中,矢量圖呈綠色模式傾角和傾向基本不變。
(2)由上翼地層至背斜脊面,矢量圖呈藍色模式傾角隨深度增加而減小。
(3)由背斜脊面至背斜軸面,矢量圖呈紅色模式,傾向相反。至倒轉背斜轉折面,傾角隨深度繼續增大,一直增加到90°直立為止。有的倒轉背斜在此部位,由於彎曲太大造成斷裂,矢量圖不為紅色模式而以散亂模式顯示。
(4)由轉折面進入下翼地層,矢量圖呈藍色模式,傾角由最大值隨深度增加而減小,傾向與上翼地層相同。
(5)在下翼地層中,矢量圖呈綠色模式,但傾角比上翼地層大,傾斜方位與上翼地層基本一致。
此種倒轉背斜的顏色模式為綠一藍一紅(反)一藍一綠(大)或綠一藍一亂一藍一綠(大)。對於其它類型的褶皺構造,可以採用同樣方式確定其傾角矢量模式組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