褡護

褡護

褡護,又作搭護、褡瞤、搭胡、搭忽、答胡、答忽,乃是蒙古語dahu的音譯,意為襖子或皮襖。《居易錄》言:‘搭護’,半臂衫也,起於隋時內官服之。’乃名同而實異。”

傳世文物有孔府舊藏湖色暗花紗褡護,身長142厘米,肩寬67.3厘米。褡護與貼里圓領袍烏紗帽束帶組成朝廷命官常服一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褡護
  • 其他稱呼搭護
  • 解釋:是一種短衣袖
  • 穿法道袍貼里之外或圓領之下
  • 相關服飾半臂、貼里、圓領、道袍
  • 朝鮮諺文:답호(漢字:褡𧞤,拉丁轉寫:dabho)
  • 日語:褡𧞤
詞語註解,詞語解釋,

詞語註解

繁體褡𧞤
《大明衣冠》里的褡護《大明衣冠》里的褡護
拼音 dā hù

詞語解釋

褡護 dā hù
元朝秘史》第九六節:答忽,旁譯“襖子”,答忽宜,旁譯“襖子行”,答忽因,旁譯“襖子的”,第一五二節:答忽,旁譯“皮襖”。《至元譯語》衣服門:番皮作“答胡”。翟灝《通俗編》卷二五服飾·搭護條:“鄭思肖詩:‘騣笠氈靴搭護衣,金牌駿馬走如飛。’自註:‘搭護,元衣名。’按:俗謂皮衣之表里具而長者曰搭護,頗合鄭詩意。
元史》卷七八《輿服志》載天子質孫冬之服有十一等,其中“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其上並加銀鼠比肩。”原註:“俗稱曰子答忽。”《元史語解》卷一七人名門:“達呼,皮端罩也,卷四十五作答忽。”卷二一人名門:“賽音達呼,好皮端罩也,卷一百三十四作撒都忽。”卷二四名物門:“達呼,皮端罩也,卷七十八作答忽。”
原為元代衣名,屬半臂一類衣式。南宋遺老鄭思肖詩有“笠氈靴搭護衣”。並自注謂:“搭護,元衣名。”這是一種皮衣,有表有里,較馬褂長些,類似半袖衫。清初王士正《居易錄》:“今謂皮衣之長者曰褡護。”又云:“半臂衫也。”其名與形式或沿元代,其制式非元代的搭護,當是一種比褂略長的一種短袖衣。明人著《三才圖會》亦謂半臂,今俗名“搭護”。清代的端罩,或由此演變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