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鳳岐

褚鳳岐,1917年3月21日(農曆2月28日)生,奉天(今遼寧)開原縣老城鎮人。曾用名李建平。1936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八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褚鳳岐
  • 出生地:奉天開原縣
  • 出生日期:1917年3月21日
  • 曾用名:李建平
個人簡歷,生平經歷,社會評價,

個人簡歷

1929年考入開原縣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遼寧省西豐縣新制師範讀書,畢業後留校任教半年。1935年到北平中山弘達中學補習。1936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讀書。1936年擔任東北特委交辦的秘密印刷工作。1937年2月,到北平東北旅平救國會任組織部長。7月,又到北平敵占區開展地下工作。11月被黨組織派到山西臨汾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因抗日戰爭的需要,1938年5月到晉西南區黨委訓練班工作。1939年1月,任晉西南隰縣縣委宣傳部長、民運部長。1940年任晉西區黨委宣傳科長。在此期間,因病到延安就醫。病癒後,任陝北神府分區黨委宣傳部長。1945年7月到晉綏一地委任宣傳部長。9月,隨林楓同志率領的幹部團來到東北,配合軍隊接收和建立地方政權。11月,被瀋陽市委任命為瀋河區委宣傳部長。1946年月,任遼西省遼吉一地委宣傳部長。1948年1月,任遼吉、遼北省委辦公室主任。1949年1月,任遼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同年5月,遼北省遼西省合併稱遼西省時仍任原職。1950年任省委宣傳部長。1952年9月改任秘書長兼農村工作部部長。1954年,遼西省與遼東省合併稱遼寧省時仍任農村工作部部長。1956年任遼寧省副省長。1960年12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初期,褚鳳岐遭受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迫害,於1967年4月21日不幸逝世,終年50歲。粉碎“四人幫”後的1978年11月17日,遼寧省革委會在瀋陽舉行了褚鳳岐骨灰安放儀式。

生平經歷

1923年入國小讀書,1929年入開原縣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遼寧省西豐縣新制師範學校讀書,193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半年後,先後到北平中山、弘達中學補習功課。參加了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負責刻寫鋼版油印傳單。1936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在關繼武、喬培新等進步青年的引導下,於1936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求知學會”,先後被選為“求知學會”理事、常務理事。1936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東北特委的秘密印刷工作。1937年2月,任北平東北抗日救國會組織部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北平敵占區開展地下工作。1937年10月,到山西臨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幹事。1938年2月,隨北方局到晉西南孝義地區,在晉西南區黨委主持編輯出版《五日時事》,宣傳黨的主張、游擊戰爭、時事政策,深受廣大民眾及指戰員的歡迎,並且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1938年5月,任晉西南區黨委訓練班班主任。1939年1月,先後擔任晉西南隰縣縣委宣傳部長、民運部長。1940年1月,任晉西區黨委宣傳部宣傳科長。後因在工作中積勞成疾,被送往延安醫院就醫。病癒後,擔任陝北神府分區黨委宣傳部長,與宣傳部幹事康健相識相愛,後來結婚成為夫妻。1945年7月,擔任晉綏一地委宣傳部長。
1945年9月奉命前往東北工作,隨林楓同志率領的幹部團來到東北,配合軍隊接收和建立地方政權。1945年10月至11月,被任命為中共瀋陽市委委員、市委宣傳部部長兼瀋陽區區委書記,1945年12月被調往中共遼西(後遼吉)一地委任一地委委員、地委宣傳部長。1946年7月,中共遼吉一地委召開地委會,貫徹省委指示精神,確定在科左前旗開展建立“小後方”的工作,組織地委工作團,到前旗做民眾工作,準備應付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地委宣傳部長褚鳳歧親自到前旗傳達了地委指示,要求反右傾,打擊地主階級,將10名大地主抓了起來。1947年12月至1948年7月,任中共遼吉省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遼北省委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1949年3月至5月,並擔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遼北省籌委會副主任。1949年5月,遼北省與遼西省合併為遼西省,仍任中共遼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
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遼西省委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50年4月任)。1952年11月至1954年7月,任中共遼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兼農村工作部部長,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省委黨校校長(1952年6月起)。1954年8月1日,遼西省和遼東省合併為遼寧省,任中共遼寧省委委員、省委農村工作部長。1956年12月至1961年3月,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遼寧省副省長。在任副省長期間,堅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帶病深入到鐵嶺大凡河公社和蓋縣太陽升公社調查農業機械化情況,找基層幹部和民眾開座談會,共同商討購置、管理、使用、維修、收費、工人工資等一系列問題。他思維敏捷,頭腦冷靜,遇事決不盲從。1958年大躍進中,他對某些冒進措施,有不同看法並有所抵制。當1960年黨中央發布“十二條”糾偏差時,他欣然帶病到各地調查,積極落實中央政策,期望儘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1961年3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他負責農村政策及經營管理,他先後到遼吉黑10個縣聽取基層幹部和農民的意見,提出生產隊規模以20戶左右為好,山區可採取包產三級的形式,深山的個別分散戶可包產到戶,養蠶業可用包工或包產到人的辦法。1964年6月13日,深入到瀋陽地委機關,地委第二書記王海之、地委副書記宋劍等匯報了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和農村生產問題。“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於1967年4月21日不幸逝世,終年50歲。

社會評價

褚鳳歧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黨員和優秀幹部。他忠於黨的事業,工作認真,作風樸實,理論水平較高。他的工作多次變動,但他都欣然服從分配,從不計較名利地位。他反對浮誇,主張實事求是。他作風樸實,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他每到一處搞調查,總是口問手寫,親自寫報告。聽取民眾意見不看地位身份,只要合理就予以採納。褚鳳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關心同志進步,關心同志生活。在困難時期,他把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別人,把稿酬送給有困難的同志。他生活儉樸、清正廉潔,從不搞特殊化。他對子女要求很嚴,不準他們隨便進自己辦公室,不準他們用自己的專車,不準在吃穿上超出一般工農子女。他父親病危時,他不帶警衛人員、不驚動當地黨政部門,一人回開原縣老城鎮家處理父親後事。
1978年11月17日,中共遼寧省委為褚鳳歧平反,在瀋陽舉行了褚鳳歧骨灰安放儀式。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王光中致悼詞,悼詞說:“褚鳳歧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好乾部。他熱愛黨,熱愛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他參加革命幾十年,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同志的著作,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艱苦樸素,聯繫民眾,團結同志,堅持原則,敢於鬥爭,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為黨、為人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