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技藝

裝裱技藝

裝裱藝術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書畫墨妙必須經過裝裱才便於收藏、流傳和欣賞,因而裝裱技術的高低,綾絹色彩的選擇與裝裱形式的設計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效果;歷代書畫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經精心裝裱,則猶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貴畫文物因此不致湮沒失傳。揭裱字畫也稱裝裱字畫,古老的名稱叫裱褙。現代的揭裱字畫行業,都自稱是“蘇裱”。傳說是從蘇州傳來的手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裝裱藝術
簡介,技術,

簡介

明代有位湯勤,乾隆時有位徐名揚,他們是從蘇州來京城的揭裱字畫的藝師,聞名於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甚至皇帝。他們揭裱字畫技藝高超,世代相傳,精益求精。
到了光緒年間,蘇裱字畫手藝之精巧,出神入化,舊字畫碎破到不可分辨,甚至糟脆到呼吸即能吹散的程度,仍可蘇裱如原狀,可謂是業界一大絕技。

技術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手藝,以前裝裱的手藝是師傅傳徒弟,學徒要先拜祖師爺,誰是祖師爺說法不一,有造紙的蔡倫,有造字的倉頡,有畫聖吳道子,也有大儒孔夫子。學徒期間要練毛筆字,學打算盤、練記賬、學畫格式、形制,熟悉綾絹……
書畫裝裱十分注重內在質量,這就要求書畫裝裱師有全面的修養和深厚的功力,這樣才能使書畫家的作品更好地得以完售,從而提高藝術魅力和觀賞力,在長期的合作中許多收藏家、畫家、書法家都和裝裱師結成了很好的朋友,如:張伯駒與王華軒,吳作人與劉金濤……
中國成立後,裝裱不僅繼承了歷史上好的形式、風格和技法,而且在整修揭裱古代殘破作品方面開創了新的途徑,為保留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諸如將巨幅大畫《江山如此多嬌》以及長達十餘丈的《首都之春》手卷等,裝裱得莊重大方,平正堂皇,堪稱裝裱史上別開生面的創舉。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書畫”,如今在書畫熱、收藏熱的推動下,裝裱業也快速發展,很多畫室、畫店使用了裝裱機,15分鐘即可裱一張畫,但裝裱機只能幹“粗活兒”,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的畫,還是要靠手工裝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