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囊(生物學術語)

被囊(生物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被囊是由神經末梢包裹的結締組織,種類較多,最常見的有觸覺小體及環層小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囊
  • 外文名:tunica
  • 性狀:透明而堅硬
  • 分類:觸覺小體、環層小體
基本含義,分類,觸覺小體,環層小體,被囊動物,一般特徵,化石研究,

基本含義

被囊釋義:1、被囊(tunica)是海鞘類體表所包裹的一層厚的構造,富有液胞,因含有屬於纖維素的一種被囊素而較堅硬。2、被囊(encystation,encystment)亦稱包囊形成。系原生動物自其外質或低等後生動物自其體表的細胞分泌堅固的膜(包囊)包裹身體的現象。這種膜透明而堅硬。非滲透性,不同種類具有各自固有的形狀,故常被作為分類學上的特徵。具被囊的生物體稱為囊體。

分類

觸覺小體

又稱麥氏小體,分布於皮膚真皮乳頭的結締組織中,尤以觸覺靈敏的口唇、指尖、顏面等處分布密度最高。小體呈圓柱形,與表皮相垂直,長約100微米,寬約30微米,有結締組織被囊包裹在外,中心有許多橫列的扁平細胞(觸覺細胞)。有髓鞘神經纖維進入被囊時失去髓鞘,然後盤曲行進在橫列的細胞間,同時發出細網狀分支。觸覺小體的機能為感受觸覺。

環層小體

又稱帕氏小體,分布廣泛,在手掌、腳掌、手指、腳趾的真皮深層分布較多,也分布於胸膜、腹膜、腸系膜、外生殖器、乳頭、骨膜、韌帶、關節囊等處。環層小體呈橢圓形,寬約150微米,長可達2毫米,故肉眼可見為一透亮白色小體。小體中心為一條棍狀的圓柱體,周圍為扁平的細胞與少量纖維組成多層板層樣被囊,各層之間充滿膠樣物質。有髓鞘神經纖維從小體一端進入,在小體內尚有最後一節郎飛氏結,然後髓鞘及郎飛氏鞘膜消失,神經纖維軸柱進入被囊中軸的桿狀圓柱體內,形成神經末梢。由於小體是飽滿的和幾乎不被壓縮的,因此當一機械刺激施加於其表面時,就只能使神經末梢感受到小體成分的不同位移,從而獲得壓覺。故環層小體的機能為感受壓力和振動刺激。

被囊動物

含有被囊的動物稱為被囊類動物,簡稱被囊動物。被囊動物是一類低等脊索動物,屬於尾索動物門。除海鞘綱(營底棲生活外,有尾綱和海樽綱都是在海洋里浮游生活的。

一般特徵

1、除有尾綱以外,成體一般沒有脊索的結構,但在幼體,其尾部卻有脊索存在。所以,這類動物也稱為尾素動物。
2、成體呈囊狀或圓桶狀,被一由其皮膚分泌的、近似植物纖維質的被襄所包圍。因而,也稱為被囊動物。
3、成體以鰓裂進行呼吸。
4、成體沒有感覺器官和管狀神經系統,而具有開管式的循環系統。

化石研究

被囊動物是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如長在船體上會令人厭惡,但有些種可用於製藥。由於被囊動物是軟體的,因此沒有早期被囊動物的化石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