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逸

袁文逸

出生於1981年的袁文逸,是上海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的首席記者,11年來一直奔跑在新聞一線。她曾經參加過全國“兩會”、上海“兩會”、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文逸 
  • 外文名:Yuan Wenyi
  • 出生日期:1981年 
  • 職業上海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的首席記者 
  • 主要成就:11年來一直奔跑在新聞一線 
  • 代表作品:紀實作品《行走利比亞》 
人物簡介,人物軼事,新書發布,

人物簡介

出生於1981年的袁文逸,是上海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的首席記者,11年來一直奔跑在新聞一線。她曾經參加過全國“兩會”、上海“兩會”、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報導。但最難忘的經歷,是在戰火紛飛利比亞烏克蘭敘利亞埃及等國。

人物軼事

同是媒體人,特別能夠理解袁文逸的暱稱“小瘋子”背後的意義:身為新聞工作者,不能沒有一股“瘋勁”——說得崇高些是職業情懷,說得通俗些就是追趕新聞事件的一腔熱情。如果沒有這股子勁,她就不可能成為近年來響噹噹的戰地女記者,不可能做出那么多新聞佳作。
那是2011年,袁文逸主動請纓前往利比亞報導戰事。她的理由讓領導們難以拒絕:“趁我現在還跑得動,我一定得去。”當時,到利比亞連因公簽證都難以申請,袁文逸就和2個搭檔寫請假單,用申請休假的方式前往。臨行前,辦公室同事們都擔心他們的安危,給一行3人在淘寶網上買了“防彈衣”。袁文逸比劃著名說“300塊一件,前後兩塊鐵板,穿上有三十斤,我穿了反而更跑不動了。”
到了戰地,袁文逸和她的搭檔一心想著發回更有價值的第一手報導,幾乎忘卻了自己的安危。他們沒有呆在相對安全的班加西大本營,而是搭乘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飛機,到達米蘇拉塔,並先後輾轉於拜尼沃利德蘇爾特的黎波里、布雷加,幾乎跑遍了這次利比亞戰爭的所有主戰場。
許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一次,袁文逸在前線播放遭遇轟炸的實況訊息時,前方突然遭到攻擊,畫面開始劇烈抖動,人的吼叫、隆隆炮聲、黑色的硝煙、炮彈爆炸的火光、揚起的塵土充斥了她的感官,事後她說:“畫面中我說的那句‘現在我們四周硝煙瀰漫’,其實是第四遍。因為前三句嗓音太抖了,根本沒法用。”她當時心裡沒感到害怕,可聲音就是抖。
怎么緩解在戰地的壓力?袁文逸說,背對著鏡頭的時候,她常常心裡很難過,她會選擇大哭一場釋放壓力。而更多時候,支撐她的力量,是和搭檔的深厚感情。袁文逸在採訪中遇到緊急危險情況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大喊“李彥君快跑!”比如,幾乎從不發脾氣的李彥君在袁文逸硬要在危險時刻跟著出門時生氣地說“你給我回去”;比如,他們在每天進入戰區時都要一起簽下一份像是“生死狀”的協定。這些細節,讓她感受到新聞以外的、人與人之間溫情所帶來的慰藉。
每一次出發採訪,袁文逸和搭檔總要扛9件行李:3個大箱子,6個攝像設備、傳送設備、海事衛星設備等,為各種類型的採訪作充分準備。而一條時間長度8分鐘左右的新聞,他們要拍攝近一個月,素材的整理都得花上一個月。
如今,電視台為袁文逸開設了“袁文逸工作室”,鼓勵她做更多獨家新聞深度報導。儘管每天都奔忙不停、每個月幾乎都在出差,她還是抽空開設了一個名叫“原點”的微信公眾號。她把鏡頭以外的故事和感悟寫成文字傳送給大家,她從“人”的層面思考戰爭,用女性特有的細膩來思考戰爭對人類的影響。
“子彈在頭頂上嗖嗖飛過,炮彈在200米開外爆炸,路上的汽車炸彈將人體炸得血肉模糊。”袁文逸用自己的戰地觀察,把大家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青春推薦人、《後會無期》製片人方勵更是力挺這位上海姑娘的新聞夢想,“你的分享讓我的眼淚兩次在眼眶裡打轉,這才是激情的青春!成功並不是一定要去生意,賺很多的錢才叫成功,能按自己的夢想去活著,就是一種成功!”方勵節目中還表示,有機會希望能夠為她籌拍反映戰地記者題材的電影。

新書發布

2012年5月4日,第93個五四青年節當天,東方衛視記者袁文逸的紀實作品《行走利比亞》新書發布會在復旦大學東輔樓102報告廳舉行。這本記錄了“瘋一樣的女子”袁文逸在利比亞採訪的119天的戰地日記,用上海廣播電視台台長裘新的話說,就是她“戰地歸來不願停歇……把對新聞的熱情、對夢想的追求、對生命的思考,凝結成為這樣一本書”的心路記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