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華

袁敬華,女,漢族,山東夏津人,1976年8月出生,民進成員,山東省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校長,1998年當選德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自當選代表以來,她勤業敬業、開拓創新,致力特殊教育,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回報社會,為民建言獻策,成為人們一致稱讚的好代表。2003-2007年在全國人大領銜提交議案並被列為正式議案達57件。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敬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女
人物介紹,人物故事,

人物介紹

袁敬華,女,漢族,山東夏津人,1976年8月出生,民進成員,山東省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校長,1998年當選德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自當選代表以來,她勤業敬業、開拓創新,致力特殊教育,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回報社會,為民建言獻策,成為人們一致稱讚的好代表。2003-2007年在全國人大領銜提交議案並被列為正式議案達57件。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故事

16歲,讓兩名聾兒學會說話;17歲,在家培育70多名聾啞兒童;21歲,打算靠嫁人來維持教學;25歲,舉債百萬創辦聾兒語言訓練學校;26歲,當選山東省最年輕的全國人大代表;30歲,領銜提議制定《聽證法》,推動鐵路春運不漲價……
袁敬華袁敬華
1992年,16歲的袁敬華高考落第,在家中複習準備來年復考。複習之餘她天天眺望窗外,發現有兩個小女孩老是從窗前經過,去不遠處的一所國小校,可過一會兒又從國小校里哭著回來了……一天一次,天天如此。後來才知道,她們是聾啞兒童,但不願意上聾啞學校,想和健康的孩子一起上學。可學校不肯收留她們,她們只好每天都到學校去,透過視窗看一看在裡面上課的學生們,一旦被人發現趕出來,就只好哭著往回走……
應該讓她們體驗上學的滋味!袁敬華把她們拉進自己家裡,開始試著教這兩個孩子說話。應該說,那只是一時的衝動。但這兩個孩子非常喜歡她,也非常想學說話,每天都來。
有一天,一個孩子發出了“呀”的聲音,使袁敬華相信,她們有說話的衝動,如果有人好好教她們,就能學會說話。她開始對兩個孩子大聲說話,誇張地張大嘴巴,把孩子的手放到自己的喉結上,讓她們感覺到自己說話時聲帶的顫動。
父母覺得她是中了邪,不好好學習準備明年的復考,盡教啞巴說話。可她不罷休,似乎真中了邪。她教得更起勁了,因為只有儘快讓孩子說出話來,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
一個發音要反覆千次萬次,最著急的時候,她跑到很少有人經過的村北頭的沙土堆上大哭一場,哭完了哭痛快了回來接著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孩子居然叫出“爺爺”“奶奶”了,父母樂了:這丫頭還真有本事,硬是教得啞巴開口說了話!
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村都有人把聾啞兒童往這裡送,父母在女兒的軟磨硬泡下被迫同意收留了這些孩子。
母親把自家的廚房收拾成了教室,父親找來一塊三合板,她用毛筆蘸著紅漆寫上:“夏津縣渡口驛鄉三屯村聾啞學校。”
為了教好這些孩子,春節剛過,她頂著刺骨的寒風上路,到北京聾兒康復中心求學。從北京回來,她已經下定決心,這輩子獻身聾兒教育事業,要讓魯南山區的聾啞孩子都學會說話,將來和健康孩子擁有平等的人生。
孩子越來越多,辦學越來越困難,她有點堅持不下去了。為了激勵自己,她在每天的日記末尾都寫道:“挑戰人生,永不回頭!”
到1998年,送到家裡的孩子已經有七十多個。有的孩子是早晨送來晚上接走,有的長年吃住在袁家。天長日久,家被拖累垮了,家庭學校也難以維持,就發生了貼徵婚啟事的那一幕。
把啟事貼上牆的時候,袁敬華鐵了心:為了這些天天成長越來越會“說”的孩子,犧牲了愛情也值,搭上了後半輩子也值!
這件事竟然真的成了轉機。事情被縣裡領導知道了,很快批下來3000元錢,還送來一台收錄機。
1998年,夏津縣政府征了四畝多地,投資十幾萬元,為她和孩子們建立了該縣第一所聾啞學校。也是這一年,2 2歲的她當選為德州市人大代表。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送來,原有的校舍又變得擁擠不堪,2002年她的學校再次面臨危機。她決定再次擴大規模,並把學校的新址選在了縣城裡。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要了15畝地,計畫修建一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社會捐助的多是物品,家裡也沒有什麼積蓄,她決定向銀行貸款100萬!又是跑政策,又是跑資金,身懷有孕的她每天往返40華里,其中還有15 華里坎坷不平的土路。
而貸款批下來的時候,她已經懷孕7個月,總計往返縣城一百二十多次。腹中的胎兒一定感受到了母親往返奔波的全過程。難怪他從小就會幫母親躲債,從三歲開始碰到債主上門就會說“媽媽不在”。
通過多年的努力,她的學校現有一百五十多名學生、四十多位教師,在全國聾兒語訓方面形成較大規模。作為一校之長,她依然堅持教課,很多家長都願意直接和她聯繫,她必須掌握每個孩子的情況。
雖然背負百萬債務,可每個孩子一年的學費僅為300元,還有二十多名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免費入學免費吃住。她說:“學費高了家長就不願意送了,那就失去了辦學的意義。”由於學費低,學校一年的收入僅夠維持日常開銷和支付教師工資,還款只能靠她四處跑經費。她的學校掛著兩塊牌子:“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和“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這是要錢時碰壁碰出來的點子,這樣兩邊多少都能爭取些資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