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上班族職場指要:走官界仕途

衙門上班族職場指要:走官界仕途

《走官界仕途》系《古代公務員職場指要》之一,全套書為《走官界仕途》、《說官衙門道》、《做官樣文章》、《看官場生態》。本書分入仕、任職、待遇三篇,以讀書札記的形式生動呈現了官員初入仕途所涉獵的方方面面,描繪歷史上官僚仕宦生涯的多彩風貌。"官界仕途"講究多,入仕甄選有門道。從歷經"公務員考試",到舉債赴任之聞,再論俸祿"五斗米",作者在古代官場中行走自如,笑談仕途人生,冷觀世俗人情。以古喻今,不論是對如今在崗的公務員群體,還是政治熱情日益升溫的普通民眾,都有學習借鑑之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衙門上班族職場指要:走官界仕途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323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辭書出版社
  • 作者:完顏紹元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64253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官界仕途》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完顏紹元,滿族,1955年生於上海。學歷通稱“七二屆”。做過火頭軍、箍銅匠、搬運工,業餘從事歷史和民俗文化方面的撰述。1996年,由上海書店出版社的作者轉變身份為該出版社的編輯。從此以編務為正業,得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並繼續以撰述為副業,其作品頗能體現個人讀書興趣和創作風格,是在歷史資源中孜孜發掘切近生活原貌的細節,從中提取別有旨趣的話題,綴織成文,為愛好文史的朋友提供一份可供咀嚼回味的“零食”。近年出版的讀物,有《風水趣談》、《千秋教化》、《趣說古代官場生態》、《天下衙門》、《流氓列傳》和《細說漢高祖》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公務員考試”的由來
才子也嘆做官難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隋唐創科舉,上崗要競爭
以筆試定成敗
出身不同試卷有別
王安石改革考試法
防不勝防的作弊
第二章 捐官買缺門道多
爵位公賣自古有
推陳出新售“三公”
官價高低也論地域
捐官也能打折
人事部門貓膩多
層出不窮的賣家
一條龍服務
第三章 當官也得排隊上崗
排隊參加銓試
捐官搭上直通車
官多職位少
老死不獲一命
坐穿冷板凳
選人訴苦政府嘆難
有錢還愁沒官做?
第四章 蔭敘——“官二代”的入仕通道
刨根問祖尋蔭敘
從任子特權到“門蔭”
世家子弟得官易
有了蔭補出身還得考試
升官發財爭挽郎
呂蒙正帶頭降削
明清興“恩蔭”
和凝做法難持久
第五章 漫說做官年齡
做官也得看年齡
不拘一格選人才
自古英雄出少年
憑門第占盡便宜
“官年”“實年”不對等
政績不敵年齡線
增年減歲亦平常
第六章 一張“條子”可通天
為避“條子”丟了官
一紙推薦分量重
與此人一員好官
皇親國戚都用條子
裹著特權襁褓的“官二代”
“堂除”現場記
向皇帝討內批
“條子”泛濫
第七章 考試“泄題”防不勝防
“泄題”第一案
押題命中率高
嚴防試題泄露
“泄題”的渠道
唐伯虎陷“泄題門”
“助考”生意經
翁同龢筆下的防泄攻略
百鍊成“精”利益鏈
第八章 填寫履歷有一套
履歷細密定仕途
虛報年齡,亂認祖宗
太學“大家來學”
“唯才是舉”乃願景
杜絕造假請公證
第九章 上任身份證——官告
國家頒發身份證
小小憑證用處多多
告身也是藝術品
先“待闕”再做官
一場歡喜忽悲辛
泛濫的告身
妥善保管為上
第十章 初入仕途先見習
見習期內捅不得婁子
缺乏實踐難過“關”
從基層做起
朱元璋的“公務員培訓法”
“學習行走”與“差委試用”
第十一章 舉債赴任當投資
接受任命,謝恩辭朝
千里當官需舉債
預支路費難治本
招募班底,申領憑照
受萬千辛苦艱險
第十二章 人情薦舉的貓膩
秦漢薦舉風至唐依然
殊途同歸的推薦
薦人不當,連帶受罰
迴避原則不敵各路鑽營
人情雖好用,錢財更便捷
第十三章 識升官遷轉之路
以門第清濁分流
出身不同,各走一途
起步影響日後晉升“
唐代升官“八雋圖”
螺旋式的平轉遷升
近水樓台先得月
第十四章 受追捧的官場教材
做官指南重實際
形形色色官箴書
眼花繚亂的履職資料
初任備要全書
官場實戰技巧
官辦民營並舉的出版市場
名利雙收,皆大歡喜
第十五章 官德考核兩相難
為政以德談何易
重才輕德,科舉為制
以文取人,道德無從查考
寬泛的“四善”之說
又丟官來又送命
三位一體,推進宮德
第十六章 告老還鄉話退休
致仕緣由多
發揮餘熱的返聘
大官食故祿,小官打赤膊
退休金厚薄皆有變通
到站下車,各有所圖
家貧給半祿,孤老發祿米
病退還得有醫師證明
因罪被劾,不準致仕
求頂替而不舉喪
第十七章 古人從政回憶錄
四類從政回憶錄
“筆記”專題多勃興
新興的“自述年譜”
制約少秘聞多
動機不同,價值各異
回憶錄引發的風波
第十八章 從“五斗米”說開去
有田有糧有錢的年薪制
忽漲忽停的各朝俸祿
發工資亦有章法
給券不如領現錢
發薪方式與時俱變
第十九章 官俸折實多軼聞
錢輕物重只因通脹
實物調劑好處多
米票里暗藏玄機
物錢相折差幾何
折糧折布有講究
鈔票好拿,東西如何取
第二十章 大牆內的公家宿舍
為官員提供住房
住房改革勢在必行
官邸去留皆有因
住京況味多無奈
門禁森嚴,守土有責
家具雜物一併還
第二十一章 百僚同休說節假
休假有定時
有人休息有人謀動
固定假日大量增加
“公務員”休假縮水
假日活動重安排
第二十二章 古代的公費醫療
身份不同,各有定點醫院
太醫出診惠及地方官
一手抓醫藥,一手抓行政
外行領導內行
醫藥界黑幕重重
第二十三章 公服——當官的行頭
只認衣衫不認人
名目繁多的“配件”
通行證——魚符
行頭包裝規矩多
領取朝服,損壞自賠
自製公服,量體裁衣
正確穿戴應知應會
第二十四章 從出行工具看行政級別
冠蓋滿京華
老牛笨車也風靡
坐轎歷代有說法
僭越一多成尋常
配車還是自備車?
地方官出行擺闊
狐假虎威的“駕駛員”
第二十五章 誥封命婦,優待家屬
何謂“命婦”
難進命婦行列
名額有限,誥封不易
嫡庶之別也可破
命婦的證明與待遇
冠帔背後多故事
婦人不得干政

序言

這套“衙門上班族職場指要”,實為古代官場生態學。這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的大課題,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與社會心理、教育文化、民情風俗等諸多領域,極具中國特色。
對於這一領域,學界雖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多系從某一朝代或某一方面所作的具體研究,從整體上對其進行綜合性、貫通性研究的成果則不多見。完顏紹元先生多年沉潛於這一領域,孜孜砣砣,日積月累,發表了數量可觀的文章,出版了一批著作,諸如《封建衙門探秘》、《中國古代帝王百態》、《趣說古代官場生態》等。最近,他對以往成果進行修訂匯總,或充實,或改寫,或刪削,裒為這套叢書。書分《走官界仕途》、《說官衙門道》、《做官樣文章》與《看官場生態》四輯,舉凡官員的出身、入仕、培訓、升遷、權利與義務、官府結構、官衙布置、官場顯規則與潛規則、禁忌與迷信、為官箴言、不同層次官員之間的關係、官場行文格式、文書傳遞、保密制度、官員經濟待遇、正常收入與灰色收入、官員各種開支、日常生活及各色應酬,應有盡有,蔚為大觀,堪稱古代官場百科全書。
所謂官場,即官吏職場,官吏行使職務活動的社會空間。中國自秦至清,實行的都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兩千多年間,儘管不同朝代的官場,或同一朝代不同時期的官場,往往差異很大,但綜合而言,還是有諸多歷代相承、事殊理一的內容與規則存在。粗分起來,大致涉及以下十類關係:
一是君臣關係。儘管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君主專製程度並不完全一樣,君臣關係不可同一而論,例如宋代與明清兩代就差異很大,但是,君為臣綱則一,君權不可侵犯、不可分割、不可轉讓則一。這是官場最大規則。
二是上下關係。君臣關係也屬一種上下關係,但那是一種特別的上下關係。除此之外,表現最為普遍的上下關係是上下級關係,即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的關係,上級官員與下級官員的關係。官民關係也是一種上下關係,官雖負管民之責,但民聲、民意對官場亦有影響。
三是主宮與輔官、正官與副官關係。主官、正官權大,輔官、副官權小,但輔官、副官並非聾子的耳朵,往往兼具朝廷耳目與監督主官、正官的功能。
四是官吏關係。官地位高,吏地位低;官流動性大,吏流動性小。但官對於底層實情之了解往往不及吏,官在行使權力時要驅使吏、監督吏,又不得不依賴吏。故主官與輔官、正官與副官、官與吏也可稱一定意義上的上下關係。
五是內外關係。具體而言,就是京師與地方、京官與地方官關係。京官離權力核心近,升遷機會多,風險也大;地方官離權力核心遠,升遷機會少,但風險也小,權力尋租機會多。京官欲辦地方事,或分地方利,不能不重視與地方官的關係;地方官如欲升遷,亦需結納京官。
六是行政官與監察官關係。歷代御史、宋代通判、明代巡按,均實施對中央或地方官員的監察。行政與監察,監察者復被監察,成為皇權統治的重要環節。
七是平級政府或平級官員關係。中央六部之間、地方省與省、縣與縣,均存在這類關係,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聯繫。同一官位的前任與後任,也是一種平級關係。
八是官員的親友關係。親戚、同年、師生、同鄉都是官員要面對與處理的關係,也是會對官員仕途產生一定影響的關係。
九是官位的重輕肥瘦關係。中央各部或管人或管事或管錢,或清閒或繁劇,地方幅員廣闊,地區差異很大,於是,官位有顯赫、清貴、繁難、閒散、肥缺與瘦缺之分,地區有沖、繁、疲、難之別。同一級別官員,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區,其地位、待遇可能差別很大。
十是官場的顯規則與潛規則關係。官場有些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有些則沒有,成文規則未必真實行,不成文規則未必不重要。潛規則在哪裡,怎么實施?皇上沒說過,上峰不會教,大多要靠官員自己去揣測、琢磨,屬於默會知識一類。
這十大關係,是官員通常會遇到的各種關係中的犖犖大者。其中有物質性的、制度性的,也有精神性的;有剛性的,也有柔性的;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物質性、制度性、剛性、顯性的內容,在傳統的史書、志書、類書中,多有記載,而精神性、柔性、隱性的內容,則多散見於筆記、札記、書信或文藝作品中。要研究官場生態,除了要了解前者,還必須了解其精神性、柔性、隱性的內容,必須了解各類官員在各種關係中的實際表現。這是一般制度史所短而這一書系所長的地方,也是完顏兄的功力所在。單看下面這些關鍵字,就可以看出這部書多么獨特有味了:官場稱謂、官場行話、微服詢訪、衙署營造與修建、衙署廳壁文化、通訊錄、官吏畫押、政府採購、官場紅包、官場公宴、公務接待、機關食堂、公務人員讀書、衙門出版物、正官和副職、機關秘書、行政效率、機構膨脹與精簡、立碑頌官、官服、官邸、選拔與推薦、見習與試職、官場教材、升遷路線、俸祿折實、官員醫療、節日與休假、做官年齡、官德考核、官太太封誥、官二代蔭敘等。
傳統官場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場所,它不同於農場、工場,也不同於商場,但是,又與農、工、商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兼具其某些特點,有農之春播秋收,工之精雕細琢,商之爾虞我詐。傳統中國高度集權,政府在國家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官場統率農場、工場、商場。與此相應,士農工商,士為百業之首,萬業矚目。傳統官場是以權力為核心的巨大引力場,是了解傳統社會的最好視窗。 ……
其四,讀書得間,新見紛呈。作者閱讀廣博,慧眼識珠,不少尋常資料,經他解讀,便成為極有價值的社會經濟史料。書中討論古代城市的房屋動遷問題,能從違章搭建中,看出商品經濟發展對坊市制度的衝擊。唐代坊市制度,住宅區和商業區分開,居民住宅建造在用牆垣圍起來的“坊”內,出入須通過晨啟昏閉的坊門,除三品以上高官,其他官民禁止臨街啟戶開窗或接檐起樓。從事商品交易的“市”,也用牆垣圍攏,早開晚閉。作者從《南史》記載梁朝一官員居住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看出彼時已出現民居與商肆鄰接甚至混雜的現象。他還從唐代中後期迭次下令拆除臨街破牆開設的違章商店,且屢禁屢犯,說明其時商品經濟來勢洶湧。到了北宋,坊市隔離的布局終被衝破,《清明上河圖》中的商店,幾乎都是朝街而開。作者指出,違章建築有不同類型,或侵街,或侵河,或違反禮制,違章者有的是位高權重的官員,有的是啼飢號寒的貧民。歷代對於違章建築多有禁令,或杖笞示懲,或枷號示眾,並將其建築或拆或賣或改作他用。處理違章建築的官員,有的雷厲風行,鐵面無私;有的體恤民情,變通處理。作者對於古代城市動拆遷過程中如何動員、如何估價、如何補償、如何處理釘子戶、如何照顧小民利益,均有具體論述。這些真知灼見,都是作者從眾多筆記、奏章中,披沙淘會所得。
其五,當下意識,有現實感。任何史論,都有論者對其所處時代的關切,都有現實的影子。本書這一特點極為明顯。作者論官員銓選與監督、送禮文化之繁盛,說的是歷史,但讀者都能從當下社會中找到類似的現象。書中介紹古代公務接待,包括接待地點、接待禮儀與供應規格、接待費用,說到各種具體規定,諸如不許出界迎接、不許濫給供應、不許鋪張設宴、不許饋送財禮。漢代就已確立地方長官非奉敕不得出界迎接的規定,後來逐漸形成由主簿(相當於辦公室主任)代表長官出界迎送的習慣。宋明兩朝都規定,凡中央派往各地專使,不得騷動州縣,不得舉行迎送供饋筵會等,並規定凡飲食供帳,只宜從儉。唐律宋制明確規定,官員出使接受財禮贈送,一概計贓治罪。明清律令更嚴,不但不許送禮,連土特產也禁限,規定朝使所至之處,除公務外,不得問此地出產何物,以防索賄。讀者目擊至此,自然會聯想到眼下的八項規定。
其六,文字鮮活,引人入勝。此一特點,全書俯拾即是,毋庸贅述,讀者開卷即能體會。
總之,這是一部論旨鮮明、視角獨特、取材豐富、新見紛呈、雅俗共賞、引人入勝的好書,可以箴官,可以淑世,亦可娛情。
好友出書,先睹為快,特草此心得,以為推介。
2014年7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