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行政學)

行政管理學(社會管理規律學科)

行政學一般指本詞條

行政管理學又稱行政學,也稱公共行政學或公共管理學。它是一門研究政府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規律的科學,是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必備的知識。行政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在20世紀初成立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已開發國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眾多理論流派,多學科交叉的,理論聯繫實際的一門科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蓬勃發展。行政管理在各種管理中起領導、主管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著國家、社會的發展。

行政管理作為政府管理和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具有全局性,統籌性,這就要求新一代的管理人員具備管理職能、協調職能和服務職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政管理學
  • 外文名: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 別稱行政學
  • 成立時間:20世紀初
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主要特徵,主要方法,學科關係,自考,培養目標,學制,主幹課程,發展歷程,現狀,興起,發展趨勢,專業內容,

學科性質

行政管理學又稱行政學,也稱公共行政學或公共管理學。“科技與管理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行政管理在各種管理中起領導、主管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著國家、社會的發展。

研究對象

行政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相區別正在於它特殊的研究對象--行政。行政管理學研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員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客觀規律。具體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主體對象是行政機關,在中國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客體對象是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行政管理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探討行政管理的客觀規律,實現行政管理的科學化。
中國行政管理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行政管理的規律性和方法。該學科密切關注理論發展和中國行政發展的實踐,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情況,分析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特別是中國行政改革所面臨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注意學習和借鑑國外行政理論和實踐經驗,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論模式和價值觀念,努力反映行政學的發展,廣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構中國行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研究內容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交叉科學,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其研究的基本範疇和原理隨著行政管理實踐的深入而被
人們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是發展變化的,不同學派,不同教科書,有不同的或大同小異的體系。但一般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論。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套用性的科學,行政環境和行政職能是行政活動的依據和基礎。
行為科學推動了行政管理學的發展行為科學推動了行政管理學的發展
2、行政管理的主體。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組織和機構,行政領導以及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
3、行政管理的過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個由多個環節和有機部門組成並有效運作的過程。它們主要有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協調行政信息行政監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過程要能夠順利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依據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財務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研究方法

行政管理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論聯繫實際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此外,還有哲學研究方法、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等。

主要特徵

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國家行政管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同時又揭示行政組織管理社會
公共事務的規律,所以具有社會性。它一方面為統治階級服務,另一方面它所揭示的管理規律又為不同階級、不同政治傾向的管理者所接受和共享。
行政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理論性與套用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的原則、原理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系統總結了國家行政管理的科學方法,有很強的實用性。
綜合性和獨立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它廣泛運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統計學、法學、財政學、系統學、信息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但又具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內容,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規範性和變異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揭示國家行政管理規律,諸多管理原則、程式、機制、方法、手段帶有規範性。但是,決定行政管理科學化的因素是多元的,行政環境、行政主體和客體的變化是必然的,因此,行政管理學必須不斷適應這些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

主要方法

1、行政管理的內容、特點和作用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實現行政目標,從公共組織內外部環境和管理對
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則指導下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手段、辦法、技巧的總和。行政方法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⑴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思想工作手段。⑵行政程式。它不只是一種辦事的手續,也是一種規範行政行為的法律程式。⑶技術方法。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行政方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共組織的效率問題。它主要表現在:簡化辦事的手續,減少辦事時間;減少行政成本;各個步驟或環節採取科學化的管理技術方法;採取任何一種新的方法都要以人為本。
行政方法的特點:科學性、技術性、系統性、創新性、民主性。
行政方法的作用:⑴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保證。⑵科學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開展行政工作的關鍵。⑶科學的行政方法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保證。⑷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建設高效廉潔政府,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需要。⑸科學的行政方法可以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可以加強政府的合法性。
2、傳統行政方法
⑴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經濟方法。
⑵行政程式。是指公共組織在處理某一具體公共事務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系列的時間順序和前後相連的工作步驟或環節。
行政程式的特點:穩定性、完整性、簡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式從橫向上可分為手續性程式和決定性程式;從豎向上可分為行政計畫準備、決定計畫、執行計畫、檢查監督、考核獎懲等。
最佳化行政程式的方法很多,當前主要應該是簡化行政程式。簡化行政程式的基該方法就是簡化行政工作。也可採用“六何追問法”來簡化行政程式。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⑶行政計畫。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目標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行政計畫應該有時間期限。講究成本效益,規定達成目標的方式、途經和手段,落實到具體的組織並確立責任。
3、現代行政方法
⑴目標管理方法。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使組織和個人獲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參與來確定目標、執行目標與評估目標成果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目標管理方法的特點:以人為中心,以工作為中心,以成果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強調整體性和協調性。
運用目標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⑴目標管理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⑵目標管理有利於突出以工作為中心;⑶目標管理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⑷目標管理有利於明確責任,強化責任。
目標管理的程式:制定目標;實施目標;成果評價。
⑵戰略管理方法。是指對公共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作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務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明確政府的角色和行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為企業組織和民間組織的發展創造並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環境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分為四個步驟:⑴界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公共組織所處的位置是能否實施戰略管理的關鍵。根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一般可制定四種管理戰略,即極小—極小戰略、極小—極大戰略、極大—極小戰略、極大—極大戰略。⑵制定戰略規劃。⑶實施戰略規劃。⑷戰略評價。
⑶標桿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組織通過瞄準競爭的高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超越標桿,追求卓越,成為強中之強的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的過程。
標桿瞄準的類型:內部標桿瞄準、外部競爭對手標桿瞄準、行業內部標桿瞄準、跨行業標桿瞄準、內外部綜合標桿瞄準。
標桿瞄準的流程:整體規劃與標桿項目的選定;內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外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標桿項目的績效改進;持續改進。
政府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以各種科學方法改進公共組織的管理與服務的,對公共組織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進行全面管理,以獲得顧客滿意為目標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標準包括:可靠性、回應性、服務能力、服務渠道、服務禮貌、溝通、誠信、安全感、善解人意、有形性。
推行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步驟:政府高層領導者的領導與支持;策略性規劃;以顧客為導向;考評與分析;訓練與獎懲;賦予組織成員活力與團隊合作;質量保證。

學科關係

行政管理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政治學的關係  行政管理學是從政治學派生出來的,並被視為政治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行政管理學運用政治學的基本理論研究行政組織和管理。政治學著重研究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如國家、階級、政府、政黨、民主等內容。政治學是更具有理論性的學科,行政管理學則是更具有實用性的科學。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與經濟學的關係  行政管理學和經濟學均涉及管理的研究,而管理研究的目的都是要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獲取特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廣泛干預,以及主管經濟部門的增多,使國家行政管理具有更多的經濟職能。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講行政管理學和經濟學都是從政治學派生出來的,行政管理學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與管理學的關係  現代管理學興起於行政管理學產生之後。行政管理學是研究行政管理規律的學科,管理學是研究一般管理規律的學科。管理學是以一切管理為研究對象;行政管理學是以行政管理為研究對象。因而,行政管理學也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管理學的原理、原則,對行政管理學來說都具有指導性意義;行政管理學的原理、原則為管理學所包容,但行政管理學更加具體化、專業化。
與法學的關係  法學是研究法這一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而行政管理既受法律的指導和制約,又運用法律、制定行政法規進行管理;同時行政法規的制定和實踐又豐富了法學的內容。所以,行政管理學與法學存在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關係。
與社會學的關係  社會學以社會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探討社會良性運行的規律。行政管理學將社會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套用於行政管理之中,充實了行政管理學的內容。社會學的理論、原則也有賴於在行政管理中實施和驗證。
行政管理學與其他學科(如心理學、數學、運籌學等)也有緊密聯繫,行政管理學藉助這些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揭示行政管理的規律,保證或促進行政管理科學化的實現。行政管理學在行政實踐和相關學科的發展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自考

培養目標

培養系統掌握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政策學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事務處理能力、公關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專門行政管理人才。

學制

彈性學習年限:
專科起點本科:2.5年~5年

主幹課程

計算機套用基礎、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大學語文、政治學原理、行政管理學、管理學原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經濟學原理、社會學概論、公共政策、市政學、邏輯學
備註:
學位專業基礎課:大學語文B
學位專業課:政治學原理、行政管理學
修讀說明
1.學生修讀該專業,同時滿足以下4個條件,即可畢業。
①完成所有必修課的學習,考核合格;
②選修課可在專業教學計畫選修課中任選;
③修滿專業教學計畫規定的總學分80學分;
④專升本層次的學生須通過網路教育部分公共基礎課全國統考。
2.該計畫為指導性計畫,計畫中每個學期開設的課程,以及課程安排的先後順序供參考,建議學生儘量按照該計畫安排的時間順序選修課程。

發展歷程

現狀

行政管理學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工業革命帶來了社會化大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行政管理學的產生奠
定了物質基礎;行政管理的實踐為行政管理學的產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材料;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的發展為行政管理學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行政管理學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L.von施泰因提出,他於1865年撰寫的《行政管理學》一書,用行政法的觀點闡述行政問題。1887年美國學者T.W.威爾遜發表了《行政管理學之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管理學科。威爾遜因此被譽為行政管理學的奠基人。1893年美國學者F.J.古德諾出版了《比較行政法》,此書成為美國的第一部行政管理學教科書。1900年他出版了《政治與行政》一書,提出行政與政治分離的理論。此後,愈來愈多的學者把行政管理學作為單獨學科加以研究。1926年美國學者L.D.懷特撰寫了《行政管理學導論》一書,論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講求效率的必要性,以及對行政管理進行科學研究的可能性。1927年美國學者W.F.威洛比發表了《行政管理學原理》,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行政管理學理論體系。行政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基本形成。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學的產生和形成受到當時工商企業科學管理的影響,並從中吸收了許多原理、方法。1911年美國管理學家F.W.泰勒根據長期實踐經驗,撰寫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提出一套企業科學管理的理論。法國管理學家H.法約爾提出了組織管理功能理論,並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14條管理原則,對改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發展行政管理學起了積極作用。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科學管理時期或傳統理論時期。其理論的主要缺陷表現在過分重視機械效率,忽視社會效益;把行政組織視為封閉式組織系統,忽視組織外部環境的影響;片面強調人的物質利益,忽視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對人的尊重。
20世紀3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工人運動的發展,使傳統理論受到很大衝擊。1927~1932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G.E.梅奧等人通過霍桑實驗,提出人際關係理論。美國學者C.I.巴納德在《執行者的職能》中提出均衡理論。20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學者А.Н.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美國學者F.赫茨伯格在《工作的動機》提出雙因素理論,美國學者D.麥克格雷戈提出X理論Y理論。與此同時,美國學者H.A.西蒙開創了以行政決策為重點的行政管理學研究的新領域。他從人的有限理性出發,把決策理論、數學方法、計算機學融為一個新的研究體系。美國組織學家J.G.馬奇提出理性與組織融合理論;美國政治經濟學家C.E.林德布洛姆提出漸進決策理論。他們把行為科學和決策理論用於行政研究,對行政管理學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行為科學時期。
行為科學推動了行政管理學的發展。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從只注重行政組織結構、法令、規章制度及權責分配,到同時重視組織成員意見的溝通、個人慾望的滿足、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從只重視監督制裁到重視激發人的積極性;由專斷領導到民主管理;由“重事”到“重人”。這些都表現出行政管理學的飛躍。但是,這個時期又出現了新的片面性,如過分強調人的行為因素;過分注重人的理性作用,忽視了組織結構、法制的作用,忽視了環境的影響作用等。60年代,行政管理學理論有了新的突破,進入了系統科學階段。主要特點是廣泛套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新成就來研究行政管理,特別是重視運用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管理理論認為,行政組織是由許多相互依存的不同要素所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統,各個部分彼此獨立,但又相互依存和制約。因此,行政管理既要重視行政系統與外界環境、外部系統之間的關係,又要重視行政系統內在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既要強調行政組織結構、工作程式等因素,又要強調人的因素。還認為管理活動中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要尋求唯一最佳管理方式是困難的。所以主張隨環境變遷來選擇管理方式。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提倡生態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F.W.雷格斯;主張社會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T.帕森斯;研究環境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F.E.卡斯特;以及提出Z理論的美籍日本學者威廉·大內等。系統管理理論已被普遍接受,成為當代研究行政管理的一種值得重視的理論。

興起

行政管理學誕生於美國。美國的學者和改革家對此作出了重要貢獻。1887年,威爾遜發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諾出版《政治與行政》以及1926年懷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學導論》,對行政管理學的主要內容作了論述,使行政管理學成為一個獨立的重要學科。
西方國家公共行政學的階段有的學者把西方國家公共行政學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傳統的行政管理階段(大致期間為1900年以後);人性的行政管理階段(大致期間為1930年以後);系統權變的行政管理階段(大致期間為1960年以後)。有的學者把它分為形成階段——傳統管理階段;成長階段——科學階段;科學化階段——現代化管理時期。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西方國家公共行政學產生的條件:行政管理學於19世紀末萌芽到20世紀初誕生於美國,是有歷史必然性的。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上層建築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政府行政活動的變化而言,主要有:
⒈政府職能由政治統治擴大到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由消極放任“守夜人”變成積極干預社會生活的“行政國家”。
⒉行政職能加強和行政活動範圍擴大,使行政機構迅速增加,行政人員隊伍日益壯大;而“功績制”的實施和“政治中立”原則的確立,更促使行政成為“非政治化”的管理領域。
⒊行政機構臃腫所造成的龐大的財政開支和效率極低的官僚作風,妨礙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
上述客觀條件,推動了行政管理學產生於當時的美國。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行政管理學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到更高階段的產物,威爾遜等人則是順應這一時代需要並進行了理論創造的著名代表。
同時,學科發展也為行政管理學能獲得長足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發展趨勢

行政管理學在西方
行政管理學在西方各國的發展演變有如下情形:由政治與行政分離的研究,到政治與行政配合的研究;由靜態的研究到動態的研究;由以事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為中心的研究;由法規的研究到行為的研究;由機械的效率觀到社會的效率觀;由單科的研究到科際的研究等。發展趨勢表現為:
(一)研究領域的拓寬和加深
(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更結合實際
(三)不同學派之間的爭鳴和交流
行政管理學在中國
行政管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前後。但在當時的年代,未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也未造成學科研究的強勢;雖是新生學科,但發育不全,步履維艱。
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和學科建設認識上的偏頗,行政管理學的有關專業和課程被取消,該學科的研究和傳播也隨之中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鮮明地擺在人們的面前,也因此而推動人們對行政管理學的重新認識。198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和勞動人事部召開了新中國建國以來由政府主持的第一個研究行政管理學的會議——“行政科學研討會”。會議從理論和實踐上探討了開展行政學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學體系的任務及發展中國行政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次研討會的成功,標誌著行政管理學在中國的重建,並成為它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
在往後的20多年裡,中國行政管理學在恢復重建的同時獲得迅速和健康的發展。
中國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封建行政管理體系:實行大一統的國家行政組織體制;實行封建官僚制度;在中央集權制內部實行等級尊卑主從制度;建立嚴格的監察制度;建立嚴格的行政管理法規,如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周禮》、《秦律》、《唐六典》、《元典章》、《明會典》、《清會典》等;建立周密的官吏管理制度,包括官吏的選拔、任用、察舉、獎懲、迴避、俸祿、致仕等。
當行政管理學在西方國家產生之後,中國學者很快就予以重視,加以引進和研究。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翻譯出版了美國學者所著的《行海要術》、《行政綱目》,日本學者蠟山政道所著的《行政管理學總論》、美濃部達吉所著的《行政法撮要》。孫中山參考國外行政管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國傳統提出五權分立思想,中央與地方均權的思想,公開考試、擇優選官的思想等。同時,中國的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設立行政管理學課程。從30年代起,中國學者撰寫的行政管理學著作陸續問世。其中最早、最系統的行政管理學專著是1935年出版的張金鑒所撰的《行政管理學之理論與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調整後,行政管理學雖然沒有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系統研究,但相關學科從不同角度對國家行政卻作了有益的探討。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社會科學的研究進入新的階段。1980年12月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廣泛恢復了政治學的研究活動,其中包括行政管理學的研究。1984年國務院辦公廳、勞動人事部發起召開行政管理科學研討會,同年11月勞動人事部成立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1988年夏正式建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此後,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中國共產黨各級黨校、成人教育組織均成立了行政管理學研究或教學機構。同時,還出版了一批行政管理學著作和教材。

專業內容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學生主要學習行政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行政學理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外語、公文寫作和辦公自動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統分析、統計分析、調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學方法;
3.具有從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的特別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行政學的理論前沿以及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該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策劃、組織、執行的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政治學、管理學、法學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行政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制度、法學導論、社會學概論、政府經濟學、行政組織學、地方政府學、市政學、公共政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學年論文、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不少於1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或法學學士
相近專業: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公共政策學、城市管理、公共管理、社會工作、房地產經營管理、項目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物業管理、航運管理。
行政管理(專科)考試科目課程
專業代號:A020112 ;專業名稱:工商行政管理(專科)
註:“標準號”為2002年以前使用
序號
類型序號
課程代碼
標準號
課程名稱
學分
類型
考試方式
方向或備註
1
001
03706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
必考
筆試
2
002
03707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4
必考
筆試
3
003
04729
大學語文
4
必考
筆試
4
004
00020
3007
高等數學(一)
6
必考
筆試
5
005
00048
3082
財政與金融
5
必考
筆試
6
006
00043
3011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4
必考
筆試
7
007
00109
3483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5
必考
筆試
8
008
00112
3484
市場管理
5
必考
筆試
9
009
00110
3485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
5
必考
筆試
10
010
00111
3486
商標與廣告管理
5
必考
筆試
11
011
00009
3005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6
必考
筆試
12
012
00065
3068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6
必考
筆試
13
013
00041
3069
基礎會計學
5
必考
筆試
14
014
00108
3482
工商行政管理學概論
6
必考
筆試
15
015
00018
3015
計算機套用基礎
2
必考
筆試
16
015
00019
3016
計算機套用基礎
2
必考
實踐考核
17
016
00107
3716
現代管理學
6
必考
筆試
相關說明
開考方式
系統委託
報考範圍
工商行政管理系統(2013年6月停考)
主考學校
廣東行政學院
課程設定
必考課程16門,共78學分;選考課程0門,共0學分;加考課程0門,共0學分;
停考時間
畢業要求
說明
1、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在職人員,通過007、008、009、010、014、016六門課程考試合格者,可獲專業證書。 2、本專業從2011年1月起不接受新生報考。
備註
1.根據粵考委[2006]8號檔案《轉發全國考辦關於調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課程設定有關事項的通知,本專業從2007年4月開始調整考試計畫
2.根據粵考委[2010]20號檔案《關於停考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商行政管理(專科)等十個專業的通知》,決定從2011年1月起,上述專業不再接受新生報考,筆試課程考試安排至2013年4月止,實踐考核課程考試安排至2013
行政管理學(獨立本科段)考試科目課程
專業代號:B030302 ;專業名稱:行政管理學(獨立本科段)
註: 行政管理學—中山大學自考專業
類型序號
課程代碼
分類
課程名稱
學分
類型
考試方式
001
03708
公共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必考
筆試
002
037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必考
筆試
003
00034
專業課
社會學概論
6
必考
筆試
004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6
必考
筆試
005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6
必考
筆試
006
01848
公務員制度
4
必考
筆試
007
00318
公共政策
4
必考
筆試
008
00319
行政組織理論
4
必考
筆試
009
00320
領導科學
4
必考
筆試
010
0092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7
必考
筆試
011
06999
畢業論文
不計學分
必考
實踐考核
101
00015
英語(二)
14
選考
筆試
102
00024
普通邏輯
4
選考
筆試
103
00067
財務管理學
6
選考
筆試
104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5
選考
筆試
105
00322
中國行政史
5
選考
筆試
106
00107
現代管理學
6
選考
筆試
107
00323
西方行政學說史
4
選考
筆試
108
00277
行政管理學
6
選考
筆試
109
00312
政治學概論
6
選考
筆試
110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5
選考
筆試
111
00040
法學概論
6
選考
筆試
112
00341
公文寫作與處理
6
選考
筆試
113
00509
機關管理
6
選考
筆試
231
00152
組織行為學
4
加考
筆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