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參(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血參(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血參,即丹參,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乾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安徽、河南、陝西等地。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血參
  • 別稱:紫丹參、紅根、血參根、大紅袍
  • 二名法:Savia miltiorrhiz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鼠尾草族
  • :鼠尾草屬
  • 分布區域:安徽、河南、陝西、江蘇、四川、河北、山東、浙江等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中藥屬性,基本信息,丹參別名,品種考證,區分不同,現代研究,化學成分,醫學作用,藥理研究,藥(毒)理學,動物實驗,藥代動力,中醫傳承,各家論述,食療價值,民間傳說,藥用宜忌,圖書名稱,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80cm。莖圓柱形,分枝,有溝紋,被糙毛或老時脫毛,節間長4-10cm,在上部有時達15cm。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6-11cm,寬3-4cm,先端漸尖,基部渾圓或楔形,邊緣有圓齒或細齒,兩面被基部為疣狀的糙毛,惟有時下面的毛細密,近基出3脈,上面平坦,下面略凸出,中脈中、上部常有1-2對側脈,網脈不是明顯;上部葉小,披針形,有短柄,連葉柄長4-5cm,寬10-17mm。頭狀花序較小,徑達15mm,通常單生於葉腋和莖頂;花序梗細弱,長3-5cm,被向上貼生糙毛;總苞鐘形,高與頂端寬近相等,7-10mm,基部狹,徑僅5mm或更狹;總苞片2層,外層綠色,葉質,長圓形,長約1cm,先端鈍或短尖,背面被貼生糙毛,內層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7mm,先端漸尖,背面上端被疏毛;托片摺疊成長圓形,先端芒尖,被疏毛,上部邊緣常有少數裂齒;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長圓形,長4-6mm,寬約2mm,先端2-3裂齒,筒部短,長約1mm;管狀花向上端漸擴大,檐部5裂,裂片長圓形,先端鈍,被疏短毛。瘦果倒卵狀三棱形,略扁,長約5mm,貢約為長的1/2,紅褐色而具白色疣狀突起,先端收縮成渾圓,上部細短毛,收縮部分的毛較密;冠毛2-3個,短刺芒狀,生於冠毛環上。花期4-10月。
血參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溪邊路旁或山區溝谷中。

分布範圍

安徽、河南、陝西、江蘇、四川、河北、山東、浙江等省,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藥屬性

基本信息

【藥名】血參
【別名】乳腺草
【漢語拼音】xue shen
【英文名】Herb of Wallich Wedel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edelia wallichii Less. 血篸
【功效】補血;活血;止痛。
【考證】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科屬分類】菊科
【拉丁文名】Herba Wedeliae Wallichii
【主治】貧血;產後大流血;子宮肌瘤;閉經;神經衰弱;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功效分類】補血藥;活血藥。
食療價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於江蘇、河南(方城)、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採挖,洗淨,曬乾。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涼血,安神。
血參血參
[參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有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塊或腫瘤;慢性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血不養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煩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湯,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血參:三七100g,血參15g。水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乾燥成顆粒。每次20g,溫水溶化飲。亦可將二藥研為細末,每次10g,加糖適量,泡茶飲。源於《全國醫藥產品大全》。本方用二藥活血化瘀,並降血脂,增加冠脈流量。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血參血參
2、血參飲:血參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參,後下檀香、砂仁煎沸飲。可加適量紅糖調味。
源於《時方歌括》。本方以血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氣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脘腹疼痛。現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3、丹紅酒:血參60g,紅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漬。每次飲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調經。用於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4、血參玉楂飲:血參、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飲。
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並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
【性味】味甘;性溫【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蟛蜞菊的全草。
血參血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出處]《神農本草經》。
【來源】該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Labiatae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Bge. 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血參血參
【套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套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契約用。【用法用量】煎服,9~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蘆。孕婦慎用。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慾減少,口咽乾燥,噁心嘔吐,與丹參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參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參,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參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應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丹參別名

別名】赤參,山參,紫丹參,紅根,紅暖藥,紫黨參,紅參,血參,血參根,血丹參,紅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連馬,山紅蘿蔔,活血根,靠山紅,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蜂糖罐,朵朵花根,卻蟬草根,奔馬草根,長鼠尾草根,水羊草根。
商品名】丹參。以根條粗壯,乾燥、色紫紅、無蘆頭及鬚根者為佳。
處方名丹參,赤參,紫丹參,炒丹參,酒丹參,醋丹參,丹參炭,鱉血丹參等。
處方中寫丹參,赤參、紫丹參均指生丹參。為原藥潤透切片入藥者。
炒丹參為丹參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而後入藥者。
酒丹參又名酒炒丹參。為丹參片用黃酒淋灑,悶透,文火微妙入藥者。增強活血之功。
醋丹參又名醋炒丹參。為丹參片用米醋淋灑,微悶,文火微炒入藥者。增強止痛之功。
丹參炭為丹參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然後入藥者。偏於止血。
鱉血丹參又名鱉血拌丹參。為丹參片用適量鱉血拌勻,晾乾後入藥者。偏於養血。

品種考證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
血參血參
》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乾。”《本草圖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幹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綜合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態特徵均與現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區分不同

不少傳統藥物名字很接近,例如以“參”為名的藥物便不勝枚舉。要吃“參”治病或補身,以為所有的參都是大同小異,是危險及錯誤的。
例如:丹參、人參及黨參便是迥然不同的藥物,所含成分不同,藥理不一樣,療效更是有別。
人參屬五加科(acanthopanax)植物,種類多達2000種,有Panax ginseng(東方人參oriental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n(美國人參American ginseng)、 Eleutherococcus enticosus(西伯利亞人參或刺五加Siberian ginseng)、高麗參、吉林參等等,成分含多種人參皂甙(ginsenosides)。人參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的名稱,如人銜、黃參、地精、孩兒參、野山參、移山參等。有必要根據拉丁文學名或科學名詞證實藥物正確。
丹參來自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莖,是鼠尾草屬植物,Salvia種類繁多,成分也不一樣。
至於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屬桔梗科(platycodon)植物,含黃芩素葡萄糖甙(scutellarein glucoside)、生物鹼等成分。
一般人熟悉的田七(anthriscus sylvestris)也叫峨參,含峨參內酯(anthrioin)和異峨參內酯(isoanthrioin)等成分。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丹參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 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中,屬醌、酮型結構的有: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1,2]、Ⅴ、Ⅵ[2],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1],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Ⅰ、Ⅱ[3]、ⅡB[4],異隱丹參酮(isocryptotanshi-none)[3],羥基丹參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丹參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1],丹參新醌(dan-shexinkum)A、B、C[1]、D[6],二氫異丹參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7],新隱丹參酮(neocryptotanshinone)[4],去羥新隱丹參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8],代號為Ro-090680的2-異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9],去甲丹參酮(nortanshinone),丹參二醇(tanshindiol)A、B、C[10],丹參新酮(miltirone)[11],1-氫丹參新酮(1-dehy-dromiltirone),1-氫丹參酮(1-dehydrotanshinone)ⅡA[12],1-氫代異隱丹參酮(1-detoisocryptotanshinone)[13],3α-羥基丹參酮(3α-hy-droxytanshinone)ⅡA[10],1,2-二氫丹參醌(1,2-dihydrotan-shinqiunone)[14],醛基丹參酮(formyltanshinenone),亞甲二氫丹參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7β-羥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5,6-四氫丹參酮(1,2,5,6-teTCMLIBahydrotanshinone)Ⅰ,4-亞甲丹參新酮(4-methylenemiltirone)[15],丹參內酯(tanshinlactone)[17],二氫丹參內酯(dihydrotanshinlactone)[18],丹參螺縮酮內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表丹參螺縮酮內酯(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9],丹參螺縮酮內酯Ⅱ[18],就是丹參隱螺內酯(cryptoac-etalide)[20],鼠尾草酮(miltiodiol)[22]。丹參環庚三烯酚酮(miltipolone)[23]等;屬其他類型結構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nor-salvioxide)[22],彌羅松酚(ferruginol)[12],鼠尾草酚(salviol)[14],柳杉酚(sugiol)[15]等。水溶性的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參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參酸A又稱丹參素,其結構為D(+)-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丹參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參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縮合形成的,就是 丹參酚酸B;丹參酸C是2分子丹參素的縮合物[24,25];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G[26-29];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7],紫草酸單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r),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乙酯(ethy lithospermate)[30],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B[31],原兒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咖啡酸[27],異阿魏酸(isoferulic acid)[30]等。還含黃苓甙(baicalin)[32],異歐前胡內酯(isomperatorin)[13],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35],5-(3-羥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羥苯基)-3-苯並呋喃甲醛[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hydroxyphe-nyl)-3-benzofurancarbaldehyde][33],替靠皂甙元(tigo-genin)[1],豆甾醇(stigmasterol)[7]等。根莖中分得丹參酮ⅠⅡA,ⅡB,隱丹參酮,丹參新醌B,二氫丹參酮Ⅰ,亞甲基丹參醌[34]。
血參血參
從丹參注射液中得丹參酮Ⅰ,隱丹參酮,異阿魏酸,原兒茶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丹參酚酸A[35]。
2.甘西鼠尾草 根含丹參酮Ⅰ、ⅡA[36],ⅡB[37],隱丹參酮,羥基丹參酮,丹參酸甲酯[36],紫丹參酯(prgewaqiunone)A、B,亞甲基丹參醌,1,2-二氫丹參酯[38],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參萜酸(przewanoic acid)A、B[39],丹參新酯B,丹參內酯,去甲丹參酮,二氫丹參酮Ⅰ[40],紫丹參萜醚(przewalskin)[37],紫丹參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41],紫丹參蒽醌(przewalskinone),1,5-羥基-3-甲基蒽醌(ziganien)[42],β-谷甾醇[36]。此外,同屬植物①白花丹參根含有:丹參酮Ⅰ、ⅡA,二氫丹參酮Ⅰ,二氫異丹參酮Ⅰ,陷丹參酮,羥基丹參酮ⅡA,亞甲基丹參醌,丹參酸甲酯,丹參醌B,丹參新酮,去甲丹參酮,Ro-099680,1,2,15,16-四氫丹參醌(1,2,15,16-teTCMLIBahydrotanshi-quinone),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3]。②擬丹參根含二萜化合物:擬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4],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24-terhydroxy urs-12-en-oic acid),2α,3α,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α,24-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二羥基烏蘇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二羥基烏蘇-12-烯-28-羥酸(2α,3β-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19-三羥基烏蘇類羥酸(2α,3α,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19-三閎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3-O-乙醯基齊墩果酸(3-O-acetyloleanolic acid)[45].

醫學作用

【化學成分】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導合鐵鏽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合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理化鑑別】
血參血參
(1)取該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黏稠狀,放冷後,加乙醇3~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數滴,點於濾紙條上,乾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藍灰色螢光.將濾紙條懸掛在濃氨溶液瓶中(不接觸液面),20分鐘後取出,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淡亮藍綠色螢光。
(2)取上述濾液0.5ml,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綠色。
(3)薄層層析:
樣 品 液: 取粉末1 g,加乙醚5ml置具塞試管,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乾,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
對照品液: 取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加醋酸乙酯製成2mg/ml的溶液。
展 開: 矽膠預製板,點樣5ml.以苯-醋酸乙酯(19:1)為展開劑。
顯 色: 在日光下檢視,可見丹參酮ⅡA紫紅色與隱丹參酮橙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水(1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理論板數按丹參酮ⅡA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丹參酮ⅡA16m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該品粉末(過三號篩)0.3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人中醇 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密塞,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m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該品含丹參酮ΠA(C19H18O3)不得少於0.20%。

藥理研究

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 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丹參製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抗菌
丹參製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降血脂作用
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參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過研究發現丹參素還能抑制細胞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藥(毒)理學

丹參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43g/kg,48小時l次腹腔注射內未見動物死亡,而64g/kg組10隻動物死亡2隻。丹參水提醇溶部分,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80.5±3.1g生藥/kg,丹參或複方丹參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36.7±3.8g/kg和61.5g±5.3g/1g。(以生藥含量計);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參注射液2.4g/kg或複方丹參注射液3g/kg,連續14日,未見中毒性反應,動物血象、肝腎功能和體重等均無異常改變,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未見特殊變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參酮混懸溶液0.5ml,連續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連續10日,亦未見毒性。
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丹參注射液36.7±3.8g/kg,複方丹參注射液61.5±5.26g/kg。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此二劑達臨床套用量40-80倍亦無毒性反應;每天給家兔靜脈注射臨床用量的20-30倍連續14天,也未觀察到毒性反應,而且對於血象,肝、腎功能,體重亦無不良影響,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來見特殊變化。

動物實驗

丹參對喜樹鹼、環磷醯胺的抗癌活性有增效作用.丹參對肉瘤180 細胞有細胞毒作用.從丹參中分離出的有明顯抗腫瘤活性成分紫丹參甲素,對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1316和肉瘤180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丹參對腫瘤的作用,有兩種不同的報告: 有實驗發現,丹參有促進癌轉移的作用.單獨套用丹參對 Lewis 肺癌小鼠自發肺轉移有明顯促進作用;單獨套用複方丹參注射液(含丹參和降香)對大鼠 Walker256 癌細胞血行擴散有促進作用.亦有實驗表明: 丹參等組成的活血化淤方在臨床上並未促進食道癌和鼻咽癌病人癌瘤的遠部位轉移;丹參等組成的活血化淤複方也不促進食道癌大出血與穿孔. 丹參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膽固醇下降.在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大鼠,口服丹參煎劑未見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對主動脈病變亦無保護作用.但對動脈粥樣硬化家兔,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酯.複方丹參對高血脂家兔模型血清膽固醇、中性脂肪、β-脂蛋白亦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丹參及白花丹參能抑制家兔實驗性冠狀動脈大分支粥樣斑塊的形成.
丹參有促進創傷癒合的作用.對人工骨折的家兔,能減輕局部淤血,改善局部循環,促進骨折癒合.其促進骨折癒合的作用,與其提高血清鋅含量、加強骨折斷端鄰近骨組織中鋅的動員以及通過提高骨痂中鋅含量、鋅/銅比值來加速骨痂組織生長和鈣化過程有關.
丹參可改善誘導性腎功能衰竭大鼠的尿毒症症狀.能明顯降低尿素氮、肌酐、甲基胍、胍基丁二酸的血清濃度,既改善高磷酸血症,又改變了血中游離胺基酸的晶型,能促進腎功能恢復.
此外,丹參煎劑給家兔肌注,有降血糖作用.丹參酮有溫和的雌激素樣活性,並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丹參對兔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有保護作用.丹參製劑對結締組織病變可抑制膠原的合成,促進分解,可用於治療硬皮病及瘢痕性疾病.

藥代動力

1.隱丹參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謝:
以薄層分離和雙波長薄層色譜掃瞄器分離及測定生物樣品中隱丹參酮的含量。將29隻小鼠(雄性,體重22-25g,以下同),分成6組,每組3-6隻動物,禁食8小時後,每鼠以隱丹參酮2mg灌胃,給藥後不同時間處死,取全胃腸道及其內容物研成勻漿,提取測定藥物含量。在半對數紙上以藥物回收率作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作圖,求得隱丹參酮在胃腸道的半量消失時間為31/3小時。另外,將藥物放入小鼠離體胃腸道內在生理鹽水中溫孵(37℃)12小時,測定藥物回收率為98%,因此上述藥物自整體胃腸道消失的情況,基本上反映口服後藥物的吸收,另取8隻小鼠禁食8小時後,灌胃隱丹參酮400mg/kg,2小時後處死,取各組織(2隻動物為一個樣品)研成勻漿提取測定藥物含量,結果表明,口服後肝及肺含量較高,肺、心其次,脾、血漿及腎依次遞減。另將6隻小鼠。靜脈注射隱丹參酮(以少量吐溫80及二甲基亞碸助溶)40mg/kg,5分鐘後處死,測得藥物在組織的含量,以腦、肺、心較高、肝、血漿、腎及脾依次遞減。8隻大鼠(雄性,體重120-150g,以下同),禁食2小時後,每鼠灌胃隱丹參酮350mg/kg,給藥後分段收集尿液,測定藥物含量。給藥後,原形藥物自大鼠尿中排出很少,服藥24小時僅排出給藥量的0.21%,48小時共排出0.34%,另取5隻大鼠禁食12小時後灌胃隱丹參酮150mg/kg,在乙醚麻醉下插膽管,並分段收集膽汁,測定藥物含量。給藥後6、12及20小時內,原形藥自膽汁排出為給藥量的0.17%、0.48%及0.80%。說明藥物自腸道吸收後大部分在體內。大鼠口服隱丹參酮後,尿、膽汁及腸道內容物經提取及薄層層離後,可得7個斑點,純化後得7個紅色或橙黃色結晶。測定其理化性質,其中代謝物6號為未改變的隱丹參酮,7號為丹參酮ⅡA,1號極性最大,根據高分辨質譜測定,代謝物2、3、5及6號體外抑菌試驗均為陽性,但仍以原形藥(6號)活性最強,因此在動物體內發揮藥理作用可能仍以原形藥為主。將隱丹參酮放入離體大鼠小腸內溫孵(37℃)5小時後,腸內容物經提取及薄層層離後,除有原形藥外,尚有少量丹參酮ⅡA。大鼠口服隱丹參酮後3小時內膽汁中首先出現的代謝產物除原形藥外。也是丹參酮ⅡA,說明腸道內或肝臟的脫氫酶可能使隱丹參酮轉化成丹參酮ⅡA。1、2、3、4及5號比隱丹參酮極性大的代謝物在大鼠口服藥物6小時以後才陸續在膽汁中出現,說明藥物經過反覆的肝腸循環,在肝臟由肝微粒體藥酶催化,逐漸轉化成相應的代謝產物。例如羥基丹參酮ⅡA可能由羥基化酶所催化,丹參酮ⅡA與谷氨酸的縮合物則可能由醯基輔酶A和谷氨酸2-N醯基轉移酶參與轉化。因此構想,隱丹參酮在動物體內的生物轉化可能有下列途徑。
2.丹參酮的膽汁排泄與肝內轉化:
2.1.試驗動物為大鼠,雄性、體重350-400g,10%烏拉坦1g/kg腹腔麻醉,以小兒頭皮針插入總膽管,固定後先收集1小時的膽汁作為空白對照。藥物先溶入少量二甲基甲醯胺。然後以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稀釋至10mg/ml。由十二指腸給藥,而後按時定量收集膽汁,膽汁貯於冰櫃過夜,以氯仿提取兩次,合併氯仿液,水浴蒸於,貯於乾燥器,測試前以50ml氯仿定量稀釋,進行高效液相分離並定量;丹參酮在肝勻漿內的轉化,用體重160g雄性大鼠乙醚麻醉後,取肝臟,稱重後以0.15M氯化鉀、0.24M煙醯胺製備均漿,雙層紗布過濾,濾液再以上述溶液稀釋至每10ml相當於肝組織6g。於100ml錐形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緩衝液4ml,肝勻漿液2ml,丹參酮樣 品1mg溶於95%乙醇0.2ml中,對照組加0.2ml不含丹參酮的95%乙醇液。37℃保溫2小時,終止反應後用氯仿12ml分二次萃取。合併萃取液。水浴蒸乾。測試前以氯仿100ml溶解樣品,套用薄層分離並定量、(矽膠一CMC薄層,展開劑為苯-丙酮(95:5):肝內抑菌活性成分檢出,試驗採用小鼠,給丹參酮Ⅱ-A後,經不同間隔時間,取肝組織,無水硫酸鈉製成脫水肝粉,進行矽膠乾柱層析,分離出相應色帶,參比物丹參酮ⅡA,切下該段色帶後以丙酮洗脫,回收丙酮後作抑菌試驗。
實驗結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腸給藥後一般在1小時左右即可測得膽汁中有微量的丹參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給藥後3小時左右。給總丹參酮製劑組,劑量24mg其中含丹參酮ⅡA3.09mg,隱丹參酮0.6mg。該組動物排出的膽汁中含丹參酮ⅡA量較丹參酮ⅡA組高5-10倍以上。提示製劑組中的隱丹參酮有部分在肝內可轉化為丹參酮ⅡA,此外總酮製劑組的腸吸收較單體丹參酮ⅡA的吸收為多,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十二指腸給予隱丹參酮後膽汁中不僅有隱丹參酮,尚出現丹參酮ⅡA的色譜峰。給丹參酮Ⅰ後膽汁中所排出的丹參酮Ⅰ較丹參酮ⅡA較丹參酮ⅡA及隱丹參酮略有增多,說明不同結構的丹參酮其在肝內的排出速度是不相等的。大鼠十二指腸給隱丹參酮後,膽汁中出現丹參酮ⅡA,提示隱丹參酮在肝內可經脫氫反應轉化為丹參酮ⅡA。為此,採用大鼠正常肝的習漿液與隱丹參酮在37℃保溫2小時,終止反應後以氯仿提取勻漿液,蒸於氯仿後,用50ml氯仿溶解樣品,然後在矽膠-CMC薄層上精確滴加10ml樣品,展層後圖譜上可見勻漿液中除隱丹參酮外,還形成另一產物,其Rf值為0.42,與濃硫酸反應顯綠色。其紫外吸收與已知品丹參酮ⅡA完全一致。從而證明隱丹參酮在肝勻漿內經脫氫反應轉化為丹參酮ⅡA。此外亦發現在以二氫丹參酮Ⅰ與肝勻漿保溫後,在勻漿液中形成另一產物與濃硫酸反應呈蘭紫色,其Rf值與丹參酮Ⅰ相同,但生成率較低。
為了解服用丹參酮後肝內有無抑菌活性成分,除直接由膽汁中測定其含量外,還參照前文觀察了肝膽及尿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套用分枝桿菌607為指示菌。藥物製劑分別為丹參酮ⅡA、丹參酮Ⅰ及隱丹參酮,藥物均配製成油劑,劑量為2mg/只。實驗動物用體重20-25g的雄性小鼠,每組12隻。於給藥後的2、4、16、30小時分別處死3隻,在無菌條件下用皮膚鑽孔器切下直徑6mm的肝組織,同時收集血、尿與膽汁,分別置入事先準備好的含有分枝桿菌607的瓊脂平板上,在37℃溫箱經36-48小時,以抑菌圈達10mm以上為正反應,結果表明:給藥後的第2小時各組動物的肝、膽、血、尿中很少出現抑菌物質出現,其抑菌圈分別為隱丹參酮組26mm(2/3)。丹參酮ⅡA10-20mm(3/3)、丹參酮Ⅰ11mm(1/3)。且該抑菌物質在肝內停留時間較長於小時30肝內仍可檢出。(分母為試驗樣品數,分子代表具有抑菌活性數)。
2.2.丹參酮ⅡA磺酸鈉:
實驗所用標記丹參酮ⅡA磺酸鈉比活性為8.4uci/mg。小鼠體重20-22g,一次靜脈注射3uci/只。分別於給藥後1.6和24小時殺死小鼠,取出心、肝、膽囊、肺、腎、胃、腸和胃腸內容物。稱取一定量組織(一般在20mg)左右,尿和血液吸取量不超過0.1ml過氧化氫,置於70-80℃水浴中消化30分鐘左右,然後用FJ-353雙道液體閃爍儀測定放射活性。所用閃爍液含有0.03%PPO和0.4%POPOP的二乙醇甲醚和二甲苯閃爍液。以14C正十六烷作內標準淬滅校正。各組織中的放射活性以每分鐘脈衝數(cpm)100mg濕重計算。結果表明,小鼠1次靜脈注射後l小時,組織中以肝、肺和腸為高;腎、脾、心、胃次之;腦最低。在6和24小時均趨於減少。腸內容物的放射活性在3個不同時間均占首位,分別為注入量的8.1,52.O和32.7%。膽囊及內容物的放射活性按每隻膽囊重量計算在6和24小時,分別為注入量的12.7和1.2%。小鼠1次靜脈注射35S-丹參酮ⅡA後連續收集24,48和72小時的尿和糞,按上述方法消化,測定放射活性。停止飼食的3日內每天灌胃50%葡萄糖溶液1ml。
在給藥後24小時內尿中排泄率為10.2%,24-48小時和48-72小時內分別為4.5%和1.8%,72小時內總排泄率為16.5%。第1日內糞中排泄率為32%。第2日和第3日內分別為24.1%和19.6%。3日內總排泄率為75.7%。3日內尿和糞的總排泄率為92.2%。從上述結果可以認為35S-丹參酮ⅡA的排泄途徑主要是由膽道排至腸內,由糞中排出。小鼠靜脈注射35S-丹參酮Ⅱ3uci/只後2,5,10,20,30,60,90,120和240分鐘從眼後靜脈叢取血O.01ml,測定全血的放射活性,結果給藥後2分鐘血中平均放射活性為75843cpm/0.1ml血,90分鐘已降至3758cpm/0.1ml血。至240分鐘仍在低水平。小鼠靜脈注射一定量35S-丹參酮ⅡA磺酸鈉後收集24小時的尿,濃縮分離後經薄層鑑定,表明一個是原形藥,另一個為代謝產物。
2.3.丹參素在生物樣品中的藥代動力學:
以醋酸乙酯為溶劑,分別掃描激發光譜與螢光發謝光譜,峰波長各為?EX285nm,?EX314nm。丹參素濃度在1.0-9.0xl0(-6)g/ml範圍內,與螢光強度呈線性關係。相關係數r=0.9996,回歸方程C=1.0168x10-7F-1.815x1O(-7)。丹參素的醋酸乙酯提取穩定,於3小時內測得的螢光強度數據恆定。於血漿中,按上列丹參素濃度線性範圍的螢光強度數據表明,其直線相關關係亦屬良好,r=0.9997;回歸方程C=1.497×10(-7)F-1.470×10(-7)。分別吸取丹參素純品水溶液(0.03mg/ml)0.15-1.35ml,水稀釋至1.50ml,各加入家兔空白血漿1.0ml,稀H2SO40.5ml,用醋酸乙酯提取(3x1.5ml),於?EX285nm加血漿,稀釋至2.5ml,同法操作,作為標準,測得回收率結果平均為76.47±2.427%,變異係數CV:3.174%(n=20)。
取家兔5隻,經快速耳靜脈注射丹參素(針劑30mg/kg)後,於5、15、30、60、90、120擴150分鐘定時抽血、取血漿,如前操作,測定血藥濃度,用空白血漿作對照。由實驗數據的均值,以丹參素濃度的對數與時間作圖,為一直線。顯示丹參素的藥素的藥代動力學為單室模型,其參數消除速率常數和生物半衰期各為:Kel=0.0456±0.0141分鐘:t1/2=16.58±5.768分鐘。

中醫傳承

各家論述

1.陶弘景: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雲微寒,恐為謬矣。2.《綱目》:丹參,按《婦人明理論》雲,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故也。
血參血參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雲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則似菲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症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痹;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苦能泄,溫能散,故又主 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北方產者勝。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沖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後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鬱結而寒熱無時,或症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沖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後,皆可常用。
5.《本經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
6.《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症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症,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
7.《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後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產後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於功兼四物之說,並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並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龍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8.《本草正義》:丹參,《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
9.《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
10.《吳普本草》:治心腹痛。11.《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邢留熱,久服利人。
血參血參
12.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13.《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14.《日華子本草》: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15.《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
16.《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17.《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血參血參
18.《本草新編》: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症堅,止血崩帶下。腳痹軟能健,眼赤腫可消。辟精魅鬼祟,養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籠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產之前後,大約產前可多加,產後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食療價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於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採挖,洗淨,曬乾。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涼血,安神。
[參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有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塊或腫瘤;慢性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血不養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煩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湯,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參:三七100g,丹參15g。水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乾燥成顆粒。每次20g,溫水溶化飲。亦可將二藥研為細末,每次10g,加糖適量,泡茶飲。
源於《全國醫藥產品大全》。本方用二藥活血化瘀,並降血脂,增加冠脈流量。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2,丹參飲:丹參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參,後下檀香、砂仁煎沸飲。可加適量紅糖調味。
源於《時方歌括》。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氣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脘腹疼痛。現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3,丹紅酒:丹參60g,紅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漬。每次飲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調經。用於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4,丹參玉楂飲:丹參、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飲。
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並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

民間傳說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里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癒,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癒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後,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採藥。村裡的人聽說後,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採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衝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於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後,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後,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癒了。
村里人對阿明冒死採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後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故事中所說的“丹參”,始載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於血淤、血熱、血淤兼熱或血熱兼淤所致的各種病證,尤為婦科、內科及外傷科證屬血淤兼熱者所常用。按故事所說,阿明的母親所患的崩漏病證,大概也是血淤兼熱所致,故服用該品收效。當今,該藥又被製成注射劑、滴丸等,用於心腦血管等病的治療,均有較好療效。

藥用宜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丹參活血也會引起大出血:
服用抗凝結藥物的心臟病人,如同時服用丹參,小心引起嚴重出血。
現代醫學將丹參中一種主要成分提煉出來作為藥物,而丹參的傳統炮製卻是用炒的方法。所以有人懷疑:如果丹參經過部分提煉製成藥丸或藥劑,是否會跟採用傳統方式煎煮整棵丹參所帶來的療效一樣?是否也沒有副作用?這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丹參的作用包括擴張冠狀動脈,中醫相信丹參可預防血液鬱積和心肌梗塞。它也影響脂質代謝,能使一些病人膽甾醇(類固醇)下降。其他作用還有治療某些婦科病、中樞神經作用(鎮靜)、抗衰老(幫助記憶)和抗菌、抗微生物(結核菌、真菌、肝炎、血吸蟲)作用,它也能阻止吸收酒精、預防肝臟纖維化(fibrosis)、降低血糖,甚至保護灼傷皮膚等作用,傳統醫學文獻記載丹參的藥性:“……活血化淤,養血寧心,寬胸止痛藥……”及“活血行氣止痛,養血安神除煩”。古代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四物(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乃傳統補血之良方。清除氧自由基
近年來很多人以現代醫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探討丹參的醫療作用,研究體內產生的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和丹參的關係。
氧自由基是人體每天經過代謝作用後所產生的氧化產物,這些物質也會在其他情形下產生,如壓力、吸菸、輻射、接觸環境污染物質……身體內有過多的氧自由基會破壞細胞膜,使細胞失去穩定性,不能正常運作,如分泌荷爾蒙、傳導電解質及生理信息等等,甚至引起慢性病。它也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損傷,引起腫瘤、心血管疾病或細胞凋亡。很多人相信細胞長期受到氧自由基破壞,最終會造成衰老,因此人們認為定期服用抗氧化物補充劑(antioxidant),能中和自由基的破壞力,保護細胞受到氧化破壞(oxidative damage),延緩衰老。
丹參有清除(scavenging effect)自由基的作用。1996年北京一所研究院發表報告,丹參素注射液所含的丹參酮能夠消除因為心肌梗塞所產生的氧自由基,同時保護心肌細胞膜不受破壞。另外,嬰兒出生後如出現窒息,會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破壞腦細胞,基於丹參能夠清除自由基的理論,中國四川成都一家醫院便曾以丹參治療窒息嬰兒。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藥理系亦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丹參製成西藥的療效,發現通過氧化酶(oxidase)活性的測定後,丹參有助於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自由基。
增進一氧化氮活性至於一氧化氮(NO nitric oxide),它是一種強有力的血管舒張藥物,能夠調節血管的收縮與舒張。早在1867年,醫生都認為治療心絞痛的亞硝酸戊酯(amylnitrite)能夠降低血壓,現在我們明白那是因為NO釋放,舒張血管,使藥物產生作用。去年香港大學發表一份報告,指出丹參酮B鎂化合物能夠增進細胞一氧化氮的活性。
巨噬細胞(macrophage)也能夠產生NO,在身體內的局部發揮作用,殺滅細菌。這說明了NO有不同生理功能。一方面它擁有毒性,殺滅病菌,而過量的NO會引起中風、細胞缺氧等弊端。另一方面適量的NO可使細胞互相傳遞信息,達到正常生理作用。
NO也是一種自由基氣體,過多的NO會破壞細胞。因為過氧化物(superoxide)和NO結合後,會產生高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ate),而它經過分解後變成一種更強力的自由基後(羥基OH=hydroxyl radical),加劇毒性。
兩三年前台灣陽明大學以動物研究出丹參減低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原因。發現它不但能夠降低膽固醇,同時丹參的抗氧化功能減低血管壁內皮(endothelium)受到破壞。它也能制止高膽固醇動物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s)受到氧化改變。
丹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防止血小板凝結,保護心肌缺血,所以是一種常用的傳統草本藥物。不過服用丹參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服用不當會引起嚴重出血,造成生命危險。例如,有些心臟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凝結藥物(anti-coagulants),預防血栓塞,其中有病人知道丹參對心臟病有好處,於是除了服用抗凝結藥物之外,還同時服用丹參,結果引起出血。1995年英國利物浦曾報告此藥物的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兩年後(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也報告有此病例。
值得一提的是,丹參不但是口服藥物,有時也用來製成香菸,安徽省曾在八十年代出產“複方丹參藥物香菸”,所以醫生有必要問病人是否服用丹參或抽含有丹參的香菸。中醫師在開含有丹參的藥方時,也得了解病人是否正在服用抗凝結藥物,如香豆素(華法林warfarin)、阿司匹林(水楊酸aspirin)等。
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描述丹參,相信是恰當的。

圖書名稱

圖書信息

書名: 丹參
作 者:張聖品,胡獻國
出版時間:2010-7-1
ISBN: 9787509139592
開本:16開
定價: 29.8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為“單味中藥妙用系列”叢書之一,介紹了丹參的傳說、有效成分、栽培、藥材特點、炮製、鑑別、藥理作用、製劑、食療方、足浴方選及其在內科、外科、婦科、男科、皮膚科、五官科、感染科的套用。本書融科學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內容翔實,通俗易懂,適於中醫師、中醫藥科研工作者、中藥店工作者、食療藥膳從業者、中醫藥院校師生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丹參的傳說
第二章 丹參的栽培,炮製與鑑別
第三章 丹參的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
第四章 丹參製劑及注射液新用
第五章 丹參食療方選
第六章 丹參足浴方選
第七章 丹參在臨床各科的套用方選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