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寶寶

蠶寶寶

蠶寶寶又名桑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桑蠶是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之一。

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蠶
  • 拉丁學名:BombyxmoriLinnaeus
  • 別稱:家蠶,蠶寶寶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蠶蛾科
簡介,起源,生活習性,形態特徵,

簡介

物種名稱:桑蠶 學名:BombyxmoriLinnaeus。別名:家蠶,也稱蠶寶寶。
蠶寶寶
科屬: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科
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桑蠶是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栽桑養蠶,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之一。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

起源

蠶寶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形態和習性與今天食害桑葉的野桑蠶(Bombyxmandarina)(見桑樹害蟲)十分相似,血清沉澱反應強度也相同,雜交能產生正常子代。桑蠶的染色體是28對,野桑蠶則有27對和28對兩種類型,一般認為桑蠶與中國的28對型野桑蠶同源。人類最初可能是從桑林中採集原始野生蠶繭取絲利用;隨著人類生活的定居和對蠶絲用途的進一步了解而試行在室內養蠶。經過長期的培育和選擇,野生蠶才逐漸馴化成為具有今天這樣經濟性狀的桑蠶種。目前, 我 國桑蠶生產遍布 2 6 個省份的 1000多個縣 。 根據 200 6 年統計資料 , 全國共有桑園面 積1283.5 萬畝, 生產蠶 繭7 3 . 9萬噸。
蠶寶寶蠶寶寶

生活習性

蠶寶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可以吃柘葉、榆葉、葡萄葉、鴉蔥、蒲公英萵苣葉等,不過吃這些死亡率會增加。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乾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
蠶寶寶蠶寶寶
桑蠶是全變態昆蟲,一個世代中,歷經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在一年內自然發生的世代數稱化性,一年發生1代的稱一化性,發生2代的稱二化性,發生3代以上的稱多化性。熱帶地區還有終年不滯育的多化性品種。發育的溫度範圍隨發育時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間,能正常發育的溫度範圍為20~30℃。

形態特徵

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粒細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直徑0,.2cm。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后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一齡 四至五天;二齡 三至四天;三齡 四天;四齡六天;五齡 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 三至五天。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像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mm,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了一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準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一,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眠性品種。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cm,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價值
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經濟昆蟲之一。蠶的經濟價值在於蠶絲。蠶絲是主要的紡織原料之一。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絲的國家。古史上有伏犧“化蠶”,嫘祖“教民養蠶”的傳說,又說黃帝元妃西陵氏為“先蠶”,即最早養蠶的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吳興錢山漾地區的先民已利用蠶絲織成絹片、絲帶和絲線。公元前十三世紀,桑、蠶、絲、帛等名稱已見於甲骨卜辭。蠶絲和大麻、苧麻,以及後來的棉花一道,為中國人主要的衣著原料,蠶桑也就成為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達數千年的實踐中,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養蠶經驗,蠶已在室內飼養。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養蠶已有專用蠶室,蠶病的防治受到重視,並採用了浴蠶種技術,公元三世紀後期,出現了小蠶恆溫飼養,說明當時對於蠶的生長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已有一定的認識,但直到元代《士農必用》中才對蠶的生長的各階段所需溫度有詳細說明。晉代對於蠶的微粒子病和軟化病已有所認識,時稱“黑瘦”和“偽蠶”。公元六世紀三十年代,據《齊民要術》記載,人們還從種繭的選擇和鹽醃貯藏來防治蠶病。宋元時期,對於蠶病的防治更進一步,貯繭方法除鹽漬之外,復又出現日曬和籠蒸。與此同時,做為防治蠶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蠶方法也得以改進,早期浴蠶主要在川中進行,宋代出現了硃砂溫水浴法,元代出現了天浴,利用低溫選優汰劣。《陳旉農書》中探討了蠶生僵病與濕熱風冷的關係,《農桑輯要》則總結了蠶病與葉質的關係。明代(1368-1664)出現了天露、石灰水、鹽水浴種等方法。並採用了雜交方法培育嘉種,以提高蠶的防病能力,還出現淘汰病蠶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國的養蠶技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蠶業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公元前十一世紀,養蠶技術隨箕子傳入朝鮮,隨後復又傳到了日本。秦漢以後,中國的養蠶技術通過舉世著名的絲綢之路傳入到中亞、南亞及西亞地區,六世紀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國王通過印度僧侶從中國私運蠶種至該國,是為西方有蠶業之始。
蠶寶寶蠶寶寶
彩色蠶寶寶簡介
彩色蠶寶寶”是蠶業研究所引進和吸收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並經過多年研究創新開發出的最新科研成果。採用最先進的香腸式人工飼料(不用桑葉)及彩蠶、彩繭(彩蠶彩繭技術由農科院蠶桑研究所提供)技術,通過飼養“科普蠶寶寶”,能完整地觀察到家蠶的生長發育、吐絲、結繭、化蛹、化蛾、產卵等蠶寶寶一生的全過程。
彩色蠶寶寶彩色蠶寶寶
具有較高的知識性、科普性、趣味性,特別能豐富廣大青少年科技知識和課外生活,增加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興趣和能力。“科普蠶寶寶”是最新的科技寵物,也是素質教育最佳的活教材。很受歡迎!
飼養要點
⒈蠶寶寶的適合溫度是20-30℃,所以不能直接放在很燙的地方。建議放在自己的書桌上,不要被陽光直射,一直蓋著盒子的蓋子。
⒉蠶寶寶以吃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慢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六次(一、二、三、四齡蠶各一次,成為蛹一次,成為蠶蛾一次),成為五齡幼蟲大概6-8天才開始吐絲結繭.
⒊五齡幼蟲的蠶寶寶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公里長呢!並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雌蛾約花4-5個小時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慢慢死去。
蠶寶寶蠶寶寶
⒋桑葉要新鮮的,分次每天用幾張,其餘的裝在冰櫃里保鮮,從冰櫃拿出來後,要靜置一會兒,讓桑葉上的水珠蒸發。蠶種孵化
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
為了買家方便,我們專門製作了蠶卵孵化盒,既可以保存蠶種又通風透氣。我們將買回去的蠶种放在孵化盒內,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當蠶卵變得透明並可以看到裡面的輪廓,就表示蠶寶寶快要出來了!
蠶卵孵化的適合溫度為25-30度,拿到蠶卵後如溫度比較低,可以放進貼身口袋,用體溫加熱加快孵化。蠶卵孵化期注意也要透氣。
飼料餵養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幾天后毛即不明顯了。蠶蟻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由於1-3齡的幼蠶很難餵養,我們專門準備了幼蠶培育盒。幼蠶培育盒能更好的密封為飼料保濕,而且大小適宜的空間有利於節省飼料。
剛出來的蟻蠶要餵幼蠶飼料,適宜密閉飼養,溫度最好29度左右,蠶盒蓋上後只留幾個小小的透氣孔即可。
餵蠶的時候先取小塊幼蠶飼料,切成細條或塊,蠶多的話按每頭蠶0.5克給飼料,蠶少的話飼料最少量不小於10克。將飼料放進乾淨的飼養盒底部鋪成一層。然後把蠶寶寶放到飼料上面,這時儘量不要移動蠶盒,也儘量不要挪動蠶寶寶,不要對著這蠶寶寶呵氣,要讓蠶寶寶自由覓食。
一般直到2齡、3齡分別換一次飼料(按上面的量)。期間注意隔段時間要敞開一會蒸發裡面的水汽。當然其間如果蠶盒內的飼料幹了你也可以換新的飼料。蟻蠶很小,可以用軟毛筆一頭一頭挑出來;
桑葉餵養
桑葉餵養前需保證桑葉來源,切忌不要使用公共綠化帶裡面桑葉,因為綠化帶有專人護養,經常會噴灑殺蟲劑等。
幼蠶需要選用嫩葉喂,大蠶需要適當選用老葉喂,因為蠶寶寶需要攝取足夠的纖維素才能吐足夠的絲結成繭。
如果桑葉含有露水等,需要弄乾再餵。
如果有桑葉變黑髮霉,不要餵給蠶寶寶。
如果環境溫度太低,建議購買加熱燈給蠶加熱,可以這樣就可以一年四季養蠶寶寶了。
注意:如果發現蠶寶寶異常或死亡,請趕快清理死蠶,並把病蠶及時隔離,同時蠶具開水煮一下消毒,防止傳染。
分類餵養
如果養白蠶,3-5齡可以繼續餵幼蠶飼料,直到結繭;
如果養彩蠶,3-5齡就可以用彩蠶飼料了,餵不同的彩色飼料蠶體變不同的顏色,繭子也會跟著變顏色;如果覺得顏色太深了,中間可以與幼蠶飼料搭配餵來調節顏色深淺。
4-5齡溫度最好是25度左右,這時應該換大的飼養盒子,敞開飼養,注意通風排濕。飼料可以切成條狀投喂,幹了就換。注意蠶盒儘量大,不要擁擠,及時清理糞便。
到5齡末期蠶體收縮半透明稱為熟蠶,當熟蠶開始吐絲的時候,可以用紙折些小格子,把開始吐絲的蠶放進去,蠶就會在裡面結繭。然後蠶在繭裡面變成蛹,最後變成蠶蛾。這些過程就讓你們慢慢去觀察體會吧。
注意事項
該飼料最好從蠶寶寶出生即開始喂,不要讓它接觸桑葉,如吃過桑葉,會有一定程度的厭食飼料。如果蠶寶寶已經吃過桑葉要改吃飼料,需慢慢轉化,可先將飼料塗於桑葉背面讓蠶寶寶逐漸適應,然後再逐漸加大飼料比重直至完全飼料餵養。
不同大小,不同孵化批次的蠶宜分開飼養,如果蠶盒太擠,要換大的飼養盒或者分多盒飼養,以免蠶寶寶因爭奪空間和食物造成死亡。
蠶寶寶其實很脆弱,很容易感染疾病,換飼料前需要用肥皂洗手並將肥皂沖洗乾淨,然後擦乾手再餵。
清理和替換的飼養盒用具需要3-5天高溫消毒一次,或者放入開水中煮20分鐘。
如果飼料很久不用可以再次高溫消毒一次,方法是放入塑膠袋中隔水蒸煮20分鐘左右。
如果飼料發現有霉點,請不要再使用,防止蠶中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