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法布爾著文章,語文課文)

蜜蜂(法布爾著文章,語文課文)

《蜜蜂》是法布爾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蟲記》,文章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本文收錄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4課,朗讀人是金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蜜蜂
  • 外文名稱:Bees
  • 作品出處昆蟲記
  • 文學體裁:短文
  • 作者法布爾
  • 入選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 篇目:14課 
  • 朗讀人:金鋒 
  • ISRC:CN-M01-03-0071-11 
原文,RJ版,河北版,關於作者,教學建議,

原文

RJ版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一天,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裡。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後,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隻蜜蜂,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衝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裡,滿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時候是兩點整,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裡,那兩隻小蜜蜂飛了兩里多路,這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了十五隻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註:課文錄音由金鋒朗讀)

河北版

我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關於蜜蜂的故事。我曾聽人說起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裡,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於是我想親自試一試。
有一天,我在屋檐下的蜂窩裡捉了四十隻蜜蜂,叫我的小女兒愛格蘭在屋檐下等著,然後我把蜜蜂放在紙袋裡,帶著它們走了二里半路,接著打開紙袋,把它們拋棄在那裡,看有沒有蜜蜂飛回去。
為了證實飛到我家屋檐下的蜜蜂是被我扔到遠處的那群,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幾下,但我一直堅持著,有時竟然忘記了疼痛,只是緊緊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結果有二十多隻蜜蜂受到損傷。
當我打開紙袋時,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一擁而出,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放走蜜蜂的時候,空中吹起了微風。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可是我想,它們飛得這樣低,怎么可以眺望到它們遙遠的家園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們面臨的惡劣環境,心裡推測它們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可是沒等我跨進家門,愛格蘭就衝過來,她的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衝著我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這;它們在2點40分的時候到達窩裡,還帶來了滿身的花粉。”
我放蜜蜂的時間是2點整。也就是說,在40分鐘的時間裡,那兩隻小蜜蜂飛了二里半路,這還不包括採花粉的時間。
天快黑的時候,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回來。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有十五隻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回到窩裡。這樣,有十七隻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空中吹著逆向的風,沿途儘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是回來了。也許是它們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憑藉這種強烈的本能,它們回來了。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這種本能正是我們人類所缺少的。

關於作者

法布爾,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昆蟲記》作者。
法布爾法布爾

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測、阻”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艮”,“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著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著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裡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為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里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可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局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么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