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其二

蜀道難·其二

蕭綱(503年~551年)梁代文學家。即南朝梁簡文帝。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蜀道難·其二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 作者蕭綱
原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原文

巫山①七百里,巴水②三回曲③。
笛聲下復高④,猿啼⑤斷還續⑥。

注釋

①巫山:山名。在四川湖北兩省邊境。北與大巴山相連,形如“巫”字,故名。長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峽。戰國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朝雲。”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
②巴水:巴山之水。巴山,大巴山脈位於中國西部,是中國陝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區山地的總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同時也是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
③三回曲:三次迴轉曲折。
④下復高:下聲又高聲。下聲,笛聲低音的稱呼。
⑤猿啼:猿猴的啼叫。
⑥斷還續:斷了又接續。斷斷續續。

白話譯文

巫山之長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彎曲,曲折頗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斷有陣陣悠揚的笛聲傳來,聲調時高時低,兩岸的猿啼不斷,斷了還續。

作品賞析

詩文所寫場景擴大。用“巫山”和“巴水”二詞描畫出整個長江三峽。巴水:此處指三峽之水,所謂“三回曲”言其迂迴曲折。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說:“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注·江水》稱三峽全長七百里,此為古人估測之數。解放後實測為一百九十三公里。
後兩句詩,在前面描畫的場景之中,更是注入了聲和情。江岸傳來的笛聲時低時高,悠揚婉轉,猿聲淒清,時斷時續,山谷傳響,長鳴不絕。點化古《漁者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句,意在抒寫心中幽情,景、聲、情三者融為一體,音律和諧,營造出—片清麗憂傷的新境界來,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蕭綱(503年~551年)梁代文學家。即南朝梁簡文帝。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第三子。由於長兄蕭統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為侯景所害。
自東晉南遷以來,漢族政權偏安江左,歷代雖間或有奮發有為的君主,但大多數帝王貴族都安於逸樂,縱情聲色。反映在文學創作上,便往往以浮艷的辭句來表現空虛放蕩的內容。蕭綱在蕃及做太子時期,寫作了大量這類題材的。當時的屬官徐□、庾肩吾等又推波助瀾,文學侍從之臣競相仿作,形成“宮體”詩的流派。今存蕭綱作品中,象描寫女性聲容情態的《詠內人晝眠》、《詠舞》、《美人晨妝》等,都屬於這一類。
當時文人創作,已有不少以邊塞為主題的樂府詩,蕭綱也有一些這類作品,如《從軍行》、《隴西行》、《雁門太守行》、《度關山》等,在某些寫作技巧上,開了唐人邊塞詩的先河。他的詠物詩,寫得也還輕巧,雖然輕細不足道,但這樣的題材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
蕭綱的文學主張,在當時也具有代表意義。他既反對質直懦鈍,又反對浮疏闡緩(《與湘東王書》),正面提出“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誡當陽公大心書》),和蕭繹主張的“情靈搖盪”互為呼應。《南史·梁簡文帝紀》記其有文集100卷,其他著作600餘卷。存世的作品,經明代張溥輯為《梁簡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